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今天,10月23日,就是今年的霜降。此时身在南方的朋友可能还感觉不到寒冷的凛冽,但此时在中原黄河流域一带恐怕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树叶枯黄,片片凋落。深秋的景象的确震撼人心!
霜降后,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这是秋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民间有谚语说“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有多重要。今天来看看霜降时节还有啥需要注意的。
你最近郁闷了吗?晚秋时节,天地肃杀,万物收敛;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悲忧又易伤肺,深秋时节日照减少、气温降低、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多少会引起凄凉、垂暮之感,产生惆怅、烦躁等悲秋情绪。偶有悲凉的情绪,也是感应天气之气的征兆,但如果太过则会使人意志消沉、抑郁。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说明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此时满山枫叶红胜火,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一切不良情绪顿然消散,是调解精神的良剂。
所以,防止“秋郁”也是养生中挺重要的一条。
秋天很多美味,赶紧益胃生津
霜降节气给人最直接的感觉就是“燥”。口干、唇干、咽干、发干、皮肤干,就连便便也不是那么顺畅,整个人都不好了,仿佛被一台抽水机连着,每天就这样把身体里的水都吸干了。
而霜降在五行中属土,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此时应以淡补为原则,并且要补血气以养胃。
干燥的气候中,呼吸道疾病高发,故此时应食以甘淡之品,补津液不足,养肺以润燥。如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苹果、橄榄、白果、洋葱、芥菜、萝卜等食物。另外,每日坚持搓揉迎香穴鼻翼两侧,练练“嘶”音字功等,都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
另外,气温的骤然下降,也会使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饮食调养方面,霜降节气中也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适当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有益于健康。
在这个节气,有个特别的现象,当然就是有霜。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而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柿子也很甜。大家不妨用心尝尝,品味一下这大自然恩赐的味道!
暖颈暖腹暖脚…全都暖起来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初候豺乃祭兽”,是说豺这类动物从霜降开始要为过冬储备食物;“二候草木黄落”,草木枯黄,落叶满地;“三候蛰虫咸伏”,准备冬眠的动物开始藏在洞穴中过冬了。此时大自然处在向寒冬过渡的阶段,我们人类也应该把为健康地度过寒冷的冬天做些准备了。
首要的就是重视保暖。深秋时节,风大转凉,不是人人都适合“秋冻”。老年人极容易患上“老寒腿”,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对抵抗力差的老人和儿童,应及时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