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有咽异物感、咽烧灼感、咽喉疼痛、咽分泌物增多、频繁清嗓、声音嘶哑、慢性干咳、呼吸不畅或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嗳气等症状时,你可能已经患上咽喉反流性疾病。咽喉反流性疾病可并发声带接触性溃疡及肉芽肿、杓状软骨固定、喉软骨软化、声门下狭窄、声带白斑、喉癌等病变,对机体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因此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一、什么是咽喉反流性疾病?
咽喉反流性疾病又称反流性咽喉炎,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包括鼻腔、口腔、咽、喉、气管、肺等),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
二、咽喉反流性疾病是如何发生的?
1、咽喉部抗酸能力较弱:咽喉部黏膜缺乏食管黏膜那样的抗酸保护机制,对酸刺激敏感,多种反流成分可以对咽喉黏膜造成直接损伤。
2、屏障结构功能障碍:主要是食管上括约肌松弛,使抗反流功能减低,所以胃内容物经食管贲门到食管咽喉端再通过食管上括约肌到达咽喉部位,引起咽喉损伤。
3、迷走神经反射:反流物刺激食管远端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反射性清嗓及慢性咳嗽,对声带黏膜造成损伤。
4、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精神抑郁紧张:引起胃肠功能失调,从而导致胃反流性疾病的发生。
三、咽喉反流性疾病如何进行防治?
1、预防性治疗
(1)睡前3小时避免饮食饮水;
(2)不在用餐后立即躺下,直立或静坐至少1~2小时;
(3)睡觉时把床头抬高;
(4)不要暴饮暴食;
(5)戒烟戒酒,避免咖啡、巧克力、薄荷等增加反流的刺激性食物;
(6)避免摄入加重症状的食物如橙汁、西红柿等;
(7)减肥、减少心理压力等。
2.药物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PPI):作为一种弱碱性化合物,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为治疗反流性疾病的首选用药。
(2)H2受体拮抗剂:能使胃酸分泌减少,降低胃酸对黏膜的损伤。
(3)促胃动力药:食管体部蠕动功能下降是引起胃反流的原因之一,促胃动力药能增加胃肠道蠕动,减少胃酸的反流。
3.手术治疗
对于改变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和药物治疗均无效的患者,需终身治疗的重度患者,不能耐受抑酸药物副作用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临床观察发现,咽喉反流性疾病往往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过多食用某些饮料食品、进食时间不规律、暴饮暴食等均可导致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发生。所以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应该保持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中科崔永玲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