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气管狭窄检查
气管狭窄治疗
多发性气管狭窄
气管狭窄用药
气管狭窄手术
气管狭窄病理

介入治疗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基本

《介入治疗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第5版

第3章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分类与技术操作

3.2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

3.2.1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基本技术操作

3.2.1.4经鼻腔气管插管

经鼻腔气管插管

既可经口腔经咽喉气管插管完成气道的有关介入诊疗,也可经鼻腔经咽腔插管完成喉、气管、隆突、主支气管、叶支气管等气道的有关介入诊疗。利用DSA导向下的介入放射学技术经鼻腔进行气道插管,这是麻醉医生喉镜下无法实现的气道插管途径。经鼻腔气道插管,尤其较长时间保留气道插管,免除了口腔留置导管,留下了自主的口腔功能,极大地增加患者的舒适性。

需要器械:亲水膜导丝0.inch×(~)cm、单弯多功能导管或椎动脉导管(前端5cm塑形成弧形)加强导丝0.inch×(~)cm,其他介入诊疗器械如内支架、球囊导管等。

术前10min肌内注射安定10mg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mg以减少口腔、呼吸道分泌物。严重气道狭窄呼吸困难者,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以消除局部水肿,增加患者应激反应,缓解呼吸困难。

碘性造影剂稀释至30%左右备用。肾上腺素1mg稀释至10ml备用。

连接多功能生理监护仪,密切监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准备负压吸引器,时刻抽吸口腔或气道的分泌物或大出血。

可进行鼻腔和咽喉部喷雾局部麻醉,或环甲膜穿刺局部气道麻醉,也可不麻醉下进行。文献中传统的气道插管多主张全麻下进行,笔者认为大可不必。气道插管介入诊疗多数为解除严重的致命性气道狭窄,已存在的严重气道狭窄,不允许气管插管或无法气道插管。不能进行气管插管的全麻是不安全的,麻醉师拒绝这样的全麻。

患者平卧,去掉枕头,头尽量后仰并偏向右侧(也是操作者站立侧)30°~45°。口腔与食管均为开放性器官,无须消毒。影像增强器或影像平板旋转至左前斜20°~30°,有效视野调整至下颌骨和颈胸部,头侧端包括口咽部及以下区域(鼻咽部应在X射线视野之外。位置过于靠上,会把操作者手部暴露于X射线视野中,遭受不必要的大剂量直接辐射)。

导丝插入导管中,二者配合送入鼻腔,轻度旋转导管,使之走行与鼻腔、咽喉腔弧度一致。前送至喉咽部时,调整导管方向,对准前下方透亮的喉咽气道负影,前送导丝至顺利向前下进入声门和气管,患者有明显刺激性呛咳即为进入气道标记。沿导丝跟进导管进入气管,如此导丝与导管交替前行,依次进入气管、主支气管、下叶支气管等,保留导管退出导丝,造影识别病变或证实病变并显示邻近解剖结构和空间关系,交换引入加强导丝,或引入大鞘管等,完成后续介入诊疗。

更多精彩内容:

血管扩张成形术

经口腔气管插管

经皮股静脉穿剌术

血管内药物灌注术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术

经鼻腔食管和胃肠道插管

经口腔食管和胃肠道插管

球囊导管与扩张器类——球囊导管

血管性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基本操作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鞘管类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穿刺针类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栓塞剂(一)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内支架(一)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内支架(二)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内支架(三)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导管类(一)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导管类(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zhouz.com/qgxzbl/5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