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特点
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
上呼吸道
1.鼻和鼻窦
婴幼儿鼻腔相对短小且狭窄,血管丰富,感染时黏膜肿胀,易发生堵塞鼻窦口相对较大,急性鼻炎时可累及鼻窦,易发生鼻窦炎。
2.鼻泪管和咽鼓管
婴幼儿鼻泪管较短,瓣膜发育不全,鼻腔感染、结膜炎,婴幼儿咽鼓管较宽,且短而直,呈水平位,鼻咽炎、中耳炎。
3.咽部
咽扁桃体生后6个月已发育腭扁桃体1岁末逐渐增大,4~10岁时发育达高峰,扁桃体炎多见于年长儿。
4.喉
小儿喉呈漏斗形,喉腔狭窄,软骨柔软,粘膜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喉头水肿、狭窄。
下呼吸道
1.气管、支气管
婴幼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狭窄,粘膜血管丰富,清除能力弱,易发生感染,且感染时易发生呼吸道狭窄和阻塞,右支气管粗而短,为气管的直接延伸,异物易进入右支气管。
2.肺
肺泡数量较少,肺含血多而含气量少,感染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不张或肺气肿等。
3.胸廓和纵隔
婴幼儿胸廓短小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胸廓运动幅度小,肺扩张受到限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小儿纵隔体积相对较大,周围组织松软,当气胸或胸腔积液时易发生纵隔移位。
生理特点
(一)呼吸频率和节律
小儿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婴儿期呼吸中枢发育尚未成熟,易出现呼吸节律不整或呼吸暂停等。
年龄呼吸脉搏呼吸:脉搏
新生儿40~~:3
~1岁30~~:3~1:4
~3岁25~~:3~1:4
~7岁20~~:4
~14岁18~~:4
(二)呼吸类型
婴幼儿呈腹膈式呼吸,随着年龄增长,转化为胸腹式呼吸。
(三)呼吸功能特点
1.肺活量一次深吸气后的最大呼气量,小儿肺活量约为50~70ml/kg;婴幼儿呼吸储备量较小;当患呼吸道疾病时,小儿易发生呼吸衰竭。
2.潮气量指安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小儿潮气量约为6~10ml/kg;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
3.每分通气量和气体弥散量前者是指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如按体表面积计算与成人相近;小儿气体弥散量小,但按单位肺容积计算与成人相近。
4.气道阻力管道气流阻力与管腔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小儿气道阻力大于成人,易发生呼吸衰竭;随年龄增长气道管径增大,阻力递减。
5.血气分析反应气体交换情况和血液的酸碱平衡状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小儿血液气体分析正常值
项目新生儿~2岁>2岁
pH值7.35~7..35~7..35~7.45
PaO2(mmHg)60~~~
PaCO2(mmHg)30~~~45
HCO3-(mmol/L)20~~~24
BE(mmol/L)-6~+2-6~+2-4~+2
SaO20.90~0..95~0..96~0.98
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咳嗽反射不健全,纤毛运动差,气道清除功能差;
SIgA、IgG以及IgG亚类等免疫因子含量低;
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小结▼▼▼▼▼▼▼▼▼▼▼▼▼▼▼▼▼▼▼▼▼▼▼▼▼▼▼▼▼▼▼▼▼▼▼▼▼▼▼▼▼▼▼▼▼▼▼小儿气道解剖特点
头、颈
头大颈短,颈部肌肉发育不完全,易呼吸道阻塞
鼻
鼻孔狭窄,是6个月内主要呼吸通道
舌、咽
口小舌大咽狭小,扁桃体和腺样体4~6岁时达最大形状
喉
位置高,会厌长而硬,喉腔狭小呈漏斗形(环状软骨水平)
气管
3个月以下气管短,平均长度5.7cm,面罩通气易胃扩张和反流误吸
肺
发育不完善,含气少血多,易感染、不张、肺气肿及广泛肺泡萎陷、肺顺应性下降(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
胸廓
相对狭小呈桶状,骨及呼吸肌不发达,肋骨水平位,呼吸靠膈肌上下运动,易受腹胀等影响
纵隔
占据胸腔较大空间,限制肺脏扩张。周围组织柔软疏松,积液、气胸和肺不张时易纵隔器官移位
小儿气道生理特点
呼吸频率
年龄愈小频率愈快,储备能力差
呼吸节律
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迷走神经兴奋优势,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间歇呼吸及呼吸暂停等(尤新生儿)
呼吸功能
年龄愈小潮气量愈小(6~8ml/kg),死腔轻微增加可严重威胁气体交换
氧耗和氧储蓄
氧耗增加和氧储蓄低,心动过缓是对缺氧的主要反应,心率是心排出量的主要决定因素
▼▼▼▼▼▼▼▼▼▼▼▼▼▼▼▼▼▼▼▼▼▼▼▼▼▼▼▼▼▼▼▼▼▼▼▼▼▼▼▼▼▼▼▼▼▼▼儿童气道;ertongqidao;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