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一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ON「杜怀栋
解锁人生无限可能
」人物介绍
杜怀栋,复旦大医院副主任医师,浦江院区副院长。掌握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声带息肉、声带白斑、鼾症、喉及喉咽肿瘤、甲状腺及涎腺肿瘤等的诊治。
1杜怀栋年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地区。高考前腹泻,久治未愈,拖了十几天,找到县城医生,几瓶点滴下去,病去如抽丝,这让杜怀栋觉得医术实在神奇,就想着报考医科,以后万一家里有人生病能有个照顾。年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在河北省招收4名考生,杜怀栋是其中之一。
上海医科大学始建于年,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杜怀栋在这所名校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接受“正谊明道”传统文化的熏陶。年,他学成毕业,进入我国知医院——医院,从住院医生做起,年报考硕士研究生,跟随导师专攻头颈外科,年晋升副高职称。
本以为这辈子职业生涯就这么按部就班地走下去,谁也没料到杜怀栋的人生会波澜起伏、精彩纷呈。
2年6月18日这个日子,深深地刻在杜怀栋的生命履痕里。那一天,他告别同事和家人,作为援藏医疗队的一员,医院工作。
留在上海的太太患了急性肺炎,她怕影响丈夫在西藏的援藏工作,便向他隐瞒了病情,医院就诊。杜怀栋事后得知,不免心存愧疚。
刚到西藏不久,杜怀栋就接诊了一位患者,患者发现左侧颈部肿块伴吞咽困难,并进行性加重,听说来了上海的医生,便赶来就诊。杜怀栋检查后怀疑是喉咽癌伴左颈部淋巴结转移,马上帮患者联系入院、明确诊断、进行手术。杜怀栋在克服高原反应,边吸氧边手术的情况下,带领当地医生,经过近6个小时的奋战,顺利完成了西藏自治区首例左侧颈部淋巴清扫术+全喉切除术+左侧下咽部分切除术,填补了西藏地区喉咽癌治疗领域的空白。患者出院时向杜怀栋等所有的医护人员献上了洁白的哈达。
杜怀栋还接诊过一位只有两个月大小的患者。这位小患者出生后就出现明显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影响到进食和睡眠,家医院未见好转,最后医院。杜怀栋认真询问病史并体检后,做出了先天性舌根囊肿诱发喉梗阻的诊断。先天性舌根囊肿是新生儿呼吸困难最常见的病因,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囊肿切除,但由于患儿仅仅出生才两个月,而且一直处于缺氧状态,手术风险极大。杜怀栋召集相关科室的专家,为患儿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在全麻下为小患者进行了舌根囊肿切除术。经过精心治疗,患儿呼吸通道上的“绊脚石”被去除,出院后自由自在地呼吸着高原纯净的空气。
另一位2周岁的患儿,因为进食葵花子时不慎发生误吸,出现严重呛咳,诊断为右侧支气管异物。气管异物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耳鼻喉科急诊,如果异物阻塞声门,将引起急性呼吸衰竭,可能有生命危险。杜怀栋立即为患儿进行急诊支气管镜检查+异物取出术,异物被顺利取出,患儿终于脱离了“鬼门关”。这也是杜怀栋入藏后做的首例气道异物手术。
杜怀栋入藏后指导当地年轻医生完成了很多例鼻内镜手术、显微喉镜手术、扁桃体等离子切除等手术。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投医院五官科的建设工作中,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种建议和意见,并成功举办了“西藏自治区第二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论坛暨咽喉头颈疾病学习班”,邀请上海、北京、山东二十余位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和咨询,提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影响力、增医院创建“三甲”医院的实力。
在繁忙的临床医疗、医学教学、科室建设、下乡巡诊之余,杜怀栋的两个研究课题——《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诱导喉癌干细胞化疗抵抗中wnt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和《日喀则市小儿急性喉炎的发病特征调查》也分别通过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的基金申请。
援藏经历给杜怀栋的人生增添了一笔重彩,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年7月19日,在援藏整整13个月后,杜怀栋离开西藏,返回上海。现在当地的医生和病友还与杜怀栋保持着联系,有五官科疾病到上海求治,他们首先想到找杜怀栋。
3回到上海,杜怀栋被任命为复旦大医院浦江院区副院长,他的人生再次面临新的挑战。
浦江院区位于浦江镇江月路号,占地近7万平米,总投资6亿元,一期开放床位张。杜怀栋过去做临床医生,术前分析病情,思考治疗方案,术后积极治疗,保证患者顺利康复,工作相对单一,医院管理能力和提升交流沟通技巧,有时候处理的问题比之前临床医疗复杂、烦琐、困难得多得多。
浦江院区于年9月4日开始试运营,这里环境舒适,医疗设备先进,所有医生和护士都定期在汾阳浦江两个院区轮转,保证了“一院两翼,同质化管理”,但刚开张时,每天病人只有几十个。杜怀栋带领同事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扩大新院知名度和影响力,一个月后病房张床位全部收治满,三个月后日门诊量已经超过人次,目前浦江院区的工作量已经达到了汾阳院区的三分之一。
年9月,杜怀栋的职业角色又一次发生转换——他受复旦大学组织部委派,到上海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处挂职副处长。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改善医疗服务,门诊管理,以及《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的上海实施细则,都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