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气管狭窄检查
气管狭窄治疗
多发性气管狭窄
气管狭窄用药
气管狭窄手术
气管狭窄病理

头颈外科科普专题全喉切除手术后如何重

系列四

全喉切除手术后如何重获新“声”?

前言

咽喉及头颈部肿瘤严重危害发音、吞咽及呼吸功能,其解剖结构复杂,肿瘤类型多样,治疗极具挑战性。复旦大医院头颈外科团队长期致力于喉癌、下咽癌、口咽癌等头颈部肿瘤的诊治工作,迎合“十四五”发展契机,我们将系列推出头颈部肿瘤医学科普、精选论文、典藏病例、诊疗前沿、手术精讲等相关内容,与头颈外科同道分享交流,携手共进!

医学科普专题

本年度科普专题系列将对临床常见的咽喉、甲状腺、腮腺、颌下腺等头颈部外科疾病知识进行简明易懂的讲解,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相关疾病的理解和防范意识。

01

喉的发音原理和全喉切除手术

喉在哪里?为什么需要做全喉切除手术?

喉是气管前端一个膨大的部分,人们俗称它为“喉咙”,古人们认为它是“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但实际上喉除了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音的器官。强弱不同的气流通过冲击喉内不同程度张合的声带诱发出不同音调、不同响度的音响。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肿瘤之一,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手术是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肿瘤范围比较大的患者,医生不得不切除整个喉咙(全喉切除术)来保证治疗安全,为患者争取更久的生存时间。全喉切除后患者一般可以正常的呼吸和吃饭,但是没有了正常发音的结构,很难恢复言语功能。

为什么全喉切除术后难以发声?

人类的语言是由多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的,动力器官是—肺,它通过吸入和呼出气流冲击发声器官—喉产生原声,再由调音器官—舌、齿、颊、鼻腔、鼻窦等修饰,最终形成具有个体差异的“口音”。全喉切除术后,我们便缺少了起承前启后作用的发声器官,虽然气流依然能呼入、呼出,但没有了声带,就像笛子缺少了笛膜,很难发出响亮的声音。

全喉术后还有可能重建语言功能吗?

很多人可能会说“喉癌毕竟是肿瘤呀,全喉切除术后只是不能讲话而已,最起码命保住了呀!有多少其它部位、其它种类的肿瘤病人连生的机会都没有。总抱怨不能发音,会不会要求太高了!”

如果你是个有文化的人,你或许可以通过书写文字来表达自己,抒发情感,只是除了少数的亲人怕是没人会很有耐心的等着你写完,再看完吧。如果你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呢,那你就完全失去了与外界交流的桥梁,除了干着急,你和想与你交流的人怕是什么也做不了。因此有部分病人宁可放弃治疗,也不想失去发声功能,成为一个孤独的无喉患者。

全喉切除术后就真的没可能再发音了吗?人类是有无限潜能的,病人有需求,医生就研究。通过目前的医疗技术和康复手段是可以恢复一定的言语功能的。目前替代的方法包括食管发音、电子喉和气管食管发音假体植入等,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02

目前全喉术后声音康复的方法都有哪些?

食管发音训练

食管发音基本原理就是将60-80毫升空气通过舌底的后移注入食道,随后借助胸内压力,如同打嗝一样向上将空气从食管内逼出,压入咽部,冲击食管上端或者咽部黏膜,引起咽部粘膜的振动而发音。食管发音训练方法一般分三个阶段:第1阶段是训练打嗝(基本音形成阶段);第2阶段是发音和说单词(食管声和语言配合阶段);第3阶段训练说话(食管语言完成阶段)。

电子喉的应用

电子喉是带有一个塑料振动膜的手握式半导体装置,大小与电动剃胡刀相仿,电子喉的末端需要被放置在颈前部最佳发音点上,通过仪器振动传入咽喉部构成声音。一些患者需要一定时间的训练才能将电子喉放到颈部合适的位置。从电子喉里发出的声音是机械的声音,听起来不是那么自然。

气管食管发音假体(发音纽)植入的应用

气管食管发音假体俗称发音纽,是在气管食管间嵌入一个“人工喉”似的假体,充当新的声源/声门,肺内气流经发音钮到达咽部及食管上端,振动该部位的粘膜即可发出声音。其在喉全切除病人中有Ⅰ期安装方法和术后Ⅱ期安装方法。术后需要通过堵管来实现发音。术后植入的假体需要定期检测。

03

几种发音康复方法该如何选择?

食管发音、电子喉、发音纽各有什么优缺点?

食管发音不用手控即可发音,不辅助任何装置;但声音较小,持续时间短,需要不断换气,每口气有5-9个音,易产生腹胀、胃烧灼感。且较难掌握,需要较长的康复时间。

电子喉是最容易、最简单的方法,适用范围广,被更多病人接受;但产生的音是近似于金属笛音的机械音,如果发音不当,会比较让人难听懂。

发音纽是最自然的替代音,有较高的发音质量,发音响亮,吐字连贯,持续时间长,成功率高,易掌握。但价格较贵,植入的假体需定期维护甚至更换,假体也有移位、脱落、误吸等可能,且发音时需要堵住气管造瘘口,易致瘘口周围感染、肉芽组织增生等。

04

放化疗与声音康复

会影响音质吗?会增加副作用吗?

有些人会担心放化疗期间及之后引起的组织肿胀\水肿会影响音质,但这种下降往往只是短暂的。辐照改变咽部菌群可能会使一期植入的发音纽表面形成生物膜,缩短假体的寿命,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已有研究发现放化疗对康复的声音质量没有影响,声音康复治疗也不会增加放化疗的副作用。

寄语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大家都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接受全喉切除手术的患者,我们已有食管发音、电子喉发音、发音纽这三种替代的声音,每种康复方法各有利弊,患者可依据自身条件选择,但无论哪一种方案都可使全喉术后仍能“说话”,回归更健康、更自信的生活。

临床试验招募

复旦大医院头颈外科临床研究中心遵循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为广大头颈肿瘤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同时,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前沿的放化疗药物临床试验,涵盖手术前及手术后的各种辅助治疗,力求使晚期及局部复发的患者得到国际领先药物的救治,同时建立更具开创性的头颈肿瘤综合治疗体系。符合条件的晚期头颈肿瘤患者都将有机会参与其中,得到更多新治疗方案的选择,在第一时间接受国际最新药物的治疗,感受新的生存希望。

目前本中心已在局部晚期下咽癌及其他头颈部鳞癌中开展联合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多项临床试验,作为主要研究单位(南方唯一中心)率先在国内开展全喉术后发音纽植入临床试验,为广大喉切除患者恢复正常发音功能提供更好的机会!如有相关需求,可与本中心联系或选择头颈外科专家门诊就诊。

团队介绍

复旦大医院头颈外科成立于年,为上海市头颈肿瘤医学重点学科,现有床位60张,医师19人;近3年年均门急诊病人4万人次,年手术量近例。在周梁教授、陶磊主任带领发展下,于年率先在国内成立了由头颈外科、放疗科、化疗团队、放射科、病理科等多学科(MDT)共同参与的“头颈肿瘤诊疗中心”,年获得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年牵头“上海市喉癌和下咽癌特色专病数据库”临床研究关键支撑项目。科室具有国内一流的学科人才创新团队与专业团队,是国内顶尖的头颈肿瘤诊疗中心之一。长期以来根据头颈肿瘤的发展制定个性化方案,对中晚期患者应用综合治疗方案最大限度保留咽喉功能。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喉癌、下咽癌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建立术前心理辅导、术中功能重建、术后发音康复的序贯治疗体系,聚焦临床前沿热点。作为国内首家引入达芬奇机器人的专科团队,将达芬奇机器人经口手术(TORS)技术应用于咽喉头颈肿瘤外科治疗。

供稿:王天

审阅:陶磊;徐成志

复旦大医院

耳鼻喉科

复旦大医院耳鼻咽喉科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诊疗和科研中心之一,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硕士博士授予点,连续多年在全国耳鼻咽喉科专科排名(复旦版)中位列第一。

耳鼻喉科在听觉言语疾病、耳神经颅底外科、耳显微外科、耳整复外科、眩晕、耳鸣和耳聋的精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头颈肿瘤的综合治疗和皮瓣修复、鼻内镜和鼻颅底外科以及气道异物和咽喉、嗓音疾病的诊治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面对国务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的契机,耳鼻喉科加大国内外一流人才的引育,搭建创新和转化平台,全面推动学科的发展,加快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和国内外影响力,成为本领域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THEEND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zhouz.com/qgxzjc/740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