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气管狭窄检查
气管狭窄治疗
多发性气管狭窄
气管狭窄用药
气管狭窄手术
气管狭窄病理

用责任和担当守护危重患者生死之门

“心率超过,氧饱和度只有75%了,赶紧插管!”12月27日凌晨2点多,医院东茅岭院区重症ICU三病区病房里,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救援,正在进行。已经坚守一线20余天的重症医学科主任蒋沁娟,羸弱的身影依旧出现在急救现场。

紧急气管插管现场患者是一位75岁的老人,因新冠病毒感染、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困难入院治疗,被收入刚刚经过重症改造的ICU三病区。当天,经过重症医学科多名专家近半小时的抢救,老人终于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蒋沁娟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办公室抓紧时间歇息。

疫情放开,病患满员——

身先士卒当好为危重病人“守护者”

不管是平时还是新冠疫情期间,重症医学科在整个医疗系统中永远是最后一道防线,在他们身后,守护着的是一道“生死之门”。蒋沁娟深知,这轮疫情来临之后,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接收病人的病情越发复杂,这些对于日常诊疗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保证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从12月8日起,蒋沁娟就率先坚守在岗位上加班加点,哪里缺人手,她就补位在哪里;哪里的患者最危急,她便守在哪里。“作为ICU医护人员,我们必须坚守在生命的最后一条防线上,全力以赴收治、抢救危重患者,做患者最坚强的后盾。”

随着疫情的发展,ICU医护人员也相继出现了感染,接二连三的出现不适,寒战、高热、头晕头疼、呕吐、喉咙痛等症状。“早上排好的班,晚上可能就要调整。但大家都很团结,相互顶班,有些同志感觉稍微好一点就主动请缨上班。”护士长李丹凤说,特殊时期,全科相互扶持,奔跑在抢救患者的第一线。

患者急剧增加、医护人员不断感染等多种因素叠加,科室面临巨大的压力。过度的操劳使蒋沁娟心力交瘁,12月19日,她感染了新冠,出现发热、乏力、全身酸痛、剧烈咳嗽等症状,几乎站不起来,然而,只要身体允许,她就一直坚持工作:“关键时刻,我能坚守在岗位,就能给大家足够的信心。”

重症扩容,身兼数职——

奋战一线变身救治病患“铁娘子”

连日来,随着一系列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实施,疫情新形势严峻且复杂,区域阳性病例数激增,进一步加剧了重症床位的紧张,给重症医护人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短短几天时间内,原有的危急重症患者叠加新冠感染重症病人,医院两个ICU病区的床位迅速爆满。

“不得拒诊任何一个患者!不能放弃任何一个生命!”面对疫情发展新形势,医院党委果断决策,进入“战时状态”,迅速整合全院医疗资源向一线救治倾斜,坚决落实“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全院一盘棋闻令而动,充分调配医疗资源,紧急扩容ICU,新建重症医学科三病区,打破内外科壁垒,全院所有病房同质化收治新冠感染病人,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防恐慌。

作为省级医院医疗救治指导专家组成员,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三病区筹建的主要工作又落到了蒋沁娟瘦小的身躯上。医院提出要求的当天,她就开始在院领导和各职能科室的支持下没日没夜的多方调集医生、护士,增添仪器、设备,布置病房……12月26日,重症医学科三病区开始收治病人,21张床位2天时间内就住满患者。

ICU紧急状况多,每一次,蒋沁娟和同事们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患者闯过“生死关”。重症患者救治所消耗的资源,通常是普通病人3-5倍,人手短缺的情况下,蒋沁娟集主任、住院医师、实习医生于一身,干了3、4个人的工作:先查房,然后给患者开医嘱、开化验单,再给急重病人做气管切开、支气管镜,转运危重患者转科……在统筹管理3个病区的同时,蒋沁娟还要利用下班后时间精心准备资料,为全院进行重症新冠救治培训讲座,作为市级医疗救治专家指导组成员,她还要负责岳阳楼区等多个县区的救治指导工作,同事们既敬重、又心疼她,开玩笑地说:“咱们主任就是一位‘铁娘子’!”

白衣在身,责任在心——

舍小家顾大家不负初心“重症人”

“爸,我就是医生,下班了我就回来给您打针。”12月20日,加班到晚上8点半的蒋沁娟下班后回到家里,立即来到公公房里,给新冠感染后浑身疼痛、滴水未进、咳嗽不止的公公输液。然后,她又来到同一个小区居住的妈妈家中,为身患糖尿病又感染新冠的母亲监测血压、血糖、打胰岛素。“妈妈剧烈呕吐,没吃什么东西,血糖还持续超标,每天都需要自己测四次血糖、注射至少四针胰岛素。”蒋沁娟心疼母亲,“我只能每天下班以后再来看你们了。”

蒋沁娟是独生女儿,家中父亲早年病逝,老公是警察,工作繁忙也经常加班。她和她的家人都是在12月19日差不多同时感染的新冠,那几天,她只能扛着自己正在感染的发热的身躯,全身酸痛、乏力,坚持每天加班加点的工作。同时在工作极度繁忙的情况下,晚上八九点下班后回家再抽时间帮公公输液,然后再去看望生病的母亲。懂事的女儿即使39度多高热也没有想着需要妈妈陪伴,自己乖乖在家吃药。

由于科室工作忙,家人需要照顾,蒋沁娟只能白天黑夜连轴转。心中时刻惦记着科室里的工作、患者的安危和同事们的健康。“最近科室床位全部住满,科室医护同志们轻伤不下火线、即使正在发热时都自愿上班、加班。”说起科室的医生护士,蒋沁娟不禁心疼又担心,“好多医医院,发烧了就吃退烧药,继续坚守岗位。这段时间内,重症医学科病区有5名护士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岗位上。重症团队的每位医生护士都承受着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但大家还是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互帮互助、互相鼓励坚守在病房,用惊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术救治越来越多的重症病人。”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多重身份、多重任务,蒋沁娟都一一扛下来了。在她的带领下,医院ICU全体医护人员拼尽全力与死神开战,争当重症患者的“守护者”,“救死扶伤是天职。只要病人能好,再苦再累也值得”。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王金河通讯员何克勤李杰妤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zhouz.com/qgxzss/118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