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公开报道
全国多地接连发生溺亡悲剧
粗略统计7天10名孩子因溺水不幸身亡!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下发年第1号预警
气温迅速回升
请各位家长加强
对孩子的安全提醒和教育
避免悲剧再度发生!
1、4月7日,宁夏贺兰发生一件让人们痛心的事,3个孩子相约到水库玩水,结果不幸溺水身亡。
2、4月11日,南通通州一名7岁男孩不幸溺亡在家门口的小河里。
3、4月13日,河北邯郸一9岁男孩在河边玩耍时,不慎滑入水中,被救起时已失去生命体征。
4、4月13日,贵阳市一男孩不慎落水,被吸入一根大铁管中,不幸身亡。
5、4月13日,海南省4名男孩(年龄均为11岁)相约到河边玩耍,不幸溺亡。
6、4月17日晚上11点,九江市浔阳江广场附近,有一名17岁的少女在江边游玩时,不慎落水。直到第二天上午十点,救援人员才在下游米处,发现落水女生,但不幸的是,女生已经没有生命迹象。
7、4月20日,河南开封一女童(11岁)在河边玩耍时不慎落水(后溺亡),附近玩耍的两名未成年人(12岁、17岁)在施救过程中溺亡。
虽然每年都在提醒
但还是会有溺水事故
在我们的身边就有
3月9日,缙云县舒洪镇西塔坑水库边发生一起人员落水事故。几位好心人不顾刺骨河水,跳入水中施救,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几次来回,落水者终于被救上岸。随即医护人员对落水者进行抢救。但令人痛心的是,虽经多方救援,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4月13日上午,一位女士在缙云仙都鼎湖峰附近游玩时不慎掉落水中,虽然她的同伴下水营救,但因不谙水性的两人均未脱险。关键时刻,一位中年男子挺身而出,急中生智用自己的衣服拧成绳索,让两人拉住,并呼救周围群众和水上的竹筏,为救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成功将落水女子及其同伴救上岸。
看到这些例子
小编真是太痛心了!
不是每一次溺水,英雄都会出现
更重要的是
我们要在源头防止溺水的发生
溺水一直是造成我区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年根据全市的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统计,溺水占总死亡人数的34%。
一个孩子没了
一个家庭也就几乎崩溃了!
哪些时间和地点
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呢?
接着往下看
易发生事故的地点和时间
一般溺水事故发生的地点在校(园)外,比如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时间通常在周末、节假日期间。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
所以一定不要
以为自己会游泳
就可以忽视安全问题!
这些溺水事故的发生,给学生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伤痛和无法弥补的损失。
夏季降至
溺水进入了高发期
如何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遇到孩子溺水怎么办?
遇见溺水,如何自救与营救?
溺水急救技巧
“人发生溺水后,一般4-7分钟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才能为溺水者赢得生机。”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龙勇介绍了溺水施救的基本方法:
①若遇溺水人员,急救者可用仰泳、侧泳或其他方式将患者抱上岸。对于精疲力尽的淹溺者,抢救人员可从头部接近,对于神志清晰的淹溺者,抢救者应从背后接近,用手抱住淹溺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淹溺者的手臂游向岸边。
②溺水者心跳呼吸停止时,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要领将患者仰卧平放;
救生者跪在患者大腿两侧或身旁;
两手掌相叠,掌根按胸骨下端,两臂伸直;
身体前倾,借助身体的力量下压,压力集中在掌根,使胸骨下陷5-6厘米;
上体复原,放松双手,但掌根不离位;
动作要连贯迅速,每分钟至少-次。
人工呼吸要领将患者仰卧平放,在颈下垫衣物使头部稍后仰;跪蹲在患者一侧,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子,另一手托住其下颌;深吸一口气,用嘴贴紧溺水者的口吹;吹进约-毫升空气后,嘴和捏鼻的手同时放开,注意胸部有无起伏。特别提醒
每到夏季,这个倒背溺水儿童的图片就疯狂刷屏,说此法能救人,溺水1小时都有效。
而实际是,此法无效且会害死人!
▼
图中这位溺水儿童已死亡
有医生和游泳教练均表示,这种倒挂控水法不可取!不仅会拖延救治,还会增加死亡几率!
每年都有机构在进行辟谣
↓↓↓
这是因为:
对于清醒的溺水者或者昏迷但是呼吸脉搏尚存者,其溺水时间比较短,肺内根本未吸入水或者仅吸入很少水,完全没必要控水,控水过程导致胃内容物排出,反而增加了误吸风险,有害无益。对于溺水心脏骤停者,控水造成心肺复苏延误,同样增加误吸,增加死亡率。
所以溺水之后不管他是清醒的、昏迷的、还是心脏骤停,任何一个状态下去,倒挂控水只能害了他!
丁香医生在知乎上也对此做了科普:
溺水其实就是被水淹没导致原发性呼吸系统损伤的过程。
人一旦溺水大致会经过屏气期-喉痉挛期-水入呼吸道期-最后的心脏骤停期,当然心脏骤停的发生也可能往前移一两个期。
因为溺水的根本机制是缺氧,所以溺水的人被救上岸后要立刻组织施救。
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很多种溺水急救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控水法」。控水法的核心在于用冲击的方法将溺水者的水从腹部和肺部怼出来,以此来施救。
你们一定见过
各种奇奇怪怪的控水方法
↓↓↓
比如已求婚的姿态单膝顶着溺水者的腹部,施压控水。就是这样:
比如倒背着溺水者以疾风般的速度满大街跑,倒立控水,就是这样:
还有诸如挂在树上,放在牛背马背上的控水法:
然而,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控水法不是溺水急救的合适方法,反而会拖延救治,增加死亡率!
首先,没有证据表明水能成为阻塞气道的异物,控水法控出来的往往是胃里的内容和胃内水,对于肺内的水很难弄出来。
其次,对于溺水时间比较短的人来说,肺内根本未吸入水或者仅吸入很少水,完全没必要控水。控水过程然而容易导致胃内容物排出,增加了误吸风险。
最后,对于溺水时间长已经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说,控水容易延误心肺复苏,同时增加误吸风险。
所以
对于这种流行很久
但是也落后很久的溺水急救方法
↓↓↓
注意!不是所有溺水者都会拼命呼救
为什么溺水的人就在身边,周围的人却没有察觉?对于溺水者的表现,难道不像影视剧里演的那样双手乱挥、大声呼救、拼命挣扎吗?
浙江医院,外科主任医师王欣解释说:“一般情况下,人溺水时会紧张,肌肉变得僵硬,喊不出来,根本无法挣扎和呼救。”人在溺水时,大脑处于半昏迷状态,所以,溺水者一般都很安静。
急救方法是什么?丁香医生在知乎中说,这要根据溺水者的状态来决定:
如果溺水者清醒、有脉搏、有呼吸
陪伴左右,做好保暖措施,打医院观察。
如果溺水者昏迷、有脉搏、有呼吸
立刻呼叫,清理口鼻异物,把溺水者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同时要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
如果溺水者昏迷、有脉搏、无呼吸
这时溺水者已经类似「假死」状态,患者喉痉挛,无呼吸,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要立刻呼叫,同时对患者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溺水者的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恢复呼吸后,可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
如果溺水患者昏迷、无脉搏、无呼吸
这是最危险的状态,此时要立刻清理溺水者口鼻的异物,然后按照A-B-C的传统心肺复苏顺序急救。即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压(Compression),切记同时呼叫,并持续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了解了如何营救溺水者
那么自救的方法是怎么样的呢?
遇到溺水应该如何自救
不熟悉水性者自救法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敦。游泳时用鼻子吸气,最容易引起唸水。如果呛了水,首先要张大嘴,做深呼吸,哪怕喝上几口水,也一定要张大嘴,而不能用鼻子吸气。
疲劳过度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此时千万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水草缠身自救法(1)首先要镇静,切不可踩水或手脚乱动,否则就会使肢体被缠得更难解脱,或在淤泥中越陷越深。用仰泳方式(两腿伸直、用手掌倒划水)顺原路慢慢退回。或平卧水面,使两腿分开,用手解脱。
(2)如随身携带小刀,可把水草割断,不然试试把水草踢开,或像脱袜那样把水草从手脚上捋下来。
水中抽筋自救法抽筋的主要部位是小腿和大腿,有时手指、脚趾及胃部等部位也会抽筋。
(1)游泳时发生抽筋,干万不要惊慌,一定要保持镇静,停止游动,先吸一口气,仰面浮于水面,并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自救。
(2)抽过筋后,改用别种游泳姿势游回岸边。如果不得不仍用同一游泳姿势时,就要提防再次抽筋。
身陷漩涡自救法
(1)有漩涡的地方,一般水面常有垃圾、树叶杂物在漩涡处打转,只要注意就可早发现应尽量避免接近。(2)如果已经接近,切勿踩水,应立刻平卧水面,沿着漩涡边,用爬泳快速地游过。因为淀涡边缘处吸引力较弱,不容易卷入面积较大的物体,所以身体必须平卧水面,切不可直立踩水或潜入水中。
请让孩子、自己、周围的人
远离溺水危险
如何避免悲剧发生
家长应该这么做:
家长或看护人,决不能将孩子单独留在浴缸、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您与孩子的距离要触手可及,专心看管,切不能疏忽。
学生应该这么做:
牢记防溺水措施“六不一会”
1.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下私自外出游泳或戏水;
2.不擅自(未经家长许可)与同学结伴游泳或戏水;
3.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或戏水;
4.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或戏水;
5.不到无人监管和有禁止游泳告示的江河、溪流、山塘、水库、不明水坑边玩耍戏水;
6.在见到有人落水而自己又无能力救护的情况下,不要惧怕逃离或者冒然下水施救,要采取呼救及报警等措施;
7.会在下水游泳时使用救生衣、救生圈等自我防护措施,学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
家长和孩子们一定要注意!
牢记防溺水措施“六不一会”
防患于未然!
编辑/楼卉
责编/凡影审核/陈雯雯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猜你喜欢
1、OMG!人间仙境?莲都这儿你一定要去!
2、莲都十个最适合看书的地方,你去过几个?(内有福利)
3、莲都变天了!“雨雨雨”模式再次开启!五一小长假会泡汤吗?
4、
莲都人,再上8天班集体放假!还有这些事要特别注意......更多的精彩,请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