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年杜杜曾推出过一篇《咽喉反流性疾病,你了解吗?》的科普吗?医院普外科的渠浩主任聊天,得知他们对咽喉反流性疾病手术治疗效果很不错,于是杜杜麻利推出我们的第二季,主要针对那些经过内科系统治疗效果不是很好的患者,不妨看看,也许对你会有帮助!
前言
之所以又老生常谈这个病,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总会遇到一些这样的朋友,当听说我是耳鼻喉科大夫时,就会问“为啥总觉得自己嗓子里面有东西,不疼不痒的,就是没事老想清嗓子呢!”这时的我总会故作深沉的问上一句:“平时有反酸吗?有反酸啊,看过消化科了吗?你这可能是咽喉反流呀”。
其实咽喉反流性疾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但总是被人们误认为就是常见的慢性咽炎,也就没有重视这个病,更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治疗。近几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相关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咽喉反流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高,可占到在耳鼻喉科就诊患者中的10%,声嘶患者的50%。由于患者大多数都是因为咽喉部症状来看病,所以首诊常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随着对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refluxdisease,LPRD)研究的深入,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年)对LPRD做出明确定义:LPRD是指胃内容物异常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喉异物感、持续清嗓、声嘶、发音疲劳、咽喉疼痛、慢性咳嗽、呼吸困难、喉痉挛、哮喘等症状,以及声带后连合区域黏膜增生、肥厚,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严重时出现肉芽肿、喉室消失、声门下狭窄等喉部体征。
为什么会得咽喉返流呢?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1.胃食管交界处抗反流屏障损害:胃食管连接处的组织结构构成了食管和胃之间的“生理性阀门”,正常情况下能有效阻止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但当这些结构出现病变或功能异常时,将会导致胃食管反流的发生。非吞咽相关的食管上括约肌异常地瞬时舒张,也是导致反流的重要病理机制。
2.咽喉黏膜抗酸能力受损:与食管相比,咽喉黏膜缺乏对胃酸的抵抗机制,尤其是声门下黏膜。同时,当远端食管部位的胃酸刺激迷走神经时,通过反射弧导致支气管收缩。患者发生反复的清嗓动作和刺激性咳嗽,两种机制共同作用,最终导致损伤了咽喉部黏膜。
3.迷走神经反射机制:反流物刺激远端食管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引发慢性咳嗽和清嗓。
4.其他因素:有研究证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高龄、肥胖、腹内压升高等可导致咽喉反流。
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常见的LPRD症状有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咽喉部异物感、持续清嗓、慢性咳嗽后滴漏、呼吸不畅、喉痉挛等。
在此重点介绍一下持续清嗓、声音嘶哑和咽喉部异物感。
1.持续清嗓是一个常见的咽喉反流症状,这类患者常发出“嗯…嗯…”声以促使痰从咽喉部排出,而通常这时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痰块,伴有咽喉反流的患者因咽喉黏膜受损,进一步加重了咽喉部黏液的分泌和不适感,继而造成恶性循环,形成持续性清嗓。
2.声音嘶哑的症状常具有波动性特征,表现为晨起声音嘶哑较重,白天逐渐减轻。
3.咽喉部异物感的患者常感觉喉部有阻塞感,自觉有物在咽喉部上下移动,空咽时症状明显,进食时症状反而消失。但这类患者通常并不伴有吞咽困难。
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咽喉反流症状指数量表、咽喉反流体征评分量表、唾液胃蛋白酶检测、24小时上消化道pH监测、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监测、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咽部pH监测、食管动力学检查和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等。
喉镜检查下典型体征包括:喉部黏膜红斑和水肿、杓区黏膜水肿、杓间黏膜增生(结节样或鹅卵石样表现)、室带和声带水肿、喉室的部分或全部消失、假性声带沟、任克间隙水肿、声带突肉芽肿或溃疡、喉黏稠黏液附着以及喉狭窄、鼻咽后壁白线,甚至声带白斑、喉癌等。
咽喉反流疾病的治疗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内科治疗、外科治疗
一般治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内科治疗:抑酸治疗是最常用的内科治疗方法。目前首选药物为PPI,其他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促胃肠动力剂、胃黏膜保护剂等。
1、质子泵抑制剂(PPI):PPI是目前治疗LPR的一线药物,主要集中在缓解症状体征方面。有文献报道PPI的推荐剂量为10~20mg次,每日2次,早晚饭前30-60分钟服用,持续服用8~12周,症状消失后逐渐减量至停药,以免快速造成反跳式胃酸分泌过多。一般认为逐渐停药不少于1个月,开始药量减半10-14之后改为每天早晨1次10-14天,可以再隔天1次至停药。但目前PPI治疗用药剂量和时间仍存在争议。
2、H2受体拮抗剂: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建议,LPR应采用H2受体拮抗剂和PPI进行治疗,需要比胃食管返流疾病更积极、更长期,但有研究显示,其联合应用对LPR疗效的提高并无明显作用。
3、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外科治疗:如果积极内科药物治疗有效,但停药后反复复发的患者,或因酸反流所致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持续存在时,可考虑行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张力的外科治疗。
该怎么预防咽喉返流疾病呢?
1.避免过饱、晚餐过多或夜宵。
2.餐后勿立即休息并应适当抬高床头。
3.戒烟戒酒,少食辛辣、咖啡、浓茶。
4.避免腰带过紧。
5.减少高油脂及高糖食物。
6.减少酸性水果摄入。
7.避免在睡前1-2小时吃东西,如果在进食后直立位1-2小时,将极大减少胃内的食物和胃酸反流回食道腐蚀您的喉部组织。
下面杜杜就和大家介绍一下外科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专家渠浩主任。
渠浩
渠浩,普外科主任医师,从事胃肠外科工作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复杂胃肠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致力于胃食管返流疾病的外科治疗。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渠浩主任对于手术的讲解吧!
手术适应症有哪些?
1、内科治疗症状控制不理想、抑酸药不能控制的严重症状或并发症。2、药物治疗有效,但患者要求进一步积极治疗:包括要求改变生活质量、不愿终身服药。3、存在明显反流相关症状和疝相关症状的食管裂孔疝。4、有明显食管外症状,药物症状控制不理想或需要维持治疗:包括哮喘、咳嗽、鼻咽喉症状和误吸等。手术方式是什么?目前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LF)是常用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恢复贲门反应能力,可以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手术是用胃底对下段食管进行部分或全周的包裹,在胃食管结合区形成阀瓣样结构,从而达到抗反流的目的。通过折叠瓣对食管下端的包裹增加其压力起到抗反流作用,更重要的是让折叠瓣发挥单向阀门作用,组织反流的发生。
总之,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经过长期随访证实了其安全性、有效性和持久性,绝大多数患者从中获益,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方便等优点。
看了渠主任的讲解相信大家对疾病又有了新的认识吧,希望杜杜的分享能够帮助到你!
温馨提示:渠主任是每周一上午在诊室出专家门诊。挂不上号没关系,找到渠主任提我杜杜加号是妥妥滴!-END-
参考文献:
[1]郑宏良,陈东辉.咽喉反流疾病的诊治亟待规范[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48(6):-.DOI:10./cma.j.issn.-..06..
[2]李进让,肖水芳.咽喉反流性疾病诊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5):-.DOI:10./cma.j.issn.-..05..
[3]李茜,杨廷旭,马燕.以顽固性咽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64-66
[4]佚名.关于成人咽喉反流性疾病药物治疗的再思考[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8):-.
[5]安丽娟,俞永江.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J].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6(2):87-91.
[6]刘锦阳,吕朋,罗超,etal.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34(1):78-79.
作者:杜晶艳文逸宁
编辑:杜晶艳
审校者:刘茉
怎么样预防白癜风怎么治疗皮肤白癜风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