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气管狭窄检查
气管狭窄治疗
多发性气管狭窄
气管狭窄用药
气管狭窄手术
气管狭窄病理

你的命运与我有关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18643.html

我做了几十年的外科医生,我最喜欢的还是甲状腺癌手术,它最精细且最具挑战性,因为甲状腺周围的重要器官有:颈部大血管、气管、食管、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一不小心伤到任何器官都会给病人造成严重的伤残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从医几十年,我做了无数台手术,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最近做的那台手术,令我终身难忘。

癌症特别让人沮丧,很多时候,病人就诊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大多数病人的预后都很不好。但甲状腺分化程度高的甲状腺癌虽然侵袭到周围器官,只要手术能将病灶完整切除,大多数患者都能长期生存。

她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外地人,是本院医生介绍的,她来就诊时,已经做过甲状腺穿刺,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她虽然皮肤白净,但是又瘦又小,那双明亮的眼睛充满哀愁,面无表情的坐在我的面前,仿佛一个对生命无望的人在等着命运的审判。家属说,她一个月前开始出现咳血,开始以为是肺部疾病,做了肺部CT,发现是甲状腺癌侵犯气管气管导致咳血。我用手触摸了她的甲状腺,发现癌肿已经侵犯整个甲状腺,质地坚硬,表面粗糙,活动度很差,这一切注定了又是一台不同寻常的甲癌手术。

然而,今人沮伤的事情还在后面,她入院后,经验丰富的郭幕红主任立即给她安排了纤支镜检查,支气管下只见肿瘤组织已经突入气管,造成严重狭窄,以至于纤支镜无法能通过,呼吸科专家建议植入支架以解除气道狭窄。这使我陷入两难的境地,气道支架植入可以改善狭窄,改善通气,但患者失去了根治的机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我觉得如果能切除包括受侵气管在内的整个癌灶,术后再辅助同位素治疗,预后也不会很差。带着这个理念,我决定组织一次全院相关专家会诊,以便了解癌肿侵犯气管的长度;气道严重狭窄的病人下如何麻醉;如果病灶不能完整切除,怎么去建立永久性气管造瘘。

我们甲乳科位于南院,大部分专家都在本部,那天手术结束后,我带上全班人马和病人及所有的资料,前往本部心研所会议室,麻醉科的鲍红光主任、心胸外科的张爰萍主任、五官科的徐晶晶主任、介入科的苏浩波博士和影像科的周星帆主任等各相关科室专家,悉数到场,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展开讨论,他们在百忙之中准时参与联合会诊让我非常感动。影像科专家估计癌肿侵犯的气管范围在3个软骨环之内,所以我和胸外科的张爱平主任认为切除后应该能够无张力袖状缝合气管。麻醉科意见,因为患者气管狭窄严重,如果强行插管,可能会出现癌肿破溃大出血窒息的可能,比较稳妥的办法一是预防性气管切开后再插管全麻,或者采用先进的ECMO技术(简称人工肺),但后者价格昂贵,单次使用要5万元左右。气管切开固然安全,但牺牲了正常的可利用的气管。讨论结果:一,先利用传统的颈丛麻醉暴露病灶和气管;二,半清醒状态下借助纤支镜播管;三,备ECMO;四,病灶切除后气管缝合困难或侵及环状软骨;五,行永久性气管造漏。

那天会诊结束,我在驱车赶回南院的路上,我把讨论的结果在脑海里梳理了一遍,我思绪万千,做外科医生几十年,复杂疑难的手术做了很多,从来没有一例出现失误或者严重的并发症,对于这个病历,也有人暗示我,做这样的手术风险太大,万一出现并发症对病人不好交代,更何况对于一向追求完美的我来说,也不能接受。随便找个理由,推掉这台手术也不为过。但是,我是一个不会轻易向病魔低头的人,她的命运与我有关,我要用我的技术去挽救她。我要和她儿子的谈谈,他儿子的态度让更让我坚定了信念,那是一个个头也不高的男人,在南京打工,家境一般,谈到他母亲的病情,他说医生,我们完全听您的,我就这一个妈,医院婉拒了,您是我们唯一的希望,您放心做手术,没有钱我们去借,去卖房子,花再多的钱我们都会去想办法,不管出现任何结果,我们都能接受,她辛苦了大半辈子,我们不忍心看着她被病魔绞杀,只有大家都努力了,我们就于心无愧……。

听了这些,我流下了眼泪,我也是儿子,我也有母亲,此刻的我,仿佛动了共情之心,这时的她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位病患,她也是一位母亲,我要象对待自己母亲那样,不遗余力。

手术前的那一夜,我辗转难眠,我想这时病人及家属肯定和我一样,他们是为她能否闯过这场不确定手术而忐忑不安,而我是在为如何根治性的切除病灶,保护好周围重要脏器,避免手术并发症,我思索良久。是的,我要考虑到她的经济状况和她的生活质量,如果用ECMO,费用昂贵,这超过了她和丈夫一年的收入,如果确定永久性气管造瘘,虽然手术简单,但代价就是患者后半生低质量的生活,直到后半夜,终于拿定主意,敲定方案,进入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她被推进了心胸外科的手术室,陈鑫院长为了支持我做这台手术,腾出一间手术室,他自己病人的手术都被推迟了,说实话,他也不是第一次支持我的工作了,尤其是手术中碰到难题的关键时刻,他总是鼎力相助。

可是,当我们准备手术时,麻醉医生从安全角度出发,让我们先做气管切开,保证气道通畅情况下才能实施麻醉,而此刻的我仿佛比任何时候思路更清晰,我想好了B方案,让手术医生和器械护士洗手,台下护士给我准备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当时的手术室里所有人,一定认为我疯了,在局麻下给甲状腺癌转移的患者进行手术。我之所以这么勇敢的决定,还是要感谢我的前辈、恩师徐霞峰主任,上个世纪我刚参加工作时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式几乎都是颈丛麻醉,那些操作我再熟息不过了,这个方案在术前一天晚上已经在我脑海里过了一遍,接着消毒、铺巾,在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我娴熟的找到肌间隙神经穿出点,进行局麻,切开、分离、止血,牵开颈前肌群,暴露甲状腺及气管,正如术前影像科专家估计的一样,甲状腺癌侵及气管的长度没有超过三个软骨环,完全可以整块切除包括受侵气管在内的病灶,并行气管袖状缝合术。一阵惊喜涌入心头,高兴的通知麻醉医师可以插管了,成人最小号的气管插管顺利通过狭窄部位,也就是说,可以不用备选的ECMO了,此时的我已经很兴奋,一边带着手套的手做着"OK"的手势,一边说“张爱平主任,该你我两人表演了”,说句内心话,作为外科医生的我干活时总是充满激情,这激情源于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更源于对生命的敬畏。

接下来的手术非常顺利,巨大的满足感油然而生,一路小跑在手术室家属接待区见到了她的家属,“手术很顺利”。这句话总能让人释然,短短五个字,却能平息紧张的气氛。压紧的弹簧松开了,终于看到了她的家人脸上浮现出一??丝久违的笑容。

她恢复得很快,第二天早晨查房时,她已经完全清醒,正常进食。但她的脸上仍没有表情,身子因为恐惧而僵硬。我本以为她听到手术成功的消息会反应强烈,但她的情绪已经耗尽,表露不出释然的表情。她只是伸出手,紧紧握住了我的手,接着两行泪水沿着她消瘦的脸颊蜿蜒流下。无论如何,我祝愿她以后生活得更好。

她恢复不错,十天后就出院了,她现在可以独立干些家务,今年四月份,医院进行放射性治疗。

经验证明,至少有一部分病人可以用简单而廉价的技术挽救回来。手术是我每天的工作,但对病人来说,这也许是一生才有一次的经历,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经历。做医生一定要善待病人,他们的命运与我有关。

我深刻的认识到,一台手术的成功,需要大家的鼎力支持,很幸运,我拥有优秀的团队,医院拥有各专科优秀的专家,这一切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时常给予我帮助,我永远感谢他们。

—END—

作者简介

刘好,女,医院知名内分泌科医生。

人如其名,温文尔雅。对病人认真负责,长期从事临床工作,不忙时喜欢文字写作。文字清淡,心似兰草,凭一支素笔,写进山水风情,人生百态。她没有风华绝代,只有岁月静好。

普通的生活

不普通的故事

一个有温度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zhouz.com/qgxzjc/644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