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气管狭窄检查
气管狭窄治疗
多发性气管狭窄
气管狭窄用药
气管狭窄手术
气管狭窄病理

首都医科医院招聘简章

首都医科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始建于年8月23日,是一所以神经外科为先导,以神经科学集群为特色,集医、教、研、防为一医院,是亚洲神经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基地。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全国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WHO神经科学培训合作中心、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院。

建院60余年来,医院传承“医德高尚、精益求精、严谨求实、勤俭廉洁”的院训精神,秉承“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工作宗旨,先后涌现出王忠诚院士、赵继宗院士、戴建平教授、王拥军教授等一批中国临床神经科学医学家与领军人物。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医院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共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临床神经科学的引领者。目前,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其中神经外科学、神经病学、、医院科技量值排名双第一;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北京学者2人、首批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万人计划3人、国家千百万人才1人等;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批博士培养专业15个,硕士培养专业25个,博士生导师97名,硕士生导师名。

我院现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4家(详情见专业基地介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任委员单位及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考点3个,分别为神经内科基地,医学检验基地、外科(神经外科方向)基地。新院建设独立的综合教学区,配备有先进的临床技能中心及设备,保证模拟医学教育及培训质量。我院基地及各专业基地管理规范,除日常轮转外,基地层面还为学员提供岗前培训、公共课程、考前培训、年度考核等培训活动,专业基地层面提供小讲课、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学术活动。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连续三年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年我院全科基地被评为国家重点专业基地。我院为医院,各专业基地均有硕士生导师,可以满足学员在培训期间就读同等学力硕士。

教育处及各专业基医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发扬“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严谨求实、艰苦奋斗、病人第一”的精神,推动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事业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全科专业基地

医院于年获批北京市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年获批首批国家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与各专科师资、基层实践基地师资共同组建全科住院医师培训师资团队,采用一对一导师制,为学员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全科医学专业培训。于年获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

全科基地共有全科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7名。为进一步做好全科住培工作,医院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包括门诊和病房,其中病房位于住院一部7层,设置病床15张,全科门诊位于门诊二部1层,共设置诊室3间。目前科室共9名医师,其中主任医师3名。

全科医学科承担着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任务,包括全科医学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转岗培训等。强化教学门诊、全科医师思维训练系列培训、联合教学活动,并依托临床技能中心,积极开展技能实操训练、临床情景模拟、社区模拟诊室等多种教学形式,举办住院医师技能大赛、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并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培训水平和管理水平。学员一阶段考核通过率%,全科住培学员获得年中国医师协会全科住培学员技能大赛三等奖。

郭爱民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全科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教育专家委员会执委会委员。

王晨,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全科与继续教育学院第五临床学系主任,担任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卒中学会全科医学与基层医疗分会主任委员等学会任职,担任《医院管理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等杂志编委。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北京市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省部级、国家级重点课题,专业方向:信息化建设、慢性病管理。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东城区法南25号楼,为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中心设有健康管理部、行政保障部、绩效管理部三个职能部门,以及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含按摩、针灸)、预防保健科、精神科、妇科、药械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科室。下设法华寺、长青园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由医、护、防人员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对居民健康实行责任制管理。坚持以健康为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咨询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二、妇产科专业基地

妇产科基地目前总床位数78张:妇科30张,产科38张,计划生育科10张;年收治病人人次,年门诊量人次,年急诊量人次,年手术量人次。

医院妇产科为北京市高医院;北京市孕产妇妊娠合并脑病会诊中心;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和国家药理学基地,具备很强的临床诊疗、教学和科研实力。每年招收规培人员4-6人(含首医专业硕士研究生)。

基地的诊疗疾病范围符合国家级北京市妇产科专业基地指标体系要求,疾病种类齐全,临床技能(或手术)种类和数量均能够满足基地培训要求。临床医疗设备、教学场地(病房、门诊、示教室和训练室)以及教学设备、临床技能模拟设施均保障培训需求。

基地组织结构完整。基地负责人冯力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资质符合要求。配备基地主管负责管理基地日常事务。目前具有指导教师资格的临床教师31人,其中: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13名,主治医生12名;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为保障住院医的培训质量和阶段考试的通过,基地均派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指导教师和住院医建立一对一导师制,特别负责该住院医的学习。

特别优厚的待遇有:1.住宿:为非本院妇产科学员提供院内住宿3年。2.基地绩效奖金:除医院规培待遇外,专业基地根据住院医的工作能力给予适当的绩效奖金。

近五年妇产科基地多次接受国家级和北京市基地的动态评审,均获得良好成绩并通过审查。近5年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考试通过率%。

三、急诊科专业基地

我院急诊科在新院区是一座三层独立大楼,面积约平米,留观输液、抢救室以及监护室共有99张床位。年急诊量约15万人次;急诊抢救约人次/年;抢救成功率约93%;急诊手术约人次/年;急诊留观约人次/年。主要为神经科特色,大量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我们也形成了以神经科急危重症救治为主的专科特色。此外,急诊科每年举办北京市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天坛急诊医师论坛”,赢得本专业领域一致的好评。

培训基地配备有完善的医疗设备。包括:支气管镜、多导监护仪、呼吸机、颅内压监测仪、血滤机等。目前开展了规范化肠内营养、气道管理、急诊气管镜、急诊血管通路、机械通气等培训项目。

我科医师队伍力量雄厚,高级职称比例32%,骨干师资均有多年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能够很好地指导住院医师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和掌握必需的内容。

我科目前承担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北京市教委、中医药局、东城区科委等多项科研课题,近五年年一阶段考核通过率为%。

四、神经内科专业基地

首都医科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是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具备雄厚的临床、教学、科研实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年入选国家卫计委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在-医院科技量研究(医科院版)排名中连续四年排名第一。在,年度复旦版“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中蝉联第一。

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拥有优质的神经内科病例资源,有编制床位张,日均门诊量超0人次,是全国规模最大、学科建设最为齐全的学科之一。按照二级学科设立血管神经病学科、神经重症医学科、运动障碍性疾病科、认知障碍性疾病科、神经感染与免疫疾病科、神经肌肉病学科、癫痫科、头痛科八个亚专科,是国内第一个以二级学科设置神经病学中心的单位,是全国规模最大、学科建设最为齐全的学科之一。

中心内各亚专科均居于国内前列,收治病种丰富全面。在学科带头人王拥军教授带领下,早在1年,建立国内首个标准化卒中单元,并将这一先进的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推广至全国。近10年来,整合多学科资源,建立全国性临床研究网络,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临床研究成果。入选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科技部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创新团队。与此同时,医院成为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临床质量高,临床路径规范,入选国家卫计委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年发起成立天坛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全国近医院加入。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成立16年来,培训了大量合格的优秀住院医师。神经内科基地具备足够数量的床位,二级专业科室收治病种丰富全面,还具有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TCD、神经病理实验室等必备辅助检查科室及设备。神经影像科、神经精神心理科、老年科、北京市疑难病会诊中心、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以及其他临床科室保证住院医规范化培训的实施。神经内科基地师资雄厚,神经内科教研室是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教学团队。

基地的学科带头人王拥军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会长等。在王拥军教授的带领下,神经病学中心整合多学科资源,建立全国性临床研究网络,组织实施多中心病例登记和临床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JAMA》等国际顶级期刊,形成一批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临床研究成果。目前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入选科技部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创新团队。

神经内科基地是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任委员单位,同时也是考点单位(北京市唯一),承担北京地区住院医师(神经内科)理论考核及临床技能考核的出题、审题、考核、判卷工作及考核方案的制定工作。神经内科基地近3年的一阶段考核的通过率均为%。神经内科基地教学规范严谨,内容丰富,轮转考核制度严格。在培训过程中实施住院医师临床导师制度。每一名在陪住院医师均配备一名在临床教学方面业绩突出的副主任以上的医师作为临床导师,对住院医进行专业技能、人文理念、从业精神、科研素养以及心理适应方面的一对一辅导。我中心按照住院医规范化培训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小讲课、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能够保证住院医师有完整和深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本中心还开展JournalClub、神经内科青年医师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全面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研究素养和临床思维模式。我院新技能中心占地平米,引进高科技设备,全套模拟人器材,增加学员动手操作机会,强化临床操作技能,使学员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首都医科医院神经内科诚邀有志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的住院医师加入!

五、内科专业基地

首都医科医院内科目前床位为张,年门诊量人次,每年收治住院患者人次,由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血液科、风湿免疫科、感染科、综合内科等三级学科组成。其中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肾内科、血液科均为博士培养点。

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自7年成立以来,培养了大量优秀住院医师。各亚专业科室收治病种丰富全面,师资雄厚,承担着第五临床医学院医学系、口腔医学院口腔系及检验系、临床药学系等多个专业的本科、研究生的内科学及诊断学的教学任务。目前有临床带教教师81人,其中高级职称51人。内科各亚专业同时承担了国自然、市自然、首发、市重大科技项目等多项课题。

在住院医师管理方面,内科设置了专职基地主管,制定了完整的规章制度,并实行导师负责制,建立导师—住培医师关系,全程对学员指导。近年来住院医师一阶段考试均取得满意的成绩。

热烈欢迎更多的住院医师来我院内科基地轮转学习,共同成长进步!

六、外科专业基地

医院外科由肝胆胃肠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乳腺外科,心胸外科及整形外科组成(合称“大外科”),共计床位数余张,年开展手术近万台,病种可涵盖各科各类常见及疑难病症,同时兼顾急诊外科,年急诊量3万人左右(老院区数据),能处理各类急腹症,复杂外伤及严重多发伤的手术及治疗。近年来,在医院新院建设的同时,科室加强了人才引进和科室梯队建设,并注意年轻人才的培养,医院新院区开业以来,作为南医院,面对新的更广大的周边社区团体,门急诊量更是明显增加,是医院重要的学科组成部分。

目前,大外科拥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7人,并拥有合理的教学梯队,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十余名,年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十余名,近年来共计近10人赴国外进行长期学术交流及学习。目前在研课题数十项,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多模态技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急性胰腺炎的基础研究,代谢减重外科的临床及理论研究;脊柱外科,乳腺癌及前列腺疾病,神经源性膀胱等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每年保证稳定的核心期刊及sci文章发表,其中泌尿外科多次于国际顶级医学杂志发表文章;普外科,骨科连年举办全国性会议,已形成科室学术传统,并数次参与国际性学术及手术技巧交流;乳腺外科与神经外科合作,建立了乳腺癌脑转移标本库并完成后续研究,另外,成立致力于乳腺癌患者术后身心恢复的“汝康沙龙”组织,定期举办病友活动,现已有拥有庞大的病友团体,口碑良好。

大外科各亚科的医疗范围均能覆盖所在专业的几乎全部病钟,同时专业特色明显,不仅在国内具有高知名度,在国外也声名远播;近十年来,大外科在北京市援非及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医疗队均有数人参与,在当地艰苦的环境中开展大量常见及高难度手术,获得当地人民广泛好评,医院乃至国际影响。

年,医院代表首都医科大学参加全国医学生技能大赛,外科作为技能操作的重点科室,派出数十位医师承担了大量的参赛学生培养工作,经过多次培训及数轮比赛,最终,由医院代表的首都医科大学在年全国医学生技能大赛华北赛区特等奖,全国一等奖。

医院大外科同时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口腔班及药学班的理论及实践教学工作,并负责留学生教学工作,科室医师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青年医师全部经过系统的外总操作培训,并具有良好的英语教学能力,近年还参与了全国留学生技能大赛培训及模拟考试工作。自6年起成为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年普外科作为试点科室成为专科培训基地,外科中级以上职称医师均具有住院医师带教资格,副高以上医师拥有专科基地住院医师带教资格,每年均有本院及外院住院医师报名,对于通过考核进入基地的住院医,基地在保证常规培训的同时,定期与神经外科合并举办年度考核及结业模拟考核,历年结业考试通过率均在北京市平均水平以上,近三年通过率%。

七、麻醉科专业基地

医院麻醉学基地是北京地区首批国家级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神经外科麻醉培训中心。年4月正式获批国际围术期神经科学培训项目(ICPNT)最高级别认证,成为亚洲和中国首个神经外科麻醉亚专科培训中心。

医院麻醉学基地共计有82个工作点位,其中包括中心手术室分为4区共46间手术室(复合手术间2间,核磁手术间2间),国际医疗部手术室5间,神经介入手术部8间,日间手术诊疗中心18间,PACU45张床位,日间病房,麻醉评估门诊等。年完成手术量近3万例。其中神经外科1.2万余例,含近万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麻醉,余例术中唤醒麻醉,余例复合手术麻醉及余例术中磁共振手术;普通外科余例,包括肝胆外科近0例;心脏大血管外科余例;骨科0余例;胸科余例;妇产科余例;耳鼻喉及眼科手术1余例。基地同时还常规化开展了术后镇痛、分娩镇痛、无痛胃肠镜和气管镜等舒适化诊疗项目,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围术期服务。

教学管理方面,麻醉基地近年已招收90余名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基地为每位住院医师选择一对一带教老师,并签订四方协议,培训期间严格遵照住院医师规培大纲,为每一位住院医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基地定期对住院医师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并进行师生满意度互评,保证临床带教质量。基地多层次多方面组织各种教学活动,设置五大模块教学模块:PBL教学,基本技能培训,基本理论学习,模拟教学以及科研培训。除此之外,每周周一及周三为住院医师文献汇报学习,周二周四为主治医师临床病例讲课。同时为加强学员的专项技能,基地还定期举行CPR培训、困难气道管理、纤支镜模拟培训workshop等。基地对规培住院医师科研学术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视。定期举行科研培训,通过针对性的学习文献的临床研究方法,掌握相关统计知识、研究设计理论及论文撰写技巧。以期培养住院医师临床研究思维,了解基本的科研方法。基地每年举办“天坛国际神经科学与麻醉论坛”、“神经外科麻醉高级培训班”、“天坛吸入麻醉培训班”、“天坛静脉麻醉培训班”、“临床研究方法培训班”等大型继续教育项目。住院医师可以免费参加各项继续教育项目的学习。

八、检验医师/技师专业基地

医院检验科现有职工共68名,其中带教师资33名,带教师资高级职称21名,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检验科同时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多专业的实验诊断学理论及实验课的教学任务,有着深厚的教学传承和基础。

检验科总面积余平米,有着优良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实验室设备齐全,高值设备数量余台,总价值约1亿元,有血液、体液流水线,生化、免疫流水线,分子诊断平台,微生物检测平台,质谱检测平台,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平台、新冠核酸检测平台等。

医院检验科于6年通过ISO实验室认可,为国内第一批通过国际认可的医学实验室,目前拥有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平台、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科研实力雄厚,具备稳定的科研方向,承担、、科技部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等多项课题,近三年支配科研经费共余万元。共发表SCI文章6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余篇,出版专著40余部,获得专利3项。主编《脑脊液临床实验室检查策略》、《实验诊断学》等30多部教材。

医院检验科在5年被认定为检验专业住院医师基地,至今培养了检验医师及技师百余名。基地实行导师制,有严谨的轮转制度和培训制度、提供丰富多彩的专业学习机会。医院检验科是北京市住院医师(检验医师、检验技师)培训基地主任委员单位,负责组织修订北京地区临床检验技师培训细则、登记手册、考核手册和基地评审细则等工作,自7年以来一直承担北京地区检验专业住院医师一阶段及二阶段考核方案的制定以及出题、审题、考核、判卷工作。

九、放射科专业基地

医院放射科自年王忠诚院士创办至今,通过全科同仁近40年的不懈努力,成为技术力量雄厚、医疗特色鲜明、学术成就卓越的现代化科室。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专门从事神经影像学研究及诊疗的影像中心、全国重点学科之一,同时也是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和综合放射住院医师培训基地。

放射科共有医师43人,其中博士29人,硕士4人,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6人。技师45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6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0人。

自年10月医院整体搬迁至新址,放射科规模进一步扩大。设有X线区域、CT区域、MR区域、急诊区域、国际部以及影像中心。拥有先进的检查设备,包括5台3T及1台1.5TMR扫描仪,6台CT扫描仪,14台DR、1台乳腺机及1台骨密度仪。

科室具有丰富的病例资源,综合实力强大,尤以中枢神经系统为著,能够满足规范化培训需求。另外配备学生及住院医报告室、PACS系统、为住院医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及工作环境。

放射基地由基地负责人主管,下设专职教学秘书一人具体管理。基地按照《北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为住院医师安排轮转。培训期间,基地为每个住院医分配责任导师及带教老师,督促并负责住院医轮转及学习。住院医均使用有自己姓名的账号,作为一线医生进行报告书写。修改结果可在PACS上查询,二线医生或指导老师会有重点地将修改结果反馈至学员。

每天进行英文教学病例读片、中文病例汇报。每周二进行疑难病例读片。科室针对住院医师培训安排定期的专业课程。授课内容丰富,包括检查技术、影像诊断、典型及疑难病例讨论。年课时约学时。科室还每年举办一次英文演讲比赛,促进专业英文的学习。并鼓励住院医参加学术会议,扩充相关专业知识。

住院医师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从事的临床工作,科室给予相应的绩效奖金。

自年起至今,放射基地共培养本基地71名住院医。现共有47名住院医毕业,通过率为%。

十、超声科专业基地

首都医科医院超声科为首都医科大学超声医学临床教学基地,首都医科大学超声医学系挂靠单位,医院超声科系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首都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北京市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血管超声、超声造影、神经外科术中超声、介入超声培训中心。

超声科现有医护人员44人,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18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培养了博士后、博士及硕士50余人。拥有超声检查诊室42间,介入室2间,配备有各专业高档彩超设备,专为学员配备上机操作超声设备,全程指导教师指导,病例病种齐全,每日工作量达人次。科室专业设置全面,除常规腹部、妇科、产科、心脏、外周血管、浅表器官、肌肉骨骼、腔内超声、胸部、胃肠超声诊断项目外,还开展了介入性超声、超声造影、术中超声、经食道心脏超声、经颅超声、三维超声等新技术项目,并成为科室的特色诊疗项目。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颈动脉斑块及颅脑血管性疾病超声造影应用研究,肺肿瘤超声造影与热消融治疗研究,颅内动脉狭窄及出血性脑卒中的经颅超声造影研究,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病理分级、瘤周水肿等超声影像学研究,上述领域在国内外达到领先水平。

基地主任何文教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第七届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介入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超声医学会副会长;“国之名医”称号;任9年世界肿瘤介入大会(WCIO)共同主席,以及国内多个杂志的主编、副主编。全国超声规范化培训巡讲专家团成员,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专家,全国超声造影巡讲专家组成员,医院超声专业人员岗位培训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攻关课题9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10篇。主编著作4部,主译著作1部,参编著作10部。主办了五届介入性超声全国会议和二届天坛国际超声论坛,主办昆明国际超声论坛,承办、、中国北京超声学术大会。

何文教授主持、组织制定《全国住院医师(超声)规培基地标准、细则》,主持举办全国住培巡讲及全国骨干师资培训大会,带领《医院颈动脉超声检查培训班》3次。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介入性超声学习班》和《血管超声学习班》12次。培养研究生30名,承担都医科大学5年、7年制、研究生教学任务。带领本科坚持科内业务学习,每年组织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20次。近三年内,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为国内超声事业的发展、住培工作的推进、骨干师资的培训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全国住培基地一好评。

科室预约、分诊、会诊及转会诊体系完善,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及毕业后教育工作,并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便于学员管理、学员与教师医疗资源同步共享电子信息平台,简化指导教师带教及学员自我学习过程。我院超声科坚持科、教、研并重,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复旦《年度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评比中,医院超声科获得全国总排名第12名;华北地区、北京地区排第3名,首医科大系统排第1名。医院软硬件条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尤其在教学及毕业后教育方面,医院为研究生及住培学员提供舒适的学习及生活环境,设有图书馆、电子文献检索室,容纳千人大型会议室及适合小型研讨会的中小型会议室,电教室、读片考试专用大型电教室,有完善的考试考核模拟系统,标准化病人,注重人文的培养及模拟考核,医院适时提出大力发展基础学科战略部署,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zhouz.com/qgxzbl/80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