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阻塞是分分钟要命的急症,通常指气管插管病人不能正常通气,或麻醉后不能面罩通气或气管插管。医院里随时会发生此类紧急状况,医院对此类患者的抢救效率,进一步改善抢救体系的运作效能,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耳鼻喉头颈外科的Christopher博士等进行了一项研究,于年12月发表在OtolaryngologyandHeadNeckSurgery。
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医院于年成立了气道急救小组(ARR,airwayrapidresponse),目的在于及时干预患者不能插管/通气的危急情况。气道危急情况发生时,ARR小组会迅速到达患者床旁,施行外科手术解除气道阻塞。ARR小组包括一名创伤外科主治医生,一名耳鼻喉住院医生,携带纤维支气管镜、气管造口设备和电子喉镜等必要设备。
为了评估ARR小组的工作情况,研究中收集了年8月至年5月期间进行气管造口术后经气道急救小组(airwayrapidresponse,ARR)干预的患者信息,以明确发生气道紧急状况的原因,改进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在下列所示情况下,需要呼叫ARR小组进行急救。
呼叫气道急救小组的指征,本册印发于院内所有人员
一、出现下列情况,请呼叫ARR,同时呼叫麻醉师1.有插管失败史;2.已知存在严重气管狭窄史;3.口鼻明显出血;4.新近气管切开或其他气道手术史;5.近期颈部手术史,如甲状腺切除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入路颈椎手术等;6.近期口腔手术史;7.插管困难或困难气道史;8.颈部术后出血;9.不能张口;10.口周或颈部严重水肿;11.颈部皮下液体溢出;12.严重颈周皮下气肿;13.明显肢端肥大症。
二、麻醉师到达现场后1.麻醉师不能成功给予面罩或喉罩通气,插管1次失败且不能成功给予面罩或喉罩通气;2.重复尝试插管时通气困难增加;3.给予面罩或喉罩通气,但不能改善氧饱和度。
目医院发生气道急症的常见相关因素(21.7%),而拔管又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下表可见,超过一半的病例(16例,57.3%)为拔管相关,其中3例为计划中拔管,13例为意外脱管。
表1气道紧急状况的诱因
诱因
平均BMI
拔管(n=16)
36.6(22-47.1)
黏液栓塞(n=4)
39.6(40-53.4)
仅微小出血(n=3)
24.85(23-29.1)
仅黏液栓抽吸(n=3)
23.5(21-26)
气管-无名动脉瘘(n=1)
30.4
微小的通气障碍(n=1)
22
这项研究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有用信息,加强气道造口患者的护理,并完善气道急症救治设备的储备。对于较为肥胖的患者,医务人员应着重加强护理,拔管操作时谨慎、轻柔,避免诱发气道急症。
另外,数据分析显示,BMI较高患者更易发生气道急症,且发生其他并发症的风险也较一般人更高。并无数据明确显示Bjork皮瓣等标准术式能提高开放式气管造口术的安全性,但这些严重的紧急状况无一例发生于Bjork皮瓣患者身上。
编辑:周薇
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名医院北京那个医院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