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呼吸道疫病是指肉鸡呼吸系统发生障碍,影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类疾病的统称。冬春季节常见的一些肉鸡呼吸道疾病包括:新城疫、传支、传喉、传鼻、鸡白痢、禽霍乱、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以及多病原体混合感染等等。肉鸡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常发,尤其冬春秋季较为严重,由于昼夜温差比较大或受寒流的袭击,没有及时做好防寒工作,加上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鸡舍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舍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等,均可诱发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肉鸡呼吸道疾病的典型临床症状或病理变化表现为呼吸啰音、口鼻有粘液、气管充血或出血、肺充血水肿,严重咳血、伸颈等。肉鸡呼吸道疾病可能并发其他疾病,给规模化的养禽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根据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预防,避免肉鸡养殖过程中的经济损失。
1临床常见的几种肉鸡呼吸道疾病
临床上常见的几种肉鸡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
病毒性:禽流感、新城疫、黏膜型鸡痘、传支、传喉等
细菌性:传染性鼻炎、鸡白痢、大肠杆菌等
支原体
多病原体混合感染。
2养殖过程中肉鸡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
2.1饲养管理不善因素
肉鸡出栏之后清扫、冲洗、消毒不严格,残留病原引发呼吸道病;
很多呼吸道疾病,如鸡毒支原体感染、传支和传喉等就是通过甩鼻、咳嗽等方式将病原体排到空气中,并附着在尘埃上,并随空气流动而传染健康鸡;
病鸡的分泌物如鼻涕、眼泪等和排泄物如粪尿等均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污染设备和用具,如笼网、食盘、饮水器等,而引起其他健康鸡发病。
2.2养殖过程中的环境因素
冬春季节气候骤变、昼夜温差大等,肉鸡呼吸道受寒冷刺激而发病;
鸡舍建设不规范、布局不合理、靠近交通要道、鸡舍较密集、周围堆积粪便、大小鸡混养、死鸡乱扔、无消毒设施人员车辆进入频繁、野鸟密集等因素,均会造成某些呼吸道病的传播。
2.3饲料营养因素
饲料中蛋白质浓度不高和品质较差,抗体(免疫球蛋白)产生不足,肉鸡抗病抗应激能力低,极易发生呼吸道病;
长期的维生素不足或吸收障碍,尤其是VA,导致受损呼吸道黏膜得不到及时修复,为病原体感染打开“通道”;
微量元素不足或吸收障碍,如硒、锌等,也会造成免疫系统的发育障碍。
2.4育雏期间湿度过低
育雏加温(干热风暖风炉),最大缺陷就是舍内湿度低;
高温育雏导致舍内维持恒定的湿度比较困难,粉尘、绒毛在空气中长时间漂浮,为呼吸道病原体提供漂浮载体,被肉鸡吸入呼吸道,即可导致呼吸道感染;
免疫以及其他因素的应激,加剧对呼吸道的刺激,导致鸡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降低,诱发呼吸道疾病。
2.5病原变异的发生
病毒株不断变异、病原毒力增强是近年来禽病的新特点。例如传支有不同血清型,对器官侵袭力不一致,肾型、腺胃型仍然对会导致呼吸道病变;
耐药菌株增多也是近年来禽病的又一新特点。因此,抗菌药物必须在足够浓度和疗程条件下才能起到优秀的抗菌作用。但用药浓度或作用时间不够时,可导致细菌处于半致死状态,为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而产生耐药性。目前的大肠杆菌耐药就是典型。
2.6疫苗应激和疫苗反应
疫苗免疫尤其是预防呼吸道病的疫苗,若选择不当、操作失误均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免疫反应;
ND、IB等疫苗经肉鸡传代后可增强毒力,加强滚动应激;
NDV、IBV等嗜呼吸道病毒,常定植于呼吸道上皮,再次免疫时产生严重的疫苗反应。
2.7氨气超标
家禽消化系统的独特性,蛋白质吸收不完全,再加上各种球虫的感染以及肠道病,粪便中未消化的含氮有机物极其丰富,为舍内氨气超标提供物质基础。
肉鸡要求舍温较高,加之通风不畅,粪便快速发酵,产生大量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空气中氨气浓度显著升高,对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具有急剧的破坏作用;
冬季过于注重保温而忽略通风,NH3、H2S等有毒有害气体超标,呼吸道上皮完整性被破坏,为支原体、大肠杆菌等繁殖创造有利条件。
3肉鸡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机理
家禽呼吸道黏膜是机体防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天然防线。
呼吸道黏膜纤毛,在摆动与保护性咳嗽作用下,将病原体排出体外。
呼吸道上皮层的杯状细胞和一些腺体分泌溶菌酶、抗胰蛋白酶和IgA抗体等活性物质,对入侵的病原体具有优秀的杀灭作用。
3.1在不利环境因素或应激反应下,呼吸道内主要病原大量增殖,这些病原对呼吸道病有启动作用,从而为各种病原体打开入侵的“通道”。
3.2呼吸道失去黏膜系统的屏障作用,各种病原体如AIV、NDV、IBV及大肠杆菌等长驱直入,继而发生各种类型的呼吸道疾病。
4肉鸡常见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由于肉鸡呼吸道病是一类病因多且复杂,病情易反复的疾病,应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早发现、早治疗为原则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具体的综合防控方案如下。
4.1构建并执行生物安全体系
严格落实空栏期鸡舍内外的清扫、冲洗、消毒工作,阻断上批肉鸡遗留下来的各种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污物、设备、用具。
重视肉鸡日常带鸡消毒、水线冲洗、消毒工作;
饲养员进入鸡舍必须穿工作服和舍内工作鞋,避免将外来病原带入鸡舍;
严禁外来人员和饲养员窜舍,尤其是邻近鸡舍发病时,应严格封锁,必须每日消毒;
鸡舍远离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场,病死鸡要深埋;
尽可能杜绝飞禽、老鼠、犬等传染病的携带者。
4.2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
天气变化,昼夜温差较大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减少冷应激;
保证鸡舍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相对稳定,防止忽高忽低;
保证饲料、饮水充足卫生;
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处理好通风换气与扩栏之间的正确关系;
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养护好肠道,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氨气(NH3)、硫化氢(H2S)等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
避免免疫抑制病,提高肉鸡抗病抗应激能力。
4.3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根据当地实际,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并进行抗体监测,依据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免疫;
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抗体水平;
注意免疫前后药物的使用,避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
适当添加抗应激药物,减少免疫应激。
4.4药物防治
育雏期或产生各种应激时,发生慢性呼吸道病,在饮水中添加适量药物进行预防或治疗性预防是必要的,可选用50%兰迪、20%水溶性氟苯尼考等,同时添加抗应激、维生素等药物;如明维康、维尔奇、超级金维他等,广泛被大家所认可。
要说家禽呼吸道病用药的最佳作用部位,首先我们兽医得懂家禽的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结构:上呼吸道、鸣管、下呼吸道、肺和气囊,这些基本知识。
然后,我们再根据呼吸道病的主要病灶部位来确定哪些药物在该部位作用最好,即最佳用药!
第一,病禽的呼吸道感染在上呼吸道。
一般诊断有这些特征:
(1)临诊观察病禽总甩头,剖检禽鼻腔有粘液;
(2)剖检病禽喉头出血。喉头出血时排除新城疫,有则需用抗新城疫病毒药,或紧急接种品质好的新城疫疫苗;
(3)剖检气管上部有粘液;
(4)病禽呼噜声清亮,剖检在喉头下、鸣管上这一段,有粘液。
如果临诊符合上述特点的话,则用“20%乐强+甘草颗粒”或“50%泰乐菌素+甘草颗粒”是最佳选择。因为泰乐菌素家禽口服后,主要向家禽的上呼吸道分布,在这个部位的药物浓度最高;当然,泰乐菌素在家禽的上呼吸道这个部位作用也就最强了。
第二,病禽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变部位在鸣管。
一般临诊发现病禽呼噜声沉闷(特别是夜深人静时),这主要是因为鸣管比较细,特别是发炎有渗出粘液后,管道更加狭窄所致;剖检鸣管发红(出血),有粘液。此时,用“20%水溶性氟苯尼考”+“10%盐酸多西环素”效果最好!
第三,病禽的呼吸道感染在下呼吸道。
一般临诊会有如下特点:
(1)观察病禽大群呼噜,可以看到有些病禽呼吸困难;个别严重的鸡子,别人在吃食,而它却在张口喘息;
(2)剖检发现支气管里有粘液,有环状出血。若支气管出血用刀能刮掉,则是细菌和支原体性的感染因素大;若支气管出血用刀刮掉表面的粘液之后,出血在支气管壁里,则有病毒性的因素在里面,下药时须下针对呼吸道病毒方向的抗病毒药。
针对上述下呼吸道感染的特点和药物最佳作用部位,我们建议用“新支感+新严迪”方案比较好。
第四,病禽感染部位主要在肺部。
根据不同病理发展阶段,对应建议用药如下。
(1)若肺脏发紫、充血,把肺脏放入水中后,其会下沉。那么,此时最佳用药方案是“20%水溶性替米考星+甘草颗粒”。
(2)如果剖检发现肺脏坏死,有黄色干酪样物。那么,建议用药方案“20%水溶性氟苯尼考”+“10%盐酸多西环素”。
(3)若剖检发现病禽肺脏萎缩,没有血色。则说明疾病刚起,不至于下那么大的、那么贵的药物去治疗;毕竟我们面对的是经济动物!在防病和治未病上下功夫,是养殖效益最高的;所以,此时用点红替卡丁+甘草颗粒就可以了,,针对性的调理一下即可。
第五,气囊部位感染,即我们常说的气囊炎。一般临诊剖检会有如下特点:气囊有唾沫样泡沫,气囊浑浊不透明(像油布似得),或者气囊有黄色干酪样物等特征病变。此多到了家禽呼吸道疾病的最严重、最难治阶段,治疗方案(处方)不对,病禽病情将迅速恶化,会有大量病禽因气囊实变、支气管栓塞等丧失呼吸功能而憋死!
所以,这个时候下药建议:先饮“新支感+20%水溶性氟苯尼考”半天,再集中饮“新严迪”3个小时左右,晚上给家禽饮含电解多维。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