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京医院高珂梦丁重阳李天女
病史及检查目的:
患者男性,59岁。因“冠心病”入院,行冠脉CTA检查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右肺炎性病变可能。抗感染治疗12天后复查胸部CT示肺部病灶未见明显变化。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血清肿瘤标记物示:细胞角蛋白19片段4.0ng/mL(参考值0~3.7ng/mL),CEA、NSE均正常。为进一步明确肺部病灶的性质,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图1-3)。
图1
图2A
图2B
图2C
图2:右肺上叶后段胸膜下斑片状实变影,放射性摄取轻度不均匀增高
图3A
图3B
图3C
图3:右肺下叶基底段开口处斑片状实变影,放射性摄取轻度不均匀增高
检查所见:
右肺上叶后段胸膜下及下叶基底段开口处各见一斑片状实变影,大小分别约6.5×4.5cm、7.7×6.2cm,边界较清晰,密度欠均匀,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放射性摄取轻度不均匀增高,SUVmax分别为3.8、4.2,邻近胸膜增厚;左肺野、纵隔及双侧肺门淋巴结均未见异常放射性摄取灶。
检查意见:
右肺上叶后段胸膜下及下叶基底段开口处FDG代谢增高的斑片状实变影,考虑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病理学检查:
经皮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免疫组化示:CD20(+),PaX-5(+),CyclinD1(-),Bcl-2(+),Bcl-6(-),Mum-1(-),背景细胞CD3、CD5(+),CD21、CD23滤泡树突细胞(+),Ki-67约5%(+),CKpan肺泡上皮(+),病理诊断为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
临床诊断: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IE期A。
病例相关知识:
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Primarypulmonary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MALT),是原发性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病理亚型,但仅占结外淋巴瘤的3.6%,多发于中老年人,病情进展缓慢,临床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咳嗽、发热、胸闷气急等表现[1],多为偶然发现,实验室检查可无明显异常。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这是临床易误诊的原因之一。目前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诊断标准为:①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②单侧或者双侧肺、支气管受累,伴或不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侵犯;③无肺及气管外其他部位的淋巴瘤或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证据;④确诊后3个月内无肺和支气管外组织或器官淋巴瘤。有研究表明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患者多有t(11;18)(q21;q21),其形成API2-MALT1融合基因,进而诱导核因子κB途径活化,胞浆内表达MALT1蛋白,胞核内表达BCL-10,因此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肺部慢性炎症反复刺激有关,与NF-κB的激活和细胞凋亡受抑使肿瘤细胞增殖或活化有关,且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患者发病风险明显增高[2]。
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无肺叶倾向性,可单发或多发,CT表现上常呈斑片状致密影,可见实变影,内部常伴支气管充气征,可呈串珠样扩张,增强后多见血管造影征、三角形灌注征。这是由于该淋巴瘤沿支气管、肺泡、肺间质蔓延走行,侵犯支气管黏膜上皮,但由于其结构松散,并不破坏或阻塞支气管及血管,肺内支架结构完整,形成了支气管充气征及血管造影征[3],对诊断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有很大的价值。大多病例不伴有胸腔积液、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肿大。
该病PET表现多为病灶FDG摄取不同程度增高,部分病灶FDG无摄取,偶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代谢增高。Zhang等[4]的研究中,8例PET显像均发现肺部阳性病灶,SUVmax为2.8~9.4,平均SUVmax为4.9,但无纵隔、肺门淋巴结及其他部位放射性聚集。陈淮等[5]报道的病例中,PET显示肺部病灶代谢均较高,平均SUVmax为6.7,但该研究中部分病例可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FDG摄取增高。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在PET表现上虽无明显特征性,但其往往因恶性程度较低、病程较长而发展成较大病灶,FDG摄取不同程度增高从而提高病灶诊出率,且18F-FDGPET/CT检查能够覆盖全身,并能显示全身其他部位有无病灶,有助于鉴别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和继发性肺部淋巴瘤。本例18F-FDGPET/CT仅肺部病灶表现为FDG轻度摄取,无纵隔、肺门淋巴结及其他部位放射性聚集,因此,临床依据PET/CT结果诊断为肺原发MALT。
在影像学表现上,我们尚需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①肺癌:病灶常为结节、肿块,边缘多有毛刺,FDG高度摄取,常侵犯支气管引起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且代谢摄取增高,少有支气管充气征。尤其需注意肺泡细胞癌及肺炎型肺癌,其虽有支气管充气征,但支气管多呈扭曲、狭窄状;而肺MALT支气管多走行流畅,能走行至肺野边缘。②肺炎:对于肺炎,临床表现很有帮助,多有高热、咯铁锈色痰等特征性表现,抗炎治疗病变短期内吸收,而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不成比例,影像学病灶范围较大,而临床症状比较轻或无,且抗炎治疗后无吸收。③淋巴瘤样肉芽组织:实变少见,多以结节或肿块为主,病变常累及双肺下野,无支气管充气征。本例特征性表现为实变影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FDG摄取轻度增高。肺活检病理证实肺MALT淋巴瘤后,本例患者接受R-CHOP化疗方案3个疗程及FC化疗方案6个疗程后,复查胸部增强CT,胸部病灶基本吸收消失,疗效达完全缓解(CR)。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进展。
小结:
本例主要是想告诉规培的小伙伴们,当再遇到此类胸部影像学改变时,不仅仅要考虑肺的炎症性疾病、肺癌,还需考虑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的可能性。需注意的是确诊仍要依靠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明确诊断,以便减少误诊。
参考文献:
[1]李天女,丁重阳,黄庆娟等.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影像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45(2):-.
[2]RaphaelBorie,MarieWislez,MartineAntoine,etal.Pulmonary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revisited[J].EurRespirJ,;30:1-17.
[3]李百周,王聪,李天女等.综合影像学、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断肺MALT淋巴瘤[J].中国癌症杂志,;17(10):-.
[4]Wei-dongZhang,Yu-baoGuan,Chuan-xingLi,etal.Pulmonary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ComputedTomographyand18F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ImagingFindingsandFollow-Up[J].JComputAssistTomogr;35:-.
[5]陈淮,曾庆思,伍筱梅等.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及PET-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34(4):-.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