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与过敏相关的、常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呼败系统疾病,以呼吸过程中发生粗糙、持续、高调的声音,通常伴有刺激性干咳为其特征性临床表现。
二、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
喘息是呼吸道中气流急速通过狭窄气道所产生的一种高调声音,是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之一。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炎症反应、气道的高反应性以及支气管的狭窄。参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细胞包括气道上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
气道高反应性是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表现出过强的收缩反应,也是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基础之一。炎症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因子协同促进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引起气道反应性增加。支气管痉挛也是气道高反应性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气道神经调节功能失调是支气管出现痉挛的前提之一。炎症细胞活化后释放的大量炎性因子,如趋化因子、白三烯、组胺、细胞因子、前列环素E2等均可能引起气道平滑肌的收缩,最终出现支气管反应性增高,或者支气管痉挛。
在以上病理学改变的基础上,出现相应的喘息性支气管炎特征性病理学改变,包括气道炎症、支气管的纤维化和管腔渗出、气道狭窄、气流受限等效应支气管纤毛功能失调导致其出现咳嗽、咳痰。气道高反应性改变导致其出现喘息等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外周气道闭塞,肺实质进一步破坏,肺血管血流的异常分布等因素降低了肺气体交换能力,最终可导致低氧血症。长期慢性缺氧可导致肺血管发生纤维化和闭塞,引起肺循环的结构重组。
三、中医概述
喘息病位在肺,是由于外邪入侵,饮食失衡,情志失调,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所致的肺气上逆,失于宣降,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风寒或风热袭肺,未能快速表散而最终蕴于肺中,肺气塞阻,失于宣降而上逆作喘;嗜酒伤中,或恣食肥甘、生冷等,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壅阻肺气,肃降失常而发为喘促;情志不遂,忧思气结,或郁怒伤肝,则气阻胸中,使肺气不得肃降,以致肺气上逆而喘。
四、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中西医诊断及辨证论治要点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特征性症状以咳嗽、喘息为主,常持续1~3周,起病先有流涕、咽痛、鼻塞、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通常伴有发热、畏寒、甚至合并有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喘息性支气管炎多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同时可能合并有细菌等感染,多见于气候突变时,在寒冷季节也容易出现。其诊断要点包括:①通常急性起病,发病时间短,进展迅速,通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鼻塞等;②常有刺激性干咳,或者咳少量黏液性痰,可伴心前区憋闷感,不咳时喉部常听到痰鸣音、喘鸣声,但无明显呼吸困难,夜晚或清晨哭吵时咳喘加剧,似哮喘样,喘息严重时可出现紫钳;③全身症状较轻,体温一般不超过38℃;④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咳嗽、咯痰后可转;⑤胸片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正常;⑥血象检査,病毒性支气管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性支气管炎白细胞总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排除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内膜结核等疾病。喘息性支气管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急性加重风险、肺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其目的在于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包括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未来急性加重的风险程度,最终目的是指导进一步的诊治。
五、辨证分型
1、风寒袭肺证
咳嗽频作,痰稀色白易咯,鼻塞,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咽痒声重,口不渴,头痛,全身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2、热燥伤肺证
咳嗽不爽,痰稠色黄难咯,鼻流浊涕,发热,恶风,有汗,咽痛,口渴,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3、燥邪伤肺证
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咽干鼻干,口干欲饮,咽痒咽痛,发热,大便干,舌红少津,苔薄而千,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4、痰湿蕴肺证
咳嗽声重,痰多色白而稀,喉间痰鸣,胸闷纳呆,口不渴,神疲肢倦,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或指纹紫滞。
5、痰热壅肺证
咳嗽痰多,或痰稠色黄难咯,发热口渴,面赤心烦,或伴气促,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6、阴虚肺热证
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咽痛声嘶,口舌干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指纹紫。
7、肺脾气虚证
咳嗽无力.痰稀色白,久延难愈,神疲自汗,气短懒言,面白少华,少食纳呆,反复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或指纹淡。
六、辨证论治
1、风寒袭肺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处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麻黄10g杏仁10g荆芥10g白前10g
桔梗10g陈皮12g菀10g百部12g
枳売12g甘草6g
2、热燥伤肺及燥邪伤肺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处方:桑杏汤。
桑叶10g杏仁10g淡豆豉10g南沙参12g
象贝10g杏仁10g瓜蒌皮12g栀子9g
黄芩10g梨皮10g
3、痰湿蕴肺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处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半夏10g茯苓25g陈皮12g厚朴10g
甘草6g苍术12g苏子10g白芥子10g
莱菔子12g
4、痰热壅肺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处方:黛蛤散。
5、阴虚肺热及肺脾气虚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处方:沙参麦冬汤。
沙参12g麦冬12g五味子12g百合12g
紫菀10g款冬花10g桑白皮12g
编辑:王铭钧
校审:王佳然
审稿:于睿智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