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连医院(以下简称“大医一院”)介入治疗室中,躺着两位“危重病患”病人,一位是常年高血压导致的夹层主动脉瘤患者,一位是重度糖尿病足险些要截肢的患者。大医一院介入治疗科主任王峰是大连最早开展介入治疗的权威专家,他把介入工作比喻成“处理人体血管‘跑冒滴漏’”,王主任介绍,这两位患者都是不同情况的血管问题,只要坏死或者被破坏的血管被修复了,再严重的病情都可以转危为安。
血管瘤破裂是要命的病
今年37岁的小张年龄不大,但块头不小,自认为身体强壮很多的“不在乎”让他在血压多的情况下,也没有采取任何降压措施。就在前几天在跟朋友聚会的时候,突然剧烈的胸痛,在的护送下来到大医一院急诊室。
王峰主任介绍,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主动脉是人体最粗的那根血管,长期血压高就会在这根血管上形成血管瘤,张勇的血管瘤相当于主动脉夹层,在发病的时候血管压力太大,已经把血管内膜撕破了,造成胸主动脉夹层。这种情况已经称得上是急性病。因为胸主动脉夹层,已经撕裂到肾动脉,影响到肾脏的功能,当时医生判断,通过介入技术将夹层破口堵住了,肾脏的供血改善了,肾脏功能就能够得到恢复。
医生介绍,以前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创伤非常大,大切口,术中心脏要停跳一定时间,而且要进行人工血管替换。手术难度大,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比较高。
现在介入治疗只需要用一个覆膜支架,把夹层的破口封堵上,把正常血管通路留出来,破损的血管得到加固,手术操作很快,2个小时就完成了手术,术后并发症极低。
七旬老人重度糖尿病足险些截肢
经常有老年人说腿疼,很多人以为是骨质增生或者腰间盘突出等问题,有一些情况跟骨关节无关,病因其实是下肢动脉狭窄引起的闭塞性病变。
躺在治疗床上的患者是今年69岁的张大爷,反复下肢疼痛已有半年时间,就在两周前病情越发严重,右脚发凉发黑,走路50米腿就很疼,间歇性跛行,做超声发现下肢股动脉严重狭窄闭塞。临床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跟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有关系。
医生介绍,张大爷来的时候脚部颜色已经变黑了,脚部也是冰凉,如果不尽早治疗,就只能截肢。介入治疗小组用导管和导丝把闭塞的血管开通,然后用特殊的器械把新鲜的血栓抽出来,在用球囊和支架把管腔支撑起来,这样保证下肢通脉供血、血流通畅,避免了脚部因为缺血而坏死甚至截肢。血流通过打开的血管,供血问题得到解决,患者的脚保住了。
下肢动脉闭塞开通,是介入治疗的一大强项。对于高血压病人因动脉硬化造成动脉狭窄远端血管缺血,以及糖尿病足晚期下肢缺血的病人,介入治疗都是绝佳的治疗手段。
据了解,大医一院每年挽救下肢缺血患者不下余例,介入技术在没有让患者遭罪的情况下挽救了患肢,给众多的家庭带来了福音。
在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稿件来源
新浪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