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君实遗甘草杖》
美草将为杖,孤生马岭危。
难为荷筱叟,宁入化龙陂。
去与秦人采,来扶楚客衰。
药中称国老,我懒岂能医。
今天,明薇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诗中的主角——甘草。
诗文中将甘草比作“国老”,意为帝师之称。在百药当中推崇甘草为药之“帝师”,可见甘草地位的重要性。
话说甘草入药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中,就将其称为“美草”,列为药之上品。
而将甘草称为国老,始于陶弘景。他是南北朝时期的道家人物。因精通岐黄之术,被时人称为活神仙。
据说一次皇帝生病,陶弘景开的药方里有“国老”一味药,众人皆不知为何物。陶弘景解释说:国老者,甘草之美称也。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
正如明代的医学大家李时珍所注:“甘草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谓药中之良相也。”
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甘草是解毒良药,可“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说到甘草的解毒功效,据明代陆粲《庚巳编》的记载:御医盛寅一天早晨刚进御药房,突感头痛,随即晕倒在地、不省人事。正当其他御医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位民间出身的医生闻讯后,自荐为盛寅治病。只见他随手取来甘草浓煎后令其服下,没多久,盛寅便苏醒了。皇帝问其故,答曰:“非奇方妙药,因盛寅未吃饭而进药房,胃气虚,中诸药气之毒,吾用甘草一味浓煎饮,去其毒而愈。”皇帝闻言大喜,厚赏之。
在中医学上,甘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解毒、调和诸药性。古人称:“甘草,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甘草能够调和诸药的药性特征,若配伍失当,则当和不和,当解不解,增药之毒,助邪肆虐。所以甘草又有药中“和事佬”,这一毁誉参半的称号。
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它的药用部位在根茎,呈圆柱形,其表面有芽痕,外皮松紧不一,呈现灰棕色或红棕色。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甘草中含有的化学成份多达上百种,对人体有很多功效,能治疗或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如肝胆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抗炎抗感染,调节免疫功能等等,它不愧为众药之王,药之国老。
原料:
绿豆克,生甘草10克。
做法:
放入锅中,加水两碗,加热至沸腾即可饮用。
功效:
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
原料:
蜜枣10枚,生甘草6克。
做法:
放入砂锅内,加水2碗,煮至1碗(约毫升),去渣饮用。
功效:
具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咽干喉痛等症。
原料:
生甘草10克,大枣10枚(去核),小麦50克。
做法:
共放入砂锅内,加水煮至小麦开花,去大枣即可食用。
功效:
具有益气养血、清心安神的功效,是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良方。
正所谓: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