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佛手
心有结导致气有结,气有结导致身有结
人活一口气,气是人体的生命能量,没有气人就死了。气在身体里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就像电流、车流,不能堵、不能乱。气流堵了、乱了就会百病丛生。
气为何会堵、会乱呢?
造成气堵、气乱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心”
看似不经意的小情绪都会打乱气的运行,何况大的心灵创伤呢?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如很多人一生气就吃不下饭,感觉胸口、咽喉堵得慌,之所以堵,就是因为那里有一团气结住了。暂时的气结及时疏通开也就好了,如果气结时间长,就会造成身体有形的结,并一步步恶化:结节、息肉、良性肿瘤、癌。
身体内的津液是靠气来推动
气在某个部位结住了,津液也走不了,慢慢就结成一坨死水,中医叫“痰核”,痰核越来越硬就变成形态各异的“肉节”了。经常忧愁、思虑的人,最容易得癌症。因为他们时常忧虑,导致气聚结在一块,津液运行不畅,就像下水道堵塞了一样,时间久了,难免发生各种病变,癌症就是其中最恶劣的症状。轻一点的,如乳腺小叶增生、甲状腺结节、息肉、囊肿、脂肪瘤等,都和气滞有关。
从肝气郁结到肿瘤一定需要6步吗?
有人说从肝气郁结到肿瘤只需6步
肝气郁结: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变故和矛盾,各种压力聚在一起,气就不那么顺畅了,老是开心不起来,这就是肝气郁结。
横逆犯脾→脾失健运: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没有胃口,这就是肝气“犯脾”了。
痰浊内生:体内产生了垃圾,很难清除。等到“痰气互结→循经流窜”,“痰”与“气”,互相勾结,循着经络在体内到处流窜。
“结于喉结之处”,就是甲状腺结节;流到子宫,就成子宫肌瘤;停在乳腺,就是乳腺增生;严重的,到胃里,变成胃肿瘤;到肝里,变成肝肿瘤。而病根就是肝气郁结。所以西医统计出来,80%的疾病与不良心理因素有关,这个不良心理因素,就是肝气郁结。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大部分肿瘤,背后的“大老虎”,就是肝气郁结。
其实从气结到肿瘤并非都要经过这六步,气结津液就结,津液一结,日积月累就可能癌变,不一定都要经过横逆犯脾的过程。
从情绪检测体内的气结
气结多由情绪产生,反过来又最容易影响情绪。身体的每一个脏腑经络主管不同的情绪,气结在哪个经络脏腑,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反应。
下图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情绪特点判断体内废气郁积的部位:
从症状检测体内的气结
(1)胀、闷、痛
腹胀:肚子胀满,下午尤其严重
胃胀:饭后容易出现
肝胆胀气:胁肋胀满
梅核气:气结在喉咙,感觉咽喉不爽。
心下痞:气结在胃,消化不好,甚至心口窝满闷。
短气:气结在横隔部位,吸气下不去,会呼吸气短。
气痛:不通则痛,气结在哪里哪里就痛。
(2)气往上逆
胃气上逆:打嗝、嗳气、食道返流
肝气上逆:喜欢叹气、反酸
肺气上逆:气短、胸闷、咳喘
(3)浊气变味
老人味:老人身上有股味道,有的是淡臭味,有的尿骚味,往往自己闻不到,小孩子不愿亲近,这是废气浊气在体内郁积,不能及时排出所致。小孩子身体是通透的,废气及时排出,所以小孩身上没有味道。
口中异味:胆气郁积口中苦,胃气不降口中臭,肝气不顺口中酸、肾气不通口中咸,脾气不运口中淡。
中医验方顺顺气,莫要气结变死结
中医讲“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也包括已病防变,有了疾病的苗头要尽快铲除,身体有了气结一定要及时舒解开,不要等一步步变成身体的死结。
怎样梳理全身的气道,舒解气结呢?这里介绍一张药食同源的食疗验方——十六味舒气萃。
十六味舒气萃源于清代乾隆御医黄元御的名方“下气汤”,融合医圣张仲景的“甘麦大枣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甘草干姜汤”、“桔梗汤”等多张验方而成。能入全身五脏六腑、血脉经络,舒解郁结,排泄废气、毒气。
黄元御是中医“气”理论的集大成者,他解开了人体内“气运动”的秘密,运用舒气、顺气、降气、排气等方法医治疑难杂症无数。他本是一位民间大医,乾隆皇帝久病不愈,御医技穷,请他来看,结果药到病除,从此入宫成为御医,乾隆皇帝亲笔赐为他题“妙悟岐黄”。
方中16味中药都是药食同源药材,属于食疗配方,无毒副作用,长期服用对身体有益无害,中医多用来作为调理身体的基础方、开路方,也是古代名医自己最常用的养生益寿方,所谓“气通脏腑顺,气通一身轻”。
(1)解开心结:黑麦、甘草、大枣
这三味药源自医圣张仲景名方:甘麦大枣汤,是消除心烦、易怒、悲伤、失眠等情绪和精神病症的良方,欲结气结,先解心结。
(2)通畅肺气:桔梗、苏叶、茯苓、杏仁、陈皮、百合、甘草
桔梗、苏叶宣通咽喉,茯苓杏仁甘草汤,专治痰气郁结所致胸闷短气,陈皮、茯苓、甘草是半个“二陈汤”,擅长化痰;杏仁、百合都是降肺气的,配合苏叶、桔梗,一宣一降,肺气通畅,咳痰消除。
(3)调顺胃肠:干姜、甘草、黑麦、茯苓、陈皮、蒲公英、白芷、莱菔子、火麻仁
肠胃病多寒热错杂,既有动力不足,又有表面炎症,这一组药寒热并用、升降并举,适合各类慢性胃肠病。特别擅长消除胀气,将浊气从肛门排出。
其中,白芷是一味深层排毒和修复器官功能的药物。
(4)疏理肝胆:佛手、陈皮、蒲公英、薄荷
肝胆常郁常热,用佛手、陈皮疏肝解郁,薄荷疏肝清肝,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炎,肝气郁结的症状与肝胆炎症都可应用。
其中,蒲公英是一味很好的消炎解毒中药,女性的乳腺增生,是毒气郁结在肝经所致,吃6个月蒲公英大多会变柔软,得了乳腺炎,用鲜蒲公英捣烂外敷,也非常有效。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嗓子上火、扁桃体炎,蒲公英都有很好的效果。现代研究蒲公英能杀灭幽螺门杆菌(胃溃疡、胃癌的元凶),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利胆作用。
哪些人需要用十六味舒气萃?
1、现代人日常养生、居家常备:
现代人由于情绪问题多,每天用本方梳理气机,预防气结,这是从源头保障健康、预防疾病的好方法。宋美龄高寿岁,她说自己的长寿秘诀就是“不留气”,也就是不让结气留在身体里。本方也可作为家庭常备方,无论男女老少,遇到饮食积滞、消化不良、嗳气反酸、便秘腹胀、生气郁闷等突发病症时,立即冲服,可很快缓解。
2、有不良情绪或气结症状的人:
急躁、易怒、抱怨、怨恨、紧张、焦虑、郁闷、犹豫、担心、易惊、悲伤、消极等情绪反应;身上有味儿,口中发苦、发咸、发甜等气味反应;叹气、呃逆、嗳气、反酸、梅核气、腹胀、便秘等气逆气结气胀反应。
3、已经形成“身结”的人:
已经形成结节、息肉、肿块等有形病症的人,舒解气结也是必不可少的,气行则水行、气行则血行。
4、作为服用补品、补药的开路方:
舒气方古代是补益身体的开路方,凡是服用补药、补品、膏方等,都要配伍舒气方来开路,气血通畅,补益的成份才能进入身体,补而不滞。否则单用补品,补益的成份进不来,再好的补品也没有效果,有些反而会被体内废气阻挡郁结起来,造成气滞血瘀的病症。
十六味舒气萃的常见反应
服过舒气汤后,胃肠蠕动增强,身体紧张的肌肉神经放松开来,心情舒畅,呼吸加深,入睡深,睡眠质量提高,气结、气堵、气逆、气乱等症状平复。体内有痰浊、宿便的人,还会在服用初期出现大便增多、大便中有粘液的现象,这是痰浊、污垢从大便排出所致。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绿谷合一堂---古典中医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