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进入三伏天了,“冬病夏治”这说法您一定不陌生,街头巷尾的药店门口也都贴满了“三伏贴”的宣传海报,那么到底什么算“冬病”?“三伏贴”里都有什么药?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跟着我们来了解下吧
传承千年的“三伏贴”,是怎么来的?“三伏贴”理论源自多年前《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客观条件,用特定的中药在特定的穴位上贴药以治疗。由起源于秦汉的“三伏灸”而来,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手段。究竟哪些病算“冬病”?你是否被下面这些疾病困扰?
冬病一般是指,到了秋冬季就会加重,夏季却有所减轻的明显的季节性疾病,比如以下几种:
1、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2、易患感冒、体质虚弱的人;
3、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
4、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肌肉纤维炎等;
5、寒湿痹证;
6、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慢性肠炎、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等。
如果这些疾病正困扰着你,那不妨试试“三伏贴”吧
为什么要冬病夏治?真的管用嘛?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皮肤松弛,毛孔开放,有利于药物的渗透,邪气外驱,所以在此时进行中药敷贴、艾灸等治疗,可使药物直达病所。是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因而冬季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治疗会有更好的效果。
“三伏贴”里面到底有些什么药?
“三伏贴”选用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等中药研成细末,取汁调成膏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穴位贴敷以治疗不同的疾病。
三伏贴的好处
1、调解免疫力,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2、祛除湿寒,温补阳气,改善四肢寒冷的状况。
3、改善慢性咳嗽等症状,具有平喘止咳的作用,这对于慢性咽炎、哮喘病、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喉鼻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三伏贴”非要在入伏那天贴才好吗?需要贴多久?
冬病夏治是中医传统的特色治疗方式,由来已久。专家介绍,“三伏贴”的说法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在概念上有些局限性,不一定非要等到入伏当天才能贴。
一般小儿贴敷2小时,成人可贴4-6小时,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敷“三伏贴”时能吃烧烤或冷饮吗?有什么注意事项?
一是应避免食用辛燥食品,比如:肉桂、花椒、茴香、羊肉和鲜桂圆、荔枝等。
二是忌食寒凉食物。
三是慎食高油高糖的食物。同时,贴敷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
“三伏贴”能买来在家自己贴吗?哪些情况不能用“三伏贴“?
“三伏贴”并不是家庭的日常保健,不适合在家自己操作。三伏贴实际上是一个治疗手段,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来辨证施治。有些体质并不适合“三伏贴”,并且患者自己也很难找准穴位,也会影响疗效。
如果你有以下情况,记得不要用“三伏贴”哦:1、肺炎及感染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严重心脏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3、瘢痕体质以及皮肤过敏者;4、孕妇及3岁以下孩子。
今年三伏贴贴敷时间:
初伏:年7月16日-年7月25日
中伏:年7月26日-年8月4日
中伏加强:年8月5日-年8月14日
末伏:年8月15日-年8月24日
我院特推出“三伏贴、三伏灸”等。凡来院贴三伏贴者,贴三次赠送一次,共四次。疫情期间为避免人群聚集,节约现场排队等候时间,可提前通过电话咨询医生,然后现场预约。
-
敷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