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颈椎CT
术前颈椎MR
成功手术,患者顺利康复当天上午10点,经过详细的术前准备和风险评估,马文升率团队为张先生实施了全麻下“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术+颈椎脱位切开复位术+椎间融合术+钛板内固定手术”。
“行右侧颈前横切口,长约4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自胸锁乳突肌内侧在颈血管鞘和内脏鞘之间入路进入深层,钝性分离椎前筋膜,直达颈椎前方。可见颈6、7椎间盘破损,剥离前纵韧带,显露C6-C7椎体前方,用髓核钳去除C6/C7椎间盘,探查可见后纵韧断裂,取出椎间盘碎块,刮勺刮除软骨终板。选取7号cage置入C6/C7椎间隙,选取4孔钛板,分别于C6/C7椎体各拧入两枚螺钉固定,C臂透视见脱位复位满意,钛板位置良好,螺钉长短适宜……”
从这段简单的手术纪录中不难看出手术的精细、复杂,只有清晰的解剖和精准的操作,才能规避术中、术后可能要面对的各种风险:
急性气道损伤。手术的牵拉,切口局部出血肿或引流不畅,都可能造成术中和术后的急性气管痉挛,“我们备好了气管切开包,随时应对突发情况。”马文升说。
脊髓再灌注损伤。再如术中压迫一旦解除,血运恢复,反而会造成脊髓再灌注损伤,所以术中还要给予大量的一个激素冲击治疗,以保护脊髓;
喉返神经的损伤。术中还要注意一些重要神经的损伤,比如喉返神经,一旦受损会导致说话声音嘶哑、吃东西呛咳、吞咽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食道的损伤。手术要在食道后方、椎体前方的间隙操作,需要将食道拉向一侧,而食道特别娇嫩,牵拉中很容易损伤,一旦食道损伤,术后可能形成食道瘘,随之引发的感染也是致命的;
脑脊液漏。手术操作还容易损伤脑脊液,一旦形成脑脊液漏,出现局部感染,会造成中枢感染,同样会致命;
大出血。如椎体后方血管的出血,位置较深,也是操作上的难点……
马文升表示,颈椎前路手术是脊柱外科技术的制高点,手术难度高、风险大。“这种手术操作要求对局部的解剖非常熟悉,术中操作要仔细,间隙一定要走好,操作要特别轻柔,才有可能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马文升说。
经过1个多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约20ml。患者术后第一时间就能进流食,恢复非常顺利。
术后X光片
脊髓不完全损伤,要及时获得最大程度恢复马文升的手机里有一张照片,术后,张先生挥动着手臂,向医护人员致意!能够恢复部分肢体功能,张先生欣喜不已,也让他对未来的康复和生活有了信心。由于在第一时间解除了神经压迫,术后张先生的脊髓水肿情况有明显改善,加上术后康复到位,未出现诸如血栓、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三天就能下床,在病房恢复一段时间后按时出院。“像张先生这种情况,术后的康复期一般是一年半时间,康复期内会有进行性恢复,以后的情况还会更好些。”马文升表示,张先生的情况属于不完全脊髓损伤,这种损伤其一是当时的损伤,如受伤时瞬间骨折或者脱位,造成脊髓的压迫。而实际上,治疗的意义更在于防止继发性损伤,因为如果不及时治疗、解除压迫,脊髓损伤将加重,进而带来身体各功能的进一步受损,如颈脊髓的损伤会影响呼吸,如果患者没有主动呼吸运动,很快就会发生肺部感染,无法排痰,将会导致急性呼吸道梗阻,是非常致命的!“这种患者不适合长途转运,会增加继发性损伤风险;加之需要第一时间手术,外请专家很可能延误手术时机。因此,患者必医院尽早手术,这样才能将损伤降至最低。”马文升指出,为避免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解除压迫,稳定颈椎结构,患者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地恢复,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马文升告诉记者,脊髓损伤病患者并不少见,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地、有效地治疗,可能造成严重残疾,终身卧床,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遇到这样的患者,我们首先会鼓励他,给他信心和希望,让他能够配合治疗,正视现实。”马文升说。患者术后
温馨提醒:警惕颈椎损伤马文升提醒,脊髓损伤患者多为高空作业或者驾车、乘车时未做好防护措施,危险来临时,当即受伤致残甚至致命。因此在高空作业时尽量带好安全头盔,规范操作;驾车、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或抓好扶手。如果本身颈椎有问题,特别是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出行、工作更要格外小心,保护好颈椎!如果是完全性脊髓损伤,将会导致运动/感觉功能完全丧失,没有了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一般不建议立即手术。“首先要将病人颈椎固定,待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颈部骨折脱位的固定即可。对于完全损伤的情况,手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与重建意义不大。”马文升说。医院顺利通过创伤中心联盟认证,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家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建设单位。医院接收的脊髓损伤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马文升说:“我们也在不断努力,争取满足各类病患者的医治需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