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无言空入梦造化弄人两离愁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是人间常事,是谁也绕不过去的弯。近日村里有两位村民去世,一个九十岁,一个五十五岁,两者岁数相差甚远,一个是喜迁新居乐享天伦五世同堂的老人去世,被称做“喜丧”;一个是卧病在床三年,儿女轮流侍候,却无言而终的父亲,被称为“哀丧”,令多少人叹惜和悲怜!
“喜丧”通俗意义上讲是福寿双全的老人去世,即全福、全寿、善终者,指的是死者生前家庭人丁兴旺,形成一大家族,或者本身又是大家族的家长、族长,甚至已被尊为祖者。而全寿死者是德高望重,年纪在八九十岁,甚至突破百岁大关,老人的身体状况遵循自然生存的法则,一生的经历虽然坎坷,但是也经历了很多人无法体会的天伦之乐,值得欣慰,最低也须超过七十“古稀”之年。年纪越大、越老,越符合“喜丧”的条件。故其全称为“老喜丧”。“善终”亦称“全终”,意为圆圆满满地结束了一生。民间以为,死者生前积德行善,广做功德,临终则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无疾而终”,自然老死。此即被视为“喜丧”的根本条件。这样的死者葬礼可谓“喜丧”,儿孙们按不同丧服穿孝,以示五服排序,特别是曾孙穿黄孝服,玄孙穿红孝服,整个葬礼虽然是丧事,但因死者寿终正寝福寿荣归,认为老人走了也是“高高兴兴”地走了,根据家庭经济条件,搭灵棚雇响乐,买花圈购纸扎,让老人体面风光地到另一个“极乐世界”,儿孙们自然也就不会那么悲伤,会停灵五至七日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
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的,不是正常寿终者,如意外的天灾人祸病死者,被称做“哀丧”令人同情惋惜。一个年过八九十岁的老人去世,在农村被称做“喜丧”,而如果不到六十岁或更小的年龄的人去世,村里称做“哀丧”或“小口”,意思是不到天命之年而逝,上有老,下有小,人生的责任还未尽到就先行而去,上对不起父母,下也对不起孩子。可这一切不是以人的意志而决定的,所谓“生死路上没老小,富贵在天,生死在命”,虽说带有迷信色彩,但也是慰籍人生的一种信条吧。
前几天村里去世了一个九十岁的本家奶奶,见了五辈玄孙,是村里最高寿的老人之一,因喝水不慎咳嗽了一下就安祥仙逝,被人们认为,年纪大了的老人如同瓜熟蒂落,能这样不累儿孙侍候就去世,是前世修下的福,可称得上寿终正寝游世荣归。随后村里过了一天,我的一个邻居因病不幸去世了,年仅五十五岁,主要是二零一五年城中村拆迁时在下班回家,突然觉得嗓子难受憋气,就来到隔壁邻居家求助,那知此病来的突然,一时间竟不能说话,只能用手比划,当时家里没人,邻居们只能打电话通知家人,医院时,因没有及时的判断病症,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导致了从一个活生生的人由于喉部发生急性肿胀,呼吸困难致使大脑缺氧,错过了医治时间,成了一个一直昏迷不醒的植物人,一时间全家都陷入悲痛的绝境之中,犹如晴天霹雳擎柱倾倒,本来姑娘和儿子念书都品学兼优,遇上家庭突发变故,之后考上大学的姑娘和上大学的儿子为了侍候卧病在床的父亲,不得不休学告假,错过了学习深造的机会。这一病就是整整三年,全靠家人们用穿管流食维持生命。而今孩子的父亲因病情恶化撒手而去,留下了妻儿母女相依为命,可叹逝者未能看到西寨城中村改造的巨变和对两个儿女考上高等学府的希望,无言而逝!看到这一切,真让人感到心痛和心酸!这就是人生!悲痛的是父亲英年早逝,惋惜的是儿女中途退学,大家都为这个不幸的家庭默默的祈祷,愿姑娘和儿子重返学业继续读书,以慰父亲在天之灵!
在这几天的丧事中帮忙的大都是亲朋邻友和同学同事们,按五十五岁的年龄应该是儿女成家立业,享受生活的时候,更是享受城中村改造后喜迁新居乐享天伦的时候,哪知老天弄人,造化弄人,一个完整的家被这突如其来的疾病给打乱了,近日又撒手辞世,令妻子肝肠痛断,令儿女以泪洗面,哭煞儿女也难报父亲养育之恩,呜呼哀哉!
阴阳相隔两茫然慈父何时回故园一别千秋杳无影怜儿万唤呼不回英年辞世天地暗妻女扶棺痛哭灵三载无言空入梦一朝永别两离愁谨以此文缅怀逝者,以慰家属!愿逝者安息一路走好!
孟志宏西寨历史文化研究会年12月29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