原标题:新辅助靶向治疗为晚期甲癌患者赢得机会
晚期甲状腺癌病灶直径达5厘米,瘤体侵犯气管、食管,手术面临重重风险,只能就此放弃吗?近日,医院甲状腺中心殷志强主任团队为一名晚期甲癌患者成功实施基于新辅助靶向治疗的手术。通过先期使用靶向药物将5厘米瘤体缩小到3.5厘米,为手术切除创造了条件。
一名28岁的女患者去年11月来到殷志强的专家门诊求治。虽然甲癌诊断已经明确,但想要手术却面临重重困难。原来,患者的甲状腺肿瘤不仅体积较大,还侵犯了气管和食管。医院呼吸科主任李萍进行气管镜检查,以评估气管受累情况。
检查发现,患者的肿瘤位于声门下1厘米处,气管狭窄已达60%。气管镜检查结果并不理想,肿瘤体积太大,手术很难完全切除病灶,即便勉强为之,也可能需要做半喉或全喉切除,手术范围大,且术后可能影响正常的发音和吞咽功能。
考虑到患者为年轻女性,手术方案对今后生活工作影响较大,专家建议她先尝试药物治疗,待病灶缩小后再手术。在服用了4个月靶向药物之后,患者再次前来就诊,超声和气管镜检查显示,病灶已从之前的5厘米缩小到3.5厘米,气管受累情况也较之前好转。
6月27日,殷志强团队为该名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切除了双侧甲状腺,清扫了中央区和左颈侧区淋巴结;不仅基本完整切除了肿瘤,也成功保留了喉和气管。术后,患者呼吸功能良好,发音无明显变化,目前已顺利出院。
殷志强介绍,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逐年上升,手术切除、术后TSH抑制治疗和同位素治疗被称为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三驾马车”。虽然大部分分化型甲癌预后良好,但仍有少数患者由于确诊时已进展为局部晚期,肿瘤明显侵犯周围重要器官,无法通过手术切除,可能导致肿瘤残留或影响周围重要器官功能。对此类特殊患者,可选择术前应用靶向治疗药物(即新辅助靶向治疗)缩小肿瘤病灶,使之从不可手术状态转变为可手术状态,最大限度保留器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李晨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