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快救救孩子,我们是转院过来的!”
近日,下午5时,一位家长抱着一名2岁的幼儿,急冲冲地医院急诊儿科诊室。
据急诊儿科主任王凤圈回忆,孩子抱来的时候,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缺氧。王凤圈经过检查,判断孩子可能是异物呛入气管,立即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由于孩子是3点多呛入异物,时间已过了2个小时,异物没有被冲击出来,医院立即为孩子开通抢救绿色通道。
正在医生与家属沟通病情的间隙,患儿突然呼吸减弱,面色发绀,急诊科主任王玉东立即进行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供氧后,孩子生命体征仍不稳定,血氧饱和度低。医务人员又为孩子吸氧、吸痰。患儿稍微稳定后,做肺部CT检查,确定异物在左支气管,需要取出,遂转至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准备下一步治疗。
由于孩子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经过急诊科、急诊儿科、耳鼻咽喉科、儿科呼吸内科、内镜诊疗中心、儿童重症室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与家属反复沟通后,最终决定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实施床旁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
由于患儿自主呼吸弱,不能停止呼吸机供氧,只能在插管下行支气管检查,在气管插管下取支气管异物风险是非常高的,每次血氧饱和度达到92%以上时,可供操作时间仅有10余秒钟,需要操作者熟练的操作技术及团队的密切配合。
儿内一科医生张雷、高清丽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医生刘阳和内镜诊疗护士张雅协同配合下为孩子行内镜下取异物术,由于其间患儿几次缺氧,心脏及呼吸衰竭,为维持孩子生命体征只能中断操作,抢救,取异物,抢救,取异物,反复多次。
在最大限度保证患儿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医护团队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夜晚11点多终于将异物取出,孩子脱离生命危险。异物为半粒花生米,家属看到后,再三表示感谢。
医院医院小儿呼吸内科主任李红叶提醒各位家长:因3岁以下幼儿牙齿未发育完全,咀嚼能力较差,不能将食物完全嚼碎,像瓜子、花生等食物,应避免食用。同时,要注意幼儿口中有食物哭闹、玩耍时,食物易进入气道造成肺异物。如果发生气道异物引起气道梗阻时,应立即运用海姆立克急救医院救治。
来源:河南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李沐佳
编辑:于昆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