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院呼吸内科在熟练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常规检查、治疗的基础上,医院中率先开展气管镜下腔内介入治疗新技术。相继开展的经支气管镜介导的氩等离子体凝固、高频电灼、冷冻、球囊扩张、气道内支架置入术等,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对不宜手术、拒绝手术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并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了时间,提供了可能。
患者A,男性,55岁,因“间断咳嗽、气短4个月,加重伴呼吸困难1周”入院。医院就诊,考虑“支气管炎”,给予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入院前1周,患者出现胸闷、气短,轻微活动即加重,不能平卧,进食即感憋喘,急来我院就诊。CT检查发现左主支气管完全堵塞,左肺完全不张;血气分析PO2为61mmHg。全麻下行纤支镜检查,发现左主支气管完全堵塞,予以氩等离子体凝固、电切及冷冻等介入治疗,将左主支气管内肿物完全清除,实现左主支气管通畅。病理报告示:鳞状细胞癌。经纤支镜治疗后,患者胸闷、咳喘症状消失;复查胸部CT示左肺病上叶完全复张,左肺下叶部分复张;血气分析PO2升至90mmHg。手术仅用时1小时,患者术后当天即能下床活动,且行动自如。
患者B,男性,75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痰中带血丝1医院就诊。CT示右肺上叶可见团块状影,边缘可见毛刺征,纵隔淋巴结肿大,者未予进一步检查,放弃治疗。4个月后患者咳痰较前加重,并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症状,来我院就诊。入院后行纤支镜检查,发现主支气管左侧壁有一球形新生物,给予氩离子体凝固及冷冻治疗,将其完全清除;左右主支气管开口处均见新生物,将右主支气管开口堵塞50%,将左主支气管堵塞40%。遂应用氩离子体凝固及冷冻治疗,将左、右主支气管较前明显增宽。术后,患者胸闷、憋气较前明显减轻。病理显示:鳞状细胞癌。支气管镜治疗后,患者同意接受放疗,治疗后原发病灶明显减小,未再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随着支气管镜在临床应用的日益普及,经支气管镜介导的氩等离子体凝固、高频电灼、冷冻、球囊扩张、气道支架等技术,逐渐成为复杂气道病变、良恶性病变所致中央气道狭窄治疗的新手段,也是不能手术和拒绝手术的中央型气道狭窄患者首先考虑的介入治疗方法。在麻醉科、影像科的协作支持下,医院中率先开展了此类新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治疗成功率,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