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
1、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既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
2、鼻黏膜分为呼吸区和嗅区。
3、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开口于鼻腔的含气空腔,共4对,即上颌窦、额窦、筛窦和额窦。
4、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最大,开口于中鼻道,由于窦口高于窦底部,故在直立时引流不畅;筛窦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前、中、后3群,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窦,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二、喉1、喉既是气体的通道,又是发音器官。喉以软骨为基础,借关节、韧带和肌肉连结而成。喉位于颈前部中份,上借甲状舌骨膜与舌骨相连,向下与气管相续。喉的前面为舌骨下肌群,后为咽,并与之紧密相连。2、喉软骨构成喉的支架,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3、甲状软骨形似盾牌,构成喉的前外侧壁,由两块软骨板连接而成,连结处构成约90°的角,其上部向前突出称喉结。
4、环状软骨为喉软骨中唯一呈环状的软骨。它由环状软骨板和环状软骨弓构成。环状软骨弓平对第6颈椎,是颈部的重要标志之一。
5、会厌软骨形似叶状,上宽下窄。下端借韧带连于甲状软骨的后下方。会厌位于喉人口的前方,当吞咽时喉上提,会厌关闭喉口,防止食物误人喉腔。
6、杓状软骨近似三面锥体形,可分尖、底和二突。是唯一成对的喉软骨。
7、喉腔为一特殊的管状结构,向上经喉口与喉咽相连,向下与气管相续。
8、喉腔内有上下两对黏膜皱襞。上方的为前庭襞,两襞之间为前庭裂。下方的一对为声襞,两曩之间为声门裂。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9、喉腔可分三部分:喉前庭是前庭襞以上的部分;喉中间腔是前庭襞和声襞之间的部分,向两侧突出的棱形隐窝,称喉室;声门下腔是声门裂平面以下的部分。此处结构疏松,易因炎症而发生水肿,导致呼吸困难。
三、气管、支气管
1、位于食管前方,上接环状软骨,下行入胸腔。气管在胸骨角水平分叉成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别进入两侧的肺门。
2、左主支气管较细长,走向倾斜。右主支气管较粗短,走向较直,故异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
四、肺
1、肺位于胸腔内,左、右两肺分居纵隔两侧。右肺较宽短,左肺较狭长,肺表面为脏层胸膜所被覆。
2、肺大体呈圆锥形,具有一尖、一底、胸肋面和内侧面以及前缘和下缘。
3、肺尖圆钝,经胸廓上口突至颈部,超出锁骨内侧1/3段上方2.5cm。
4、纵隔面中央部有一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
5、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二叶。右肺由斜裂与水平裂分为上叶、中叶和下叶。(左二右三)
6、肺的体表投影大致如下:肺尖相当于第7颈椎棘突的高度。在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如下:
注:肺下界和胸膜下界要区分记忆。常考点
7、深呼吸时,两肺下缘可向上、下各移动2?3cm,临床上称肺下缘移动度。
五、胸膜
1、
2、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处形成肋膈隐窝,是胸膜腔位置最低的部分,胸膜腔积液时,常首先存积于此。
3、覆盖于肺尖表面的壁层胸膜称为胸膜顶。
4、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两层胸膜之间为一封闭的浆膜囊腔隙,称胸膜腔,左、右胸膜腔互不相通。
5、胸膜腔为一密闭潜在腔隙,内仅含有少量浆液,为负压。胸膜腔负压可使肺保持扩张状态,并促进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
六、纵隔
1、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向上达胸廓上口,向下至膈。
2、将纵隔按四分法划分。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两部。下部又可分为3部分:胸骨与心包之间为前纵隔,心包与胸椎之间为后纵隔,两者之间为中纵隔。前纵隔内有少量的淋巴和结缔组织。中纵隔由心、心包、连接心的大血管根部及主支气管的起始部等组成。后纵隔则包括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迷走神经、胸交感干、胸导管和淋巴结等。七、横隔
1、横膈是向上膨隆的圆顶状阔肌,又称膈肌,位于胸腔、腹腔之间。
2、横膈有三个裂孔,在第12胸椎水平有主动脉裂孔,在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裂孔,在第8胸椎水平有腔静脉孔。(腔8食10主12)整理不易,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