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气管狭窄检查
气管狭窄治疗
多发性气管狭窄
气管狭窄用药
气管狭窄手术
气管狭窄病理

孩子老喘息警惕得哮喘

最近天气突变,很多孩子感冒后喘个不停,出现了喘息症状。孩子的喘息该怎样治?是不是一定要输液才能好?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要从喘息讲起。

常言道:“大夫不治喘,治喘必丢脸。”此话毫不夸张地道出了治喘的难度。喘息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症状,出现喘息时往往表现为呼吸费力、加快,呼吸时发出“喝呼喝呼”的声音,有些还可伴有呕奶、精神差,甚至口唇发绀。

由于婴幼儿的气道结构和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喉、气管、支气管的管腔狭小,软骨和肌肉柔弱,一旦受到周围组织压迫,管腔就会变得狭窄。加之气管黏膜血管丰富,容易发生炎症肿胀和黏液分泌增加,又会进一步加重狭窄程度。因此,婴幼儿发生喘息的机会较多,且一旦出现喘息,短期内不会好转。

喘息的原因众多,主要是接触过敏原、病毒感染、天气变化、剧烈运动等,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常见原因也不相同。在婴儿常见疾病中,除了喘息性支气管炎比较多见外,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哮喘、先天性肺发育不全、支气管异物、先天性喉喘鸣等都会出现喘息。这些病当中,最难鉴别的就是“喘息性气管炎”和“婴幼儿哮喘”。

在临床中,5岁以下出现喘息的儿童,我们一般不轻易诊断为哮喘,可当孩子有很明显的过敏表现,如湿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食物过敏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和(或)总IgE(免疫球蛋白)增高,或家族中尤其是父母有哮喘病史,应高度考虑哮喘的可能,这样的孩子应按照哮喘治疗,并定期随访。

如果孩子没有明确的过敏证据,可是喘息反复好不了,排除异物等一些少见病后,我们也可以试验性治疗。如果按照哮喘给予吸入药物和(或)口服药物治疗有效果,说明治疗正确。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过度使用抗生素了。但如果孩子出现多于每月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以后等临床症状特点时,要高度警惕哮喘,一定要找哮喘专业医生就诊。

此外,非药物的治疗也是很重要的,如避免接触过敏原、受凉,避免家庭中吸二手烟。对于过敏性体质的儿童,特别是父母有过敏性疾病的,小时候长过湿疹的,曾经出现过哮喘症状的,可以通过过敏原测试等提早防范,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喘息发作时可以多饮水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加强呼吸道护理;胃食道反流者要注意体位变化,改变食物性状,少量多餐等;及时接种疫苗,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和呼吸道感染。

如今,无论是喘息还是哮喘的治疗都越来越规范,国际哮喘组织有关治疗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只要在专业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定期随访和治疗,早期干预,长期规范化治疗,大部分孩子能够得到治愈。

(来源《余姚日报》)

微互动(yydermyy)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zhouz.com/qgxzyy/773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