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因咳嗽1月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咳嗽,连声咳,无白夜规律,咳黄白色痰,量多质稀,无恶寒发热、呼吸困难等不适,多次在院外就诊,予止咳等治疗仍反复咳嗽,半个月前开始呼吸不畅感,咳甚时明显,自诉无活动耐力下降,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行胸部CT检查示:左肺上叶下舌段感染,右主支气管狭窄,:入院后予完善相关检查,治疗上给予抗感染、祛痰、解痉等治疗,择期行气管镜检查。
检查前操作医师就跟小编(助手)说:患者气道里藏了条“鳄鱼”,堵住了气道,不确定是什么东西。对患者常规镇静镇痛后操作开始,镜下可见异物堵塞分支气管开口、并与气管开口贴合紧密,形似骨质样物。结合病史描述:患者一年前曾发生气道异物吸入史,当时曾有剧烈咳嗽,但症状缓解后未予进一步检查,故分析可能是一年前误吸所遗留下的。
我们首先选择了“异物钳”,尝试抓取异物。但由于分支气道空间狭小,异物钳无法完全张开,异物表面光滑,其尖端又刺入气道黏膜与黏膜贴合紧密,没有翘起部分从而无法着力!几经尝试均告失败。反复刺激可能会使黏膜水肿,更难取出坎墩的异物。怎么办……
经仔细观察主任发现在异物与气道一角有一细小缝隙,对此异物钳肯定无法完成这一精细活,随后主任指示我们用圈套器尝试穿过缝隙,争取套住异物。清理好视野,一步步靠近“敌人”,终于套住了。锁紧、提拉,却发现异物尖端果然坎墩黏膜里,几次尝试纹丝不动。同时发现圈套器无法收回,别说还真有一点紧张。还是主任耐心的一点点调整角度,或进、或出、或松、或紧,终于手下突然一松,镜头中看到异物终于从黏膜上剥离下来,立即锁紧后连同气管镜一同退出气道。
放下作怪的小骨头,立即返回气道查看是否有气道损伤、黏膜出血。镜下无活动性出血,但可见气道因异物长期刺激,已长出了“牙齿”,还真有些像鳄鱼了!这种变化源于异物刺激造成气道黏膜上皮增生,试图包裹异物,进而调动吞噬细胞“消灭入侵之敌”,可这次进入的异物有点大,若真实现包裹,代价可能就是气道狭窄,甚至完全堵塞!
为什么会发生气道异物?
咽喉是人体“气道”和“食道”共同通行的通道。所谓“气道”,就是呼吸时气体进出的通道,也就是气管,只供空气通过,容不得任何异物进入;而“食道”则是吞咽食物的必经之路,也就是食管,同样,气体也不应由此进入。将气体和食物有效地分流的装置就是我们咽喉部结构器官——会厌,它就像一个自动的“井盖”。
当进食时,会厌的盖子向下运动,自动盖住声门,食物顺利进入食道,以免误入气管。当呼吸时,会厌会抬起盖子,使空气顺利进入喉腔。
除了某些疾病因素以外,我们吃东西时说话、大笑、哭泣、跑跳等,本来应该关闭的会厌来不及关闭遮住喉部,东西就容易呛进气管里,尤其是宝宝特别容易发生!
婴幼儿因其咽喉肌发育慢,缺乏协调能力;幼儿多因磨牙尚未发育,咀嚼不细,咳嗽反射不健全所致;宝宝处于口欲期时,抓到东西都往嘴里塞,这是他认识事物的手段,把小东西放在嘴里尝个鲜。宝宝进食时或者将东西放入嘴中时,因哭闹、嬉笑、奔跑、蹦跳、跌倒等情况,容易误将异物吸入气管中造成气道异物。
发生气道异物有哪些征兆?
异物进入宝宝气道,会有一些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若出现类似情况,家长应立即警惕哦!
较大的异物
宝宝立即会出现“三不”症状:不能咳嗽、不能呼吸、不能发声,继而会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烦躁不安,严重者会出现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较小的异物
宝宝会出现剧烈呛咳,严重者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等症状,异物也可能因剧烈咳嗽或由肺内的气体从气道被冲击出来,也可能冲击不出来。
三凹征,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是由于上部气道部分梗阻所致吸气性呼吸困难。
呛咳→憋喘(喉喘鸣)→呼吸困难→窒息→危及生命!
宝宝发生气道异物,如何进行紧急处理?
首先需要正确识别气道异物梗阻的类型!!!
是“不完全梗阻”还是“完全性梗阻”?
若宝宝出现“完全梗阻症状”需要立即实施CPR,即心肺复苏急救。
若宝宝出现“不完全梗阻症状”可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即海氏手法)进行院前急救。
具体原理
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具体手法
急救者站在或者是跪在孩子的身后,双臂环抱宝宝的腰部。一手握拳,将握拳的拇指,紧紧抵住宝宝的脐部以上,胸部以下的腹部正中线上,另一只手握住握拳的手,向上反复快速按压孩子的腹部,直至异物的排除。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海姆利克急救法不适用于意识丧失的或者一岁以下的婴幼儿,一岁以下的婴幼儿的急救方法是拍背压胸法。
采取上述方法仍不能排出异物时,医院就诊。医务人员可通过有关的医疗器械,如支气管镜、直接喉镜等等手术处理方式取出异物。而该手术风险非常大。
救治原则:
气道异物有可能危及生命
尽早手术,发现异物及时取出
如何预防气道异物的发生?
对于气道异物此类事件,手术风险非常大!但它其实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因此最好的措施是:
“重在预防,防大于治!”
1、进食时宝宝应注意力集中,避免嬉笑、打闹或奔跑,禁止惊吓、训斥、责骂或哭闹时喂食。
2、不要给5岁内的孩子吃果冻、爆米花、坚果(花生米、瓜子等)。
3、看护好孩子,经常叮嘱宝宝不要随便将东西和玩具身边,也不要将其放入口内,以免误吸。
4、叮嘱宝宝养成充分咀嚼再吞食的习惯。
5、尽量将食物切小切碎再食用。
6、玩玩具前,做好安全教育和检查是否有零部件松散易脱落的情况。
7、加强患儿家属的安全教育。
8、建议参加“红十字”相关急救培训。
9、争分夺秒在院前自救,送医救治很重要。
有爱---有未来蓝天使志愿者
▼往期精彩回顾▼我国首部急救科普三维动画--心肺复苏漫画--四步教你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心脏骤停四分钟、脑梗3小时-----,牢记这些数字,关键时刻能救命心脏的各种检查都管啥回顾“送健康社区行”主题义诊有信任,会更好一图读懂X线、CT、B超、核磁检查有什么不同心梗来串门,你该怎么办猝死前四分钟,他本来还有一次机会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