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了!”这段时间,不少年轻妈妈们这样感慨着。调查发现,近期的小儿发烧患者比前两个月有所增加,难道真的是“天气越热,孩子越容易发烧”?儿科专家说,这段时间,儿科咽喉部炎症高发,包括扁桃体炎、疱疹性咽颊炎以及手足口病等,其中,高烧成为这批患儿的普通症状。专家表示,夏季小儿发烧患者相比冬天确实会多一些,这是由于天气炎热,很多家庭长时间开着空调,这样的就容易导致室内外温差变大,孩子出汗后受到冷气的刺激,以及在封闭环境下,空气质量差,细菌滋生,这些都容易诱发咽喉部炎症的出现。
医院儿科咽喉部炎症高发
5日上午,市民王女士接到幼儿园老师电话,在幼儿园每天例行检查中发现,4岁的女儿甜甜嗓子发红,建议先把孩子领回家观察休息。当天晚上,甜甜开始发烧,量体温显示39.3度,王女士当晚给孩子服用了退烧药。第二天上午,王女士便带医院,医生诊断是细菌性扁桃体发炎。
无独有偶。这几日,不足2岁的乐乐生病可让妈妈焦心坏了。“孩子发高烧接近40度,一度量出40度以上,孩子烧的趴在大人身上一点精神也没有。”妈妈刘女士说,吃了退烧药后体温也没明显下去,退到38度多,孩子精神能好一些,但是很快温度就又上去了。去医院检查,乐乐的咽部有两个小疱疹,医生诊断是疱疹性咽颊炎。
医院儿科了解到,这段时间,幼儿咽喉部炎症高发,前来就诊的患儿基本都是扁桃体发炎、化脓性扁桃体发炎、疱疹性咽颊炎、手足口病,并且几乎全部患儿伴有高烧。
低龄患儿易出现高热惊厥
据了解,高烧成为这段时间儿科患儿的普遍症状,有的低龄患儿还因此出现高热惊厥。
医院儿科主任韩峰主任介绍,现在夏季散热不好,患儿体温上升太快,导致高热惊厥,多发生在3岁以下的孩子。具体表现是孩子突然全身抽动,会出现昏睡、呼之不应,眼睛上视或直视。韩峰主任提醒,一旦孩子出现这样的症状,医院。
韩峰介绍,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于学龄前的婴幼儿,门诊中从六七个月大的婴儿到六七岁的幼儿都有。患儿会出现高热,并伴有嗓子疼的情况,发病2日内舌根处的咽后壁会出现白色小疱疹,随后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从而患儿会因此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婴儿则会流口水。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其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如果家长遇到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医院就诊。在门诊中发现,许多患儿会合并细菌感染,使口腔内小疱疹变成脓疱,病情加重。”韩峰主任介绍说。
烧退了,并不等于“病好了”
韩峰还特别提醒说,孩子生病后一定要多休息、多喝水,配合治疗至病情彻底痊愈。临床上,就有孩子没好利索,家长不注意防护导致再次发病的情况。
上个周,5岁的航航得了化脓性扁桃体炎,持续高烧3天,第4天开始航航退烧了,家长之前因为孩子高烧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了大半。两天后,家长和孩子也都觉得“好了”,这时孩子非吵着出去玩,家长觉得没什么问题了,就让他下楼跟小区里小伙伴们尽兴玩了一晚上,期间出汗受凉,当天晚医院。
“扁桃体发炎的患儿并非退烧就是完全好了,退烧只是说病情在好转,还要结合孩子的咽喉情况,没有发红、脓点完全消失才能说彻底好了。”韩峰建议,家长最好再去复查一下,让医生判断病情痊愈。
据了解,这几种疾病高发跟时下天气气候有关。“现在白天挺热,但是早晚还是有些偏凉,所以孩子容易受凉,免疫力低的情况下就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入侵。医院儿科主任韩峰主任提醒家长,夏季各类病毒、细菌极易滋生,尽量少带孩子去超市、商场、电影院等通风不好的公共场所。平时家中多开窗通风,孩子要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充足的睡眠,增强免疫力。
另外,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家中有患儿,要及时就医,并注意进行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孩子。同时,夏季也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多半是饮食不干净,也有胃肠道比较敏感导致。家长要注意儿童饮食卫生,如果出现发烧、呕吐等现象及早带孩子就医。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