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气管狭窄检查
气管狭窄治疗
多发性气管狭窄
气管狭窄用药
气管狭窄手术
气管狭窄病理

父母离世相隔20年,我亲身经历的几件事,

老人去世前是否有征兆?作为子女,我们是否真的能感受到心灵的感应?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个人经历。这不是在宣扬封建迷信,而是我深感冥冥之中有一股神奇的“电波”。

我父亲在他七岁的时候,先后失去了他的母亲和父亲。爷爷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给他的两个儿子留下了布庄、澡堂,还有与他人合伙贩卖牛羊的股份。

按理说,父亲应该能跟着哥哥嫂嫂过上不错的生活。然而,大伯年轻时不务正业,很快家道中落。在那种环境下,父亲的身体状况自然每况愈下。

他和我母亲结婚后,有了我们几个孩子。他一直有吸烟的习惯,所以我记忆中他总是咳嗽。到60岁时,他的气管炎日益严重。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父亲决定自己创业,开设了一家私人榨油厂。

虽然父亲能挣点钱,但家里的开支也很大。当时家里人口众多,大哥只是个民办教师,每月收入微薄,家里的所有开支几乎都由父亲承担,还要供我读书。

在我读高二的时候,父亲的气管炎加重了,而他的情绪也跌入了低谷。他辛苦经营的油厂被大队收回,失去了经济来源。

他内心很焦虑,因为自己年事已高,而我这个小女儿还未长大成人。南方的湿冷天气也使得父亲的气管炎愈发严重。

他去安医拍了片子,诊断为肺气肿。或许是担心住院费用,他检查完就回家了,只在赤脚医生那里开点药。

在我读高三的时候,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每次我周末回家,都看到他躺在床上,几乎不能起身。

他老人家知道我心事重,但还会故作轻松地笑着安慰我:“我没事的,你只管读书,不要有思想包袱。”然而,当我看到父亲说话都吃力时,我怎么可能没有思想包袱呢?每当天气阴冷时,我即使坐在教室里,也会分心,总会想到:父亲会不会又咳嗽了?气压低他难受吗?

那时候我总是傻傻地盼望着:春天赶快来吧,温度高了,父亲的病就好了。但我等来的不是春天,而是在刺骨寒冬里,父亲病危的消息。

记得那是年冬天,高三模拟考试的时候,也快过年了。有天晚上,我正在上晚自习,突然侄女神情凝重地来到我跟前,说二嫂坐三轮车来接我们俩回去,父亲想我们了。

我一听就哭了,知道大事不好,肯定是父亲危险了,要不家里不会让二嫂来学校接我和侄女的。坐在颠簸的车上,我一路哭着回去。

到门口一看,院子里灯都亮着,本家的几个堂哥和侄子们都在院子里站着。小哥也从北京回来了,但老婆孩子没带回来。

他当时可能不知道父亲情况如何,把妻儿带回来怕添乱。小哥在屋子里听到三轮车声音,知道我和侄女回来了。他赶忙迎了出来,攥着我的手说:“爸没事,就是念叨你和小红。看看你们,他养病心里踏实。”

三个哥哥中,我最信任的就是小哥,认为他不会骗我。所以我赶忙擦擦眼泪,和侄女来到父亲的床前。父亲那时候确实神志清醒。当我和侄女站在跟前时,他还是那句话:“放心吧,我没事的。你一定要放下思想包袱,最起码也要考上巢湖师专!”

虽然父亲也看重小红这个孙女,但弥留之际,他最惦记、最担心的人还是我。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舌头根已经有点僵硬了。我眼泪再一次如决堤的水,一个劲地往下流。这时候我被二嫂拉走了。

二嫂边拉着我边说:“你不能站在那儿哭,你这样一哭,爸爸心里不是更难过吗?”是啊,不能让父亲难过。我心里是这么劝自己,可眼泪却止不住地流,走路都看不清路,还不敢出声。

那一夜我被安排在二哥家住,父亲则由三个哥哥和堂哥守夜。那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黑夜里不断地“捡鸡蛋”。我记得村里老人说过,梦见鸡蛋是不吉利的,那是“鬼灯”。当我一下子惊醒后,就再也睡不着了!

于是我顾不上洗漱,就往大哥家跑(因为父母一直跟大哥住在一起,没有分家)。那时候父亲处在昏迷状态中,嘴里不住地说着胡话。我守在床前看着,心里难受得像被刀割一样。

父亲连咳嗽的力气都没有了,嗓子里总有一口痰不上不下。我恨不得用嘴去帮他吸出来。

在半昏迷中,父亲不时地似乎能清醒过来。当我被大嫂喊去外屋喝稀饭时,父亲突然问守在旁边的哥哥们:“哪里这么响啊?是家顺来了吗?”父亲说的“家顺”,是我大嫂的亲哥哥,他是一个木匠,前一天被大哥叫过来,在二哥家给父亲做“寿材”(棺材)。其实家顺大哥来的时候,我父亲根本不知道,但我从二哥家出来的时候,家顺大哥确实是在做活。

我那时候就很纳闷,因为大哥和二哥家相隔了好几家,如果我们仔细听的话,根本听不到斧头和推刨的声音,但父亲这个半昏迷中的人,是怎么能听到的呢?

就这样,父亲连续昏迷了两天多。等哥哥们把所有需要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后,父亲于腊月十四与世长辞了!

我们老家有个风俗,家里老人去世后要“奉三”,“奉三”分大奉和小奉。在母亲的要求下,父亲奉大三,就是在家里停放四天。那几天是我最悲痛欲绝的时候,眼睛哭肿了,喉咙哭哑了。站着哭坐着哭,感觉父亲走了我的天塌了!我该怎么办?

出殡那天,按照主事人的安排,在父亲棺木旁,我们一家人围了一圈。看着父亲安详而瘦弱的面容,我泪流不止,但最终还是被家人带离了那里。当我们走出房间时,封殓的声音接连不断地响起,那意味着父亲与我们阴阳相隔了。

那一刻,我深切地理解了那句人们常说的话:“宁愿隔千山万水,也不隔一层板。”道路再艰难,我们都可以克服,但一旦亲人离世,就再也无法相见。

很快,父亲的棺木被抬了出来。我急切地冲向前,但突然间身体麻木,仿佛触电般无法动弹,还有呕吐的感觉。我紧紧抓住门口的一棵梧桐树,让自己保持清醒。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那可能是父亲在最后时刻抚摸我的头,为我留下的深深祝福。

母亲相比父亲来说,生活得还算安逸。她从小在娘家过着优越的生活,虽然中青年时辛苦劳作,但晚年时儿女孝顺,孙子孙女围绕膝下。我记得母亲在六七十岁时总在我耳边叨念:“以后可不能‘还枕头债’啊(卧床不起的意思),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到时候哪个有耐心天天守着我啊!”她总是很聪明,从不直接提出要求,但我明白她的担忧。

每每这时,我都会安慰她:“妈,放心,其他人不管,但你自己有事,我肯定第一个回来照顾你!你肯定不会受罪!”

我深知父母养育之恩重如山,尤其是父亲,他为家庭付出了太多。现在只剩母亲一人,我要把对父亲的亏欠都补偿在母亲身上。我确实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在母亲73岁和84岁重病时,我始终守在她身边,尽我所能地照顾她。

我始终守护在母亲的床前,尤其是在她84岁那年。她昏迷了一个多星期,但我们全家始终不放弃,最终成功将她救回。

然而,母亲的身体在那次重病后明显衰老,体型也变得消瘦。幸运的是,哥哥嫂子们都非常孝顺,让母亲轮流在他们的家中居住。我和姐姐也会经常回去看望她。

年7月,正值暑假期间,我原本打算先回母亲家看看,再送儿子回他奶奶家。那时我和侄女一起经营一家花店,比较忙碌。

从合肥回我婆家需要坐2个小时的车,我计划先安排好儿子的暑假生活,然后再回母亲家探望。由于我通常每周会给母亲打一次电话,感觉她的状态还算不错。

然而,在年7月3日,我们一家三口刚下车回到婆家时,家里的座机电话突然响起。

侄女在“我估计你们差不多到家了。你得再回来一趟,奶奶的身体不太舒服。”当时母亲已经因突发脑梗去世,但侄女为了不让我太过激动,特意隐瞒了这个消息。

听到母亲身体不适的消息后,我并没有太过担忧,因为之前只要母亲身体稍有不适,大哥他们就会打电话让我回去。于是我淡定地乘坐下午的班车返回,又转了一趟车才回到娘家。

当我下车往家走的时候,突然感觉腿软,有种要跪下的感觉,心里也莫名地发慌。我以为只是因为坐车时间过长而导致的晕车现象。

村口离大哥家大约有一里路远,隐约听到村里传来的鞭炮声。在我们老家,红白喜事都会放鞭炮,但时间和鞭炮的长度都有所区别。

喜事鞭炮声持续时间长,而白事的鞭炮声则短促且称为“断魂炮”。听到村里不祥的鞭炮声,我的心情突然变得沉重起来。

这时,侄媳妇朝我走来,我看到她胳膊上戴着黑纱,心跳顿时加速。果然(此处应改为“突然”),侄媳妇拉着我胳膊说:“奶奶已经不在了。”这个消息让我瞬间崩溃,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小姑,奶奶走了!”我听到这句话,一阵晕眩。料理完母亲的后事,我和侄女在“完烟”后的三天又回到了城里,准备在“五七”时再回去。

母亲的突然离世让我深感追悔和愧疚,我总觉得对不起她老人家。我后悔自己平时没能好好陪陪她。

那段时间,我经常流泪,情绪低落。侄女安慰我说:“人总有离去的那一天,你也对得起奶奶了,每次生病都是你第一个照顾她。”但我始终无法释怀,心里总是想念着母亲。尽管我很孝顺,但父母的恩情是难以报答的。

转眼到了母亲的“五七”,有一天晚上我在睡梦中,突然听到母亲在我耳边说:“唉,我一辈子都那么讲究,可是她们给我穿袜子的时候,连脚上的水都没擦干净。”我听着母亲的话,感觉非常清醒,但我看不到她的背影,只看到她的脸。

于是我伸手想开灯,却摸到了我平时回去跟母亲睡的床,还摸到了床头的灯绳。但当时我在想:我怎么可能在家呢?我不是在小红家吗?一着急,我醒了!但母亲说话的声音似乎还在耳边回荡,非常真切。

我立刻起床去卫生间,看到客厅的时间是凌晨两点多钟。我又用冷水洗洗脸,这时耳边传来公鸡打鸣声。以前我听老人说过,公鸡一旦打鸣,阴间的都要回去了。

那天早上吃早饭时,我边吃边哭着跟侄女描述梦境。侄女安慰我说,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缘故。但我不相信,坚信那是母亲托梦给我了。

吃完早饭我就一个人去了花店,因为侄女要送孩子上学。我独自坐在花店里,还在想着母亲说的话。因为母亲去世时我不在身边,所以穿寿衣的环节我也没有参加。

于是我拨通姐姐的电话,想问个究竟。等我把梦境再一描述,姐姐惊讶的说:“很有可能哦,或许是妈妈想表达什么。”

那天,我伤心得泪流满面,用兰英二婶的毛巾沾水擦拭泪水,而不是使用干的毛巾。听到侄女的提醒,我立刻止住了泪水,生怕我的哭泣会让已故的亲人感到不适。我希望在天堂的父母能够过得安好,也希望如果有来生,我们还能再次相见。#30天创作挑战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zhouz.com/dfxqgxz/11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