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失能老人因为缺少足够的安全意识,部分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往往会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遭受各类危险。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对普通人看似无害的事情,对他们确是极度危险甚至可能致命的。
今天就来给大家细数一下这些“致命”风险和隐患。
呛咳风险
失智老年人很多都有喉肌松弛问题,吞咽时会厌不能完全封闭喉口,饭粒或汤水刺激气管,导致呛咳。
而呛咳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对于肺炎老年人抵抗力弱,很容易变成重症,而对于一些严重呛咳则可能直接导致窒息等风险。
如果老人经常呛咳,医院检查一下,看有没有气管异物,食管狭窄,食管气管瘘,帕金森病,脑梗塞等。
在家中,与失智老人吃饭时候要特别注意,喝水吃饭时不要说话,如果遇到呛咳,可以尝试帮助他把头低下一点再吞咽,看是否仍有呛咳。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增稠剂,可以方便老人吞咽,关于此类物品之前关爱惟士有过介绍。
食物卡刺
依然是和饮食相关的一种危险因素。
认知功能减退及中风后的老年人吃鱼、吃鸡必须极其小心,这类患者一般咽部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减退,难以通过口腔咀嚼辨别、剔除肉中的鱼刺、鸡骨。
因此食用上述肉类时最好是家属帮助挑刺后剁成很细的肉泥,做成肉丸食用,一旦被卡到,绝不可采取硬吞饭团等方法处理,应及时到耳鼻喉科门诊取出。
失智老人有时候不能判断哪些是食物,所有小件物品都会往嘴里放,这样也非常容易发生气管的卡噎,因此要注意不让他们拿玩。
曾有过新闻案例,某医院收治老人,就是由于被鸡胸骨卡到后强行咽下去,刺破食管及气管壁,引起食管气管瘘、肺部感染,最终治疗无效而去世。
粘稠导致肠梗阻
小爱索性一次性将食物方面的危险因素介绍完。前面说了过于有些老人有呛咳问题,那么粘稠的食物是不是就合适了呢?为什么增稠剂要慎重?
对于咀嚼功能退化的老年人,食用非常粘稠的食物一样有危险。
举个例子,比如对于常人来说无害的粽子、糯米团等粘稠、难消化的食物,尽量不要给失智老人使用,即使食用也应该少量分次,否则易发生机械性肠梗阻。
每年胃肠外科收到的肠梗阻老年患者中,很多都有进食上述食物的病史。
“肠梗阻: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它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有时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致患者死亡。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患者年龄大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常为死亡原因。”走失死亡
很多失智老人都发生过走失,有些家属甚至认为每次都能找回来所以变得习惯而漠视。
有调查资料显示失智老人若失踪48~72小时而仍未寻获,死亡率高达4成。而脱水与失温是走失老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对于该危险只能防患未然,从防止老人走失开始,尤其要注意的是有些走失是在家中发生的,因为老人主动开门而走失。
对于有以上问题的老人,可以购买阻门器,安装在老人的房门上,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安在门下方的开合开关,普通人打开很容易,而老人自己不会开。
跌落风险
住在农村的要注意让老人远离晒场、水泊等危险环境,而住在城市或楼房的家庭则要防止老人攀爬窗户或从楼梯跌落。
不慎从高处坠落,坠落时多导致颅脑出血、腰椎爆裂性骨折,神经系统损伤不可恢复,预后很差,死亡率很高。
不要以为很高的地方摔下来才会死人,如果碰撞的角度和物体凑巧,两米高也能摔死人。
实际上,很多老人是在家中发生摔倒后导致严重问题而引起死亡的,家属在家要做好各种防护,例如不要摆放地毯能容易发生摔绊的物品。
而在浴室等湿滑的地方,可以增加防滑垫或扶手。
家中有楼梯的人家,尽量安排老人在1楼休息和活动,减少老人上下楼的几率。
给老人配备一把合适的拐杖或助行器,能够有效帮助下肢无力的老人行走,并降低摔倒风险。
老人睡觉的床不宜过高,防止老人在睡梦中发生跌落引起的危险,床头可以放一些遮挡物品。
“如遇老年人摔倒,不要急于扶起,而是要判断摔倒的原因。如果是因为道路不平或者运动功能下降而摔倒,或者是由于看不清路被绊倒,轻者会造成一些摔伤、瘀伤等问题,严重者则可能伤及骨骼,或者存在出血的风险。如果跌倒的老年人没有剧痛、肢体不能活动等感觉,可能伤得不重,可以试着把他扶起来,但是动作一定要慢,也不要用蛮力。”烧伤烫伤
失智老人因为控制能力和对危险的意识不足,有时候会主动触碰烫热物体,或失误引起烫伤。
首先,要尽量防止老人能触碰到这些危险环境和物品,如果让老人做家务锻炼认知能力,尽量安排轻松安全的,并需要有人照看。
如果不慎发生烫伤,在刚刚发生烧烫伤后的短短几分钟内,如果措施得当,可以显著减轻伤情。
生活中,以火焰烧伤和热水、热油等热液烫伤最为多见。许多患者在受伤之后直接在创面上涂抹香油、酱油、黄酱、牙膏等物医院就医,但这些日用品并无任何治疗烧烫伤的作用,且只能增加医生治疗的困难。
发生烧烫伤后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局部降温,凉水冲洗是最切实、最可行的方法。冲洗的时间越早越好,即使烧烫伤当时即已造成表皮脱落,也同样应以凉水冲洗,不要惧怕感染而不敢冲洗。
冲洗时间可持续半小时左右,以脱离冷源后疼痛已显著减轻为准。如不能迅速接近水源,也可以用冰块、冰棍儿甚至冰箱里保存的冻猪肉冷敷。医院救护。
交通危险
携带老人出门时候,要帮助他注意交通安全,因为其他人并不能判断出老人时失智人群,因此驾驶人员并不能有意识的躲避或减缓车速。
如果必要,可以购买安全绳,外出时将老人和照护者手臂系在一起,防止老人突然做出危险举动。
这里还要说一句,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所谓的“老人代步车”实际上,这类车辆很多都属于违法违规生产的电动交通工具。既没有响应的牌照和生产资格也没有专属的道路环境。
在路上行驶时候,这类电动交通车与机动车混行,但由于速度慢防护能力差非常容易发生各种交通安全问题。
“在日本老年人的交通意外事故已经成为严重问题,年,由65岁以上长者造成的交通事故高达多件。年,日本因交通事故死亡人,而50岁以上的人数就占到了12.4%。”漏电危险
对于家中有失智老人的家庭,简单讲插座等都更换成有儿童保护功能的,并尽量不摆放在明处,尤其尽量让家电远离水源,防止老人因为喝水、洗手等行为发生的漏电伤害。
家中的电闸要采用有保险开关的,保证短路后立刻断电。
对于各种家电,有伤人风险的也需要布置远离老人的日常生活区域,并做好防护,平时未时候时候拔下插头,断电。
不要将电源板裸露在地面,有些失智老人会搞不清方位,随地大小便,如果恰巧在电源附近,容易导致短路。
还有时老人自己洗衣物,或忘记关闭水龙头,导致家中地面漫水,也会发生危险。因此建议电源线安装在离地40公分位置。
要定期检查老人常活动及触碰地区的电线及电器是否有破损,有些老人有咬东西或拆物品的习惯。
管路脱滑
很多失智老人在中晚期会借助各种辅助仪器或管路,比如食管、尿管、输液等,而管路脱滑会对老人造成严重伤害。
管路脱滑80%是因为固定不当导致的,其次老人本身在不舒服时候也可能扯拽管道导致危险。
对于前者,要做好充分的环境评估,并按照正确方式固定管线。
对于后者,首先要尝试和老人进行沟通,告知对方必要性,并随时监控老人的情况,及时发现他的不适或意图。
对于无法有效沟通的老人,在必要时候可以尝试使用约束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老人的舒适和情绪,尽量安抚老人,并让他感到放松。
用药风险
很多失智病人家属习惯通过借鉴其他家属的用药方式来给老人买药,这是非常危险的。
失智症的用药往往与精神类或安定类药物有关,这些药品在使用中需要非常谨慎,依照每个患者的不同医生会给予剂量。
因此,建议在给病人用药医院进行问诊,按医生建议服药。
另外,市面上也经常流行各种保健品或偏方。这类产品大部分都是言过于实,抓住了家属心急乱投医的情绪。
而一些假冒的保健品在老人服用后甚至会危害老人的健康,因此在购买保健品一定要慎重。
如果拿不准注意,可以咨询医生或向工商食品监察部门核实该药品、食品的生产资格与类别。
对于中药,同样建议先询问正规的中医,为老人进行诊断后按照所开药方抓药,不要轻易相信偏方。
市面上还有很多所谓治疗仪器,这些虽然比服用的产品相对安全,但依然需要弄清是否科学有效。
家属交流群新建一个内蒙古地区认知症家属交流群和东北地区认知症家属交流群,还有之前全国群,需要进群的加管理员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