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全喉切除术后,患者丧失了发音的气管而不能说话;气道改道,永久的颈部气管造瘘口存在。患者在住院期间可以得到医护的照顾,但是出院以后呢?
为了让更多的全喉切术患者在出院后得到专业照护,9月25日上午,重医一院耳鼻咽喉科护士长曾继红副主任护师、朱江副教授、杨希、贾雯碧等护士及冉燃秘书一行六人走进了无喉患者林徐明家里。
林徐明5年前进行了全喉切除术,作为一名“老患者“,他也常常会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突发情况而困惑。借着耳鼻咽喉科延伸护理走进患者家的机会,他也好好向医护人员们提问解惑。
林徐明:气管造瘘口对家庭环境的要求有哪些?
耳鼻咽喉科: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居住条件首先是要通风好,室内保持50%——60%的湿度,冬天避免用烤火炉,因为干燥会引发气道粘膜出血。
林徐明:洗澡时应注意什么?
耳鼻咽喉科:洗澡时一定避免水打湿瘘口,建议患者将水流控制在气管导管以下,并用干燥额毛巾捂住瘘口。
林徐明:如何防止异物进入瘘口?
耳鼻咽喉科:我们建议平时可用一个围兜遮挡,保持湿润的同时也可以降低异物进入的意外。
此外,护士长曾继红还仔细查看了他的造瘘口,朱江副教授也为他进一步纠正了全喉术后食管发音的相关问题。
离开的时候,林徐明向耳鼻咽喉科的医护人员们展示了他的画作,并表示:“肿瘤并不可怕,用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珍惜生命,认真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分享内容,或者在订阅号里搜索“重庆医院”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