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作品欣赏去看小王子的猴面包树
■姚云
今年二月底,我与十几位IT界同行们一起飞往非洲的马达加斯加,之前组织方计划是去乞力马扎罗山,准备挑战一下非洲之巅。我因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而对这个地方充满好奇和期待,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攀登乞力马扎罗山的计划泡汤了,原因是组织方担心我们的体能达不到挑战非洲之巅的要求,最后临时又改为非洲第一大岛国—马达加斯加。从登山到上岛,这变化让我和同伴们都有点措手不及。不过,也没关系,对我来说,只要能出发,去哪儿都一样,因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景。尽管之前我陆续去过非洲的几个国家,比如南非、埃及、肯尼亚……对非洲多少有了一些肤浅的了解,但当我站在马达加斯加国土上时,我还是感到了震惊。撞入眼帘的第一感觉是---穷。那是真穷啊!尘土飞扬坑坑洼洼的土路、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房屋、到了晚上黑漆漆不见光亮的村子、蜂拥而至讨要食物的孩子,有的孩子甚至光着屁股没有衣服穿……随行导游赵导介绍说,马达加斯加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他们人均GDP在到美元之间,平均而言,马达加斯加人每天收入只有1美元。这里的女人大部分从事帮佣工作,薪资低到简直无法想象,大约折合人民币元。当然,这里的物价也很低,一根香蕉只要2角人民币,新鲜的荔枝3元一斤,尤其是海鲜更是低的令人不敢相信,一只两斤多重的螃蟹吃到嘴里只要5元人民币,餐馆里三四斤重的大龙虾也只要多元人民币,我们到达的当晚就在酒店旁边的餐馆里饕餮了一顿,价格自然也很便宜。马国给我的整体感觉至少落后中国几十年,当我们坐在吉普车里,被路上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水坑旱坑颠的脑袋直发晕时,我真想下车伸头看看路边那些简陋的屋子里,马国人都在家做什么?为什么就不能把门口的路好好修一下呢?难道他们不懂“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吗?那些屋子门小窗小空间小,我曾实地看过非洲马赛人的住房,黑漆漆的小屋里就摆一张床,几代人同住一屋,锅碗瓢盆散落在地上,旁边就是牲口……马国人的屋里应该也是这样吧。走在路上,看到那些头顶巨大包裹或篮子在烈日下行走的非洲女子,我也想驻足跟她们聊聊,问问她们在忙什么,急匆匆地是要去往什么地方?日子过得怎么样?可惜语言不通,擦肩而过时,我们都只能微笑致意。我有几次甚至尾随她们,趁她们不注意,偷偷拍几张她们忙碌的背影。她们的身材前凸后翘,细腰上裹着艳丽的丝巾,很是挺拔和妖娆。但这些非洲女子对我的兴趣远不如我对她们的兴趣浓厚,她们面容淡定,似乎对我们这些异族人司空见惯,她们的行动表明她们还有比我们这些异族人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马国的孩子们则不一样,我们还没进村,他们就不知从什么地方嗅到了我们的气息,我看见这些大大小小的孩子远远地向我们扑来,把我们团团包围在中间,当我们从包里掏出食物,还没来及分给他们时,这些孩子就急不可耐地一下子把我们手上的食物夺走了,动作之迅猛,力大之惊人,让我很是惊愕。我站在那里看着从村里一拨又一拨继续向我们扑过来的孩子们,很是无奈,后悔带的食物少了,团友们也跟我一样的心情。我们摊开双手一再告诉孩子们—没有了,真的没有了,但孩子们还是继续围着不愿离开,他们一个个赤着脚,光着黑黝黝瘦骨嶙峋的脊背,黑黑的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们身上的背包。相比马国的女人,男人们好像有点好吃懒做,我们一路看到的都是为生计忙碌不停的女人们,而男人们则习惯于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在路边或站或蹲,就这么袖着手,闲聊、说笑、晒太阳,无所事事。也难怪,马达加斯加岛上几乎没有什么工业,第三产业更是薄弱,说它是农业国家吧,它又并没有认真把农业当回事,不过,老天爷倒是非常眷顾马国,在这里,常年风调雨顺,罕有地震、洪涝、台风这些自然灾害,老百姓种植水稻也就是插个秧,其它就不管不问了,基本靠天收,这方面马国人没有我们中国人勤奋,什么除草、浇水、施肥等等,他们完全没有概念,不会像中国人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作,他们觉得那些都是上帝的事儿,他们只负责到季节收获就好了,尽管产量不高,但也不会被饿死。虽然这里一贫如洗,但他们简单快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打抢脏乱差”,我们所到之处,当地人还是非常友善的,他们看见中国人态度非常友好,热情淳朴,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让我们也深受感染,在这里,你会觉得快乐和金钱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尽管马达加斯加在地理范畴内被划为非洲,但马国人内心并不认同自己是非洲人,他们跟我们想象中的黑人有些不一样,饮食上,马国人也喜吃大米,甚至比中国人更喜欢,看来他们是身在非洲心在亚洲呀。在岛上的第三天,我们去参观一所小学,当我们走进ToliaraProvince贝达尼亚小学,我看到家徒四壁的教室,几排简单窄小的木质桌椅,连块完整的黑板都没有,孩子们没有书包,没有课本纸笔,只有门前一棵树冠如盖的金合欢树庇护着他们。当我们头顶烈日到达学校时,孩子们正围着金合欢树在奔跑,看到我们,他们没有像村里的孩子一样围抢我们身上带的食物,而是眼巴巴地盯着我们,可能是老师提前教过他们如何待客。孩子们围着我们欢跳着,同时也期待着,我们把带来的财物一起捐给了学校,希望尽绵薄之力帮助他们。离学校不远处就是Kimony海滩和渔村,太阳灼热,亮晃晃砸了一地,我脱下磨脚的鞋,光脚踩着细碎滚烫的白沙,踉跄着去海边,试图想了解一下这里的渔民如何生活。眼前就是波光粼粼的莫桑比克海峡,渔民们正在岸上忙碌,光着屁股的孩子们一见到有陌生人来访,一下子都聚过来,跟在我们后面要吃的。男人们低头织网捕鱼,妇女们脸上敷着白色或黄色的藻泥,不露声色地看着我们,她们有的在奶孩子,有的则身上背着肩上扛着,手上还拎着一个小孩,有的还头顶一个巨大包裹匆忙行走……这一天,我在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