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属于微创手术,是通过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聚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acrylate,PMMA)或人工骨达到强化椎体的技术。PVP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kyphoplasty,PKP)开始于90年代末,后者出现晚了10多年,在吸取PVP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了改进。
PKP双侧穿刺实现均匀分布更为容易,但椎体两侧骨水泥弥散至中线区域的镶嵌连接却显困难。
PVP两侧骨水泥弥散稍逊于中线区域,强斜位单侧穿刺实现通道建立至中线区域需要操作者把控好穿刺角度。
PCVP单侧弯角椎体成形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手术方案,也使临床医生不再担心这些问题。
1.椎弓根穿刺入路,降低穿刺风险。
首先,PCVP穿刺时操作者只需将穿刺针从椎弓根影左10点/右2点处小角度进针穿刺即可,利用弯角输送导管控制水泥流向,取缔强斜位穿刺至椎体中央骨水泥单一弥散的效果,也避免了穿刺针穿破椎弓根内壁而损伤脊髓及神经根。
2.以点到面,多点注射,骨水泥弥散更均匀。
多点位注射,缩小单点骨水泥所需弥散范围,减轻骨水泥注射压力,更容易控制骨水泥弥散效果,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独特的输送导管设计可以使骨水泥在椎体内实现弧形,无缝弥散填充,不仅达到止痛的效果,更强化椎体,提供稳定的力学支撑,降低二次骨折风险。
3.单侧穿刺,节省手术时间。
PCVP实现了穿刺针单侧穿刺骨水泥双侧分布的可能,相对于双侧穿刺减少了一次穿刺创伤,多椎体同时操作创伤小、节省手术时间。
4.科学的生物力学结构,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
骨水泥沿椎体前中柱双侧均匀弥散对于重建椎体稳定的生物力学结构及防止远期椎体侧弯及再发骨折具有重要作用。术式操作简单,大大缩短学习曲线。且搅拌注射系统一体化,简化了骨水泥操作步骤,避免水泥二次转移。
5.X射线曝光次数减少,有效保护医生职业健康。
普通人在做体检或是术前检查时会担心射线有辐射,在影像引导下做手术的骨科医生,他们每天接受的辐射和射线照射比普通人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即使做了防护,长时间着厚重铅衣做手术,依然承受了更多的健康风险。PCVP在操作过程中手术时间缩短,尽量避免让医生“少吃射线”。
(注:本文为脊柱医云整理发布)
敲黑板:康达数字平板小C臂系列中的大平板C臂系列是PCVP手术的最佳护航者。它所提供的大视野、16BIT高对比度成像,为患者手术方案定制和手术实施提供保障。此外,系统采用的低剂量脉冲透视技术以及独特的双向双激光定位系统,为医护人员的辐射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康达C臂有态度的C臂制造商康达C臂,让你看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