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聚会增多,小编提醒您:酒桌上不要给正在吃药打针的人劝酒,用药者更别碍于面子硬喝。他提醒说,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痢特灵、双胍类和磺脲类降糖药等药物,在用药期间或停药2周内均不能饮酒,白酒和啤酒都不可以,含乙醇的食物、饮料也不要碰。
以下就是一个例子:
48岁的李先生在一家公司当会计,近日因感冒继发感染了肺炎,医院肾病内科。医生特地叮嘱他,在头孢治疗期间,千万不要喝酒。23日下午,医院来探望他,很长时间没见了,李先生非要请他们吃饭。晚上7点,李先生一回到病房就跑去找管床医生陈伟栋,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走路像在踩棉花。
陈伟栋发现他面色潮红,情绪亢奋,身上还有酒味,追问之下得知,饭桌上同学们要了几瓶啤酒,想着不是白酒,忍不住喝了两杯。马上利尿醒酒!没想到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出现嗜睡、胡言乱语等严重的症状。
24日凌晨2点,神经内科住院总医师魏东生前来会诊。“-7等于几?”面对医生出的考题,李先生花了半分钟才答出“93”,“那93-7等于几?”李先生想了半天也答不上来,双脚不停地发抖。很可能是“双硫仑样反应”!在魏东生的建议下,立即给予补液、激素治疗。直到5个小时后,李先生才慢慢转醒。
↑↑↑往下滑动可查看全部
陈伟栋解释,酒精达到体内后分解成乙醛,乙醛在肝内代谢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有些药物如头孢类抗生素、双胍类降糖药等会抑制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导致乙醛无法正常代谢而蓄积在体内导致乙醛中毒,出现双硫仑样反应,轻则脸色潮红、恶心呕吐等,严重者甚至可出现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意识丧失、惊厥等危及生命。
央视《是真的吗》栏目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服用头孢类抗生素饮酒后有发生猝死危险?
对此,中国人民医院王虎军证实:注射、吃完头孢类药物再饮酒,最严重后果是死亡,主要症状是面部发红、头痛、恶心、呕吐,严重可导致心跳过速、心衰、急性心梗,危及生命。
为什么服用抗生素期间喝酒会引发这么严重的后果?
这要从酒精在人体的代谢过程说起。酒精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乙醇在人体里会先分解成乙醛,然后,在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乙醛再分解成为乙酸,然后再变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乙醛是有毒性的物质,如果蓄积在体内,会出现面部潮红、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头晕、恶心、呕吐等醉酒症状。
如果饮酒后服用抗生素,尤其是头孢类、甲硝唑类,可引发面部潮红、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头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这些药和酒同服很危险!!
感冒药+酒=肝衰竭▼
吃感冒药时喝酒,会增加肝脏衰竭的风险。
头孢类+酒=毒药▼
头孢类抗生素加酒就等于毒药,同服可导致全身皮肤潮红、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胸闷、心悸、视觉模糊、腹痛、腹泻、气急、出汗等症状,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急性心衰、心肌梗死、休克等严重症状。
用药者饮酒后5~10分钟即可发病,反应持续30分钟至几个小时,严重者甚至会致命。
降压药+酒=低血压休克▼
服用利血平、卡托普利、心痛定、硝苯地平、肼苯达嗪、地巴唑等降血压药期间如果喝酒,可能引起血管扩张,从而出现低血压性休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抗心绞痛药+酒=头痛、休克▼
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及硝苯地平等抗心绞痛药物,如果在服药期间饮酒,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骤降甚至休克。
解热镇痛药+酒=消化道出血▼
解热镇痛药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如果服用该类药物时大量饮酒,可使胃肠道黏膜受到药物和乙醇的双重刺激,甚至引起消化道溃疡或出血。
降糖药+酒=低血糖休克▼
在使用优降糖、降糖灵、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二甲双胍、胰岛素等降血糖药期间,不能同时饮酒。
两者相遇,可引起头昏、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性休克,危及生命。
安眠药+酒=一条人命▼
安眠药与酒同服,可使人反应迟钝、昏睡,甚至昏迷不醒,呼吸及循环中枢也会受到抑制,出现呼吸变慢、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抗过敏药+酒=嗜睡昏迷▼
苯海拉明(如强太敏)、氯苯那敏(如扑尔敏)、赛更啶等与酒同服,可引起嗜睡、精神恍惚、昏迷。因此,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期间应忌酒,否则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在服药期间以及停药后的两周内都不要饮酒,还要注意避开一些含有酒精成分的食品或药物,如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气水、含酒精饮料等。
本周热读:
喝酒御寒取暖是谣言?到底吃什么能御寒肝病先上脸,警惕肝脏发出的什么“求救信号”?喉咙发炎、有痰咳不出?不妨试试这招!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