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李远峰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黑龙江中医院首批援疆专家
第八届“黑龙江优秀青年”获得者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夏朝时就已经发明酿酒了,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
酒祖杜康还有一段趣闻:“传说杜康在白水康家卫开了一个酒店。东晋“竹林七贤”中的名士刘伶,以饮酒闻名天下。一天,刘伶从这里路过,看见酒店门上贴着一幅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看了,不禁哈哈大笑,心想,我这个赫赫有名的海量酒仙,哪里的酒没吃过,从未见过这样夸海口的。且让我把你的酒统统喝干,看你还敢不敢狂?接着,刘伶进了酒店,杜康举杯相敬。谁知,三杯下肚,刘伶只觉天旋地转,果然醉倒了,跌跌撞撞地回家去,一醉三年。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家人说,刘伶已死去三年了。刘伶的妻子听到杜康来讨酒钱,又气又恨,上前一把揪往杜康,哭闹着要和杜康打人命官司。杜康笑道:“刘伶未死,是醉过去了。”他们到了墓地,打开棺材一看,刘伶醉意已消,慢慢苏醒过来。他睁开睡眼,伸开双臂,打了一个大呵欠,吹出一股喷鼻的酒香,得意地说:“好酒,真香啊!”这就是民间至今还流传的“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至今,在白水县大杨乡康家卫村杜康墓对岸,一小溪之隔,便是刘伶之墓,石砌而就。古代流传下来的《杜康造酒醉刘伶》一书中写道:“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饮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刘伶三年整。”当然,这是夸张的民间传说。但杜康酒确实有“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美誉。
酒,是个好东西。可以通血脉;行药势。主治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痛;脘腹冷痛。酒乃水中火、湿中热,酒是水做的,本身属湿,而经过发酵的酒,会产生热,因而酒是湿热互酿。古人饮酒,大都是要热饮的,以防湿。《红楼梦》书中言饮酒就最为讲究:天寒饮酒,要温热了来喝。宝玉一向喜饮冷酒,宝钗就劝他“酒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现代人多喜欢喝凉酒,冷酒入喉,湿热会郁在体内,又成痰湿,缠绵难除。
酒精型股骨头坏死就是体内湿热痰持续存在,最终导致股骨头循环发生障碍而致病。早期均是因为湿热邪气所致。又湿又热最容易腐烂,就像食物一样,夏天,温度高,湿气大,食物就容易腐烂。《黄帝内经》曰: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所以早期治疗酒精型股骨头坏死,一定要戒酒,以清热健脾活血为主。这时的股骨头还没塌陷,处于滑膜炎期,只有拍核磁共振才能看出来,普通的X线是显示不出来的,这时也是治疗的最佳时期,但股骨头已经出现骨量低小,骨小梁减少,脆性增加。股骨头坏死是世界性疑难疾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既然不死,也就没必要害怕,一定要保持心里稳定,心情抑郁只能加重病情。对于股骨头塌陷,外力起着很关键作用,所以减肥,拄拐,避免负重及剧烈运动。
这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症状随着病情的逐步加重,湿热未除,深蕴入内,流注于骨,经络阻隔,气滞血瘀,腐筋噬骨,骨腐成渣。时间越久,出现股骨头塌陷,这时中医治疗以养阴益气、补肾壮骨为主,塌陷的股骨头很难再回复。
到了最后,股骨头磨没了,出现骨性关节炎症状,髋部疼痛、腿长短不一,如果注意形象,钱不成问题,可以选择手术---股骨头置换术,如果要求不高,根据中医辨证理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治疗骨性关节炎,中医疗效还是不错的。
李远峰,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第八届“黑龙江省优秀青年”获得者,黑龙江中医院首批援疆专家,黑龙江省中医正骨名家姜益常教授硕士研究生,进医院,跟随多位平乐正骨传人学习正骨经验,潜心专研龙江正骨、平乐正骨等中医骨伤各个流派经验、技术,使之应用于中医骨伤临床。主持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大、重点课题)1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1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项,参与多项省部级、厅局级课题,发表核心期刊10余篇,SCI2篇,著作4部。兼任多个国家级及省级学会常务委员、委员。从事中医正骨十余年,具有丰富手术经验,精通正骨手法、点穴推按手法及内治法,衷中参西,涉猎广泛。在点穴法的基础上创新出正骨针法,擅长运用中药内服外用丸散膏丹及针灸、针刀、点穴推拿、心理干预、健康管理等综合疗法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增生、风湿类疾病、骨质疏松、颈肩腰腿痛、股骨头坏死、腱鞘炎、跟痛症、肱骨内外上髁炎、外科疮疡及难治性创面等骨伤科疑难杂症,亚健康调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四肢关节骨折脱位、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急慢性骨髓炎及骨科感染性疾病、急慢性髋膝关节滑膜炎的治疗方面造诣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