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江医院
医院自年6月12日更名为江医院起至年文化大革命前期,正是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及调整期,是全省卫生事业出现挫折到经过调整步入健康发展的阶段,医院则在医疗、教学、科研上有了长足的发展。
年,医院基本面积(建筑面积)38亩,共17,平方公尺,其中医疗用房17,平方公尺,生活用房4,平方公尺,其他用房1,平方公尺。门诊部大楼落成并启用,床位数张。卫生技术人员人。行政管理人员40人,勤杂人员及其他88人,总计人。医院正式分设医教处,由赵松萍任主任。
同年,江西医学院成立院务委员会,医院杨仲达、胡献尚为常委,崔景文为委员。当年江西医学院将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纳入正常计划,医院的教师在业务学习中坚持学习中医,甚至受到中央卫生部的奖励。
五官科率先开展针麻下行耳鼻喉手术,邓泽才教授获卫生部关于“针麻用于耳鼻喉科手术”的奖状;皮肤科报道首例大疱性荨麻疹;胸外科行低温直视下房缺修补术,肺动脉瓣切开术;消化内腔镜开展硬式腹腔镜检查;药剂科土法试制无水乙醇成功;口腔科率先在省内开展下颌骨切除立即植骨手术;
中医科张海峰等医生开展了血吸虫病的中医专题系统研究工作;由一、二附院、南昌市一院合作进行体外循环动物实验,轮流在这3家医院进行。
医院派出外科医生刘方医院和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进修2年,回来后创建神经外科。
年,神经科成立病房,张克亮任科主任,病床20张,医生7人(年至年期间神经内外科曾合为一个病区);理疗科脱离放射科独立建科,张志钧曾任负责人一段时间,共有理疗室7间;“A”超室成立,附属于放射科,由邱运荣医师在省内率先开展A型超声波检查;心内科率先在省内开展心导管检查与心血管造影等技术,并与胸外科协作成功完成江西省第一例室间隔缺损的心内直视手术;由何伟华设计制造木质推拉式快速换片机,满足了当时心血管内科、外科诊断和手术治疗需要,曾得到当时在庐山开会的全国放射学会多位教授的称赞;同年放射科领先开展心脏大血管、腹主动脉、肾动脉及四肢血管造影,淋巴管、脑血管气脑造影,泪囊造影,上颌窦造影及肝动脉造影工作;普外科李建业开始对胆系结石的研究,进行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麻醉科开展了全麻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应用研究,龚胜连主任担任总指挥,并创新“节段麻醉”,减少了并发症;当年,医院派出内科主治医院参加“全国同位素医师培训班”学习,返院后成立同位素室(年改为核医学科)并购置甲状腺吸碘仪,开展甲状腺功能检查,在省内率先开展核医学工作。
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各举办了为期1年的专科训练班,后定为大专学历;矫外科配合医学院创办了1期专业进修班,学制2年,此后每年都举办1期临床进修班,每期4~6名进修生,成为全省矫外医生培训基地,工作学习1年后这些医生返回单位都成为当地的骨干力量。
当年,医院根据省委“干部参加劳动锻炼每人每年1个月”的指示,在医教研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半年时间组织7批名干部和医护人员到农场、病房、门诊部、食堂等劳动锻炼,从而密切了干群关系。
年上半年,门诊量平均每天~人次,急诊和抢救危重病人近人次。年底,医院制定了下年度医学学术发展计划,其中制定新技术、新疗法探索计划共15项;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研究14项;中医药文献整理4项;心血管研究3项;劳动卫生研究2项;肿瘤防治研究2项。
4月5日,医学院院务委员会通过:邓泽材为二附院副院长兼耳鼻喉科主任,郭文生任二附院副院长,关维坤任二附院院长办公室主任;5月6日,省委宣传部批准:崔景文任二附院党总支委员会书记;7月28日,江西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常委扩大会决定:刘承恩任二附院教学秘书,陈忍谦任二附院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兼管全院的护理工作;11月29日,医学院常委会通过:郭世江为二附院药局主任。
年,医院床位数为张,全院职工数增至人,X光机5台,超声波仪4台,中波仪1台,短波率先1台,超声诊断机2台,超声脉冲仪2台,万能手术床2张,心电图仪2台,电冰箱6台,显微镜11架,氧气筒2个,救护车1辆。
随着医学科学发展,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医院的可能情况,大外科从组织形式上进行了调整,成立专科,设有张床位,其中心血管外科20张,泌尿生殖外科25张,矫形外科45张,普通外科90张;省皮肤科学研究所原属二附院皮医院,刘茂淳、廖信鸿分别任皮肤科正副主任,设病床20张,有医生7人,技术员1人;同位素室成立,由周志才负责;神经外科由主治医生刘方捷、住院医生李招贤组建,最初设立专科病床10张,当年的《江西日报》报道了江西省创立神经外科的消息,建科初期就开展了脑血管造影、脑室造影、脊髓造影等多项诊断技术,并开始了第一例颅内听神经瘤切除术;病理科创建,工作人员2人,负责人晏致玉,至年底共做病理活检例,后因文化大革命中断。
泌尿外科“肾穿刺造瘘术”为国内首创,论文发表于《中华外科杂志》;皮肤科在省内率先开展头癣防治研究,吴铁锋医生自己看病理切片作出病理诊断;胸外科体外循环应用于室缺修补术、法洛氏四联症手术;普外科胡立新医师首次报告蒸馏水穴位注射治疗急性阑尾炎。
江西医学院医疗系二部办公室成立,杨仲达院长任医疗系副主任,胡献尚副院长任医疗系副主任。11月13日,熊来苏、徐克明任中医科副主任;李建业任普外科主任;胡义结任内科副主任;何伟华任放射科副主任。
当年的科学研究工作由于上级党组织的重视,学院党委的关怀,医护工作者的积极努力,科研项目在质量和数量上与往年相比有较大的进步。全年科研工作计划确定95个重点课题,全部课题分为保粮保钢、祖国医学及创立新医药学派3类,共12项。从课题完成的程度看,全部按计划完成的占52.5%,按计划阶段性完成的占40%,未上马的占8.5%。一年内完成并写出科研报告篇,其中论文52篇,阶段小结36篇,著述18篇,经验介绍34篇,分别代表江西省参加华东地区和全国性会议的文献15篇。全院共有人参加科研工作,其中教授、副教授、讲师等高年资教师有名,青年教师和医生名,各专业技术人员71名。这些工作都医院的成绩,亦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年,内科病床共有张。呼吸内科病房成立,吴静华为负责人,病床20张,医生5人,技术员1人,并负责全院肺功能检查;消化内科有医生4人,由胡义结兼专业组负责人;血液专业组派出医生前往上海天津等地进修,开展了“南昌市白血病发病率调查统计”,并撰写论文发表在《江西医药》杂志上;李建业任普外科副主任,普外科有主治医生3名,住院医生23名,病床数90张。
口腔科开展了干髓术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使患牙的诊治范围得到了扩大;药剂科集体编写《医院制剂手册》和《抗高血压药物简介》。
医院派出干部去东乡县调查研究和总结一年来该县担负教学基层实习工作的情况,磋商今后的人员培养、技术建设等事项,同时做出下学年学生基层实习计划。
当年,江西省卫生厅部署“关于进一步做好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的工作,在上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总结材料中写道:“有重点的聘请了一技专长人员到国家医疗机构为特约医生,帮助其总结经验,如江西医学院二附院聘请永新县陈玉兰为特约眼科医生,帮助她总结了眼科经验。”
年江西医学院成立医疗系系务委员会,杨仲达、胡献尚任副主委,孙明、刘懋淳、邓泽才、汪品兰、徐克明、程祖泰、黄贵祥任委员;黄贵祥兼任医疗系二部学生党支部委员会书记(原63学年级党支书),姚幼虞任二附院党支部委员会书记(原人事处秘书),王秋枫任二附院党总支第一支部委员会书记(原任该院分团委书记),马正时任二附院门诊部主任,关维坤调任医疗系二部办主任、吴培训任副主任、王荣鐸任学年级副主任,医院院办主任。钱莆生为总务室主任,龙怡道任内科副主任。
年,医疗条件和技术力量在全省已属前茅,门诊部开设的科室有内科、外科、矫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口腔科、泌尿科、胸外科、神经科,中医科、高血压科、同位素室、理疗科等十四个科室,除中医科理疗科外,均由病房根据情况调派医师参加门诊。当年有主任和主治医生21人,住院医生56人,除要完成门诊工作外,平均每一位住院医生管理病床达15张;护士长和护士人,除去手术室、供应室、药剂室、急诊室、住院处、营养室、门诊部等,平均每一位护士要管理病床7.24张。在当时的诊疗工作中危重病人多,大型手术多,急诊抢救比例高,在诊疗和护理方面需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很多医护人员常常下不了班,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是常事,手术室经常日以继夜通宵达旦的进行工作,医务人员严重匮乏。由于住院床位少而门诊病人多,常常为入出院的问题产生争吵。
当年住院病人总数6,人,床位周转数12.6人次,门诊量,人次,最高月门诊量49,人次,最低月门诊量31,人次,全年急诊抢救5,人次,大手术次,中手术1,次,小手术次,平均每天手术达14次,急诊手术次,石膏次,完成检验,件,放射一般检查,次,放射特殊检查3,件,内腔镜检1,次,血库医院的用血。
教学上担负了江西医学院医疗系半数学生的教学,课堂讲授学时,课间见习21,学时,生产实习学生90人,接受进修生74人,从教学工作的工作量计算需要相当的教学力量,特别是提出加强“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以后,教学任务就更为细致和繁重,人员安排不开,很多医务人员不得不在晚上进行通宵的抢救或手术之后,第二天仍需讲课。
除医疗教学任务外,其他院外任务较重,有巡回医疗、血防工作、技术辅导、外出抢救与会诊、省级保健、预防注射、防疫工作等。
当年普外科胡献尚完成首例脾肾静脉吻合术,后又进行了肠腔搭桥分流术;余安国开始用迷走神经切断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李建业开展门腔侧一侧分流术;李建业与林尊伟等开展用oddis括约肌成形术、肝叶切除术、橡皮腿整形术、甲癌根治术、胆肠ROUX-Y吻合术;耳鼻喉科在省内完成第一例喉癌切除术;心胸外科开展颈动脉瘤包裹术成功;呼吸科开展肺通气功能检查和简易的血液气体分析(用舒劳化法)、用呵氏气体分析器测残气等,并开展了分侧肺功能测定来判断胸外科病人手术的指征;
根据教育部“关于为老教师配备科学助手的意见”精神,医院为三级教授刘懋淳(皮肤科)配备科学助手。同年7月,卫生部成立医学科学委员会,刘懋淳为皮肤病学专题委员会委员。
六月,护理部成立,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干事1名。
年,神经内科引进江西省第一台丹麦产脑电图,率先开展脑电图检查;心内科进行了省内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抽样调查,曾获年全国高血压学术会议的好评;药剂科尿素注射液的制备及其降低眼内压、颅内压的临床应用发表文章并学术会议交流。
同年卫生厅恢复江西中医学院,将原中医实验院医护人员大部分调回,中医科只留下张海峰、徐克明、杨伯涣、袁学农、夏本京、龚子夫6位中医师,由徐克明负责,当时由于工作人员减少,只保留了中医门诊,撤销了中医病房。
根据江西省卫生厅“医院卫生技术力量,医院培养技术骨干”的决定,医院选送的一批刚从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的青年医师来院担任助理住院医师工作,通过一年左右时间的培养,达到具有一定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专科住院医师水平。
10月1日,杨仲达院长光荣出席庆祝建国15周年国庆天安门观礼和人民大会堂国宴。
同年江西医学院任命陈忍谦任二附院护理部主任、游咏泉任二附院护理部副主任;邱仰希任二附院总务室主任;李册任二附院第三党支部书记。
年1月6日,江西医学院党委批准王玉坤为二附院第一支部书记;8月16日,陈忍谦兼一附院半工半读护士学校副校长。
当年全省卫生系统积极响应党中央把卫生工作重点转向农村,“面向农村为工农兵服务”的号召,医院迅速组织了三批医疗队共名医务人员奔赴农村,深入边远山区开展巡回医疗。他们下乡后,在各地党委和社教工作队的领导关怀下,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大量的防病治病工作,积极为农村培训各类卫生人员,进行农村卫生建设,努力使卫生工作在农村扎根,有力地保证了农民健康,促进了农业生产。他们在农村山区不畏风雨饥寒,日夜出诊,把医药送上门,行程共达50,里,共完成了67,人次巡迴医疗任务。其中抢救了名危重病人的生命,对1,名病人施行了手术治疗,培训了名不脱产的卫生员和接生员,收容名病人就近住院治疗。他们为了抢救病人,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又好又省地治疗了农村中许多常见病,使许多危重病人摆脱死亡,许多盲人重建了光明。
6月1日,医院实行全日制门诊,门急诊工作量不断增加,根据一切为病人着想、方便病人就诊的原则,门诊部全方位改进工作,实行部分批价、记帐走出门和制度改革;检验科为了提高检验质量和准确率直接供给病人合乎要求的标本容器;在减轻病人负担方面,坚持少花钱、多治病、治好病。门诊基本消除了挂号、记帐、取药的排队现象。
年,全年完成门诊病人的治疗工作量达,人次,比上一年增加27.6%。门诊急诊人数9,人次,比上一年增加20.2%。住院病人完成6,人次,比上一年增19.6%。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如削减课时,试行小班教学,实行了班主任制和农村现场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在科研工作中对危害农民健康较严重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得到重视,如皮肤真菌病的防治研究,骨折与和机制和加速骨折愈合的研究,几种常见关节病的研究,砂眼病毒猴体实验研究,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低温体外循环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实验研究,冠状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防治研究,泌尿系结石的治疗研究,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的技术如何在农村中推广的研究等均取得一定成绩。全年共撰写论文54篇。并在临床上总结了不少有现实意义的病历分析。在新技术新疗法方面开展1.内科对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实行了气融疗法,对感染性休克采用可人工冬眠和阿托品注射治疗法;2.理疗科开展了蒸气电疗法,对许多慢性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神经外科开展了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泌尿外科对双例肾动脉狭窄性大动脉炎,进行了脾肾动脉吻合术,获得成功;5.口腔科开展了深部颈淋巴结核根治术,以及巨大舌腺瘤的切除术均获得良好疗效;6耳鼻喉科对一例喉癌病人实行全喉切除,并开展了上颌骨全切除手术;7.麻醉科施行针刺麻醉在肺手术中的应用;8.胸外科开展了肺动静脉瘘肺叶切除术,食管憩室切除,狭窄性心包炎左胸切口加胸骨横断法,食管瘤进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法,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手术,二尖瓣狭窄施行双进扩张分离术等。
60年代初至“文革”前期,医院科学技术发展较快,内科、普外科、胸外科、矫外科、泌外科、神经内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放射科、麻醉科、化验室、同位素室等科室新技术的开展达50多项,各项新技术检查如心导管、心电图、心音图、基础代谢、内分泌、肝功能、病理检验、脑电波等已较普遍开展。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