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仁教育,专注江西专升本
年考试大纲
《断层解剖学》专升本《断层解剖学》考试大纲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2版《断层解剖学》为依据,确定为江西中医药大学断层解剖学科目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断层解剖学》科目要求考查考生对断层解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识别记忆、熟悉和运用情况,具体要求如下:
A.掌握:指人体各个部位的重点内容等,例如:头中部横断层特点、头部冠状断层和矢状断层特点、肺外形、肺内支气管、肺段、肺动脉及静脉等,是考查考生的主要出题部分,题量最多。
B.熟悉:指人体各个部位中内容较多较广较细,有限的时间内不易快速掌握、记忆的内容,例如:脑池的位置、纵隔分区、间隙及其内容物等,是考查考生的次要出题部分,题量相对较少。
C.了解:指人体各个部位中较难理解记忆,较少在授课中提及或讲授的内容,例如:颈部的冠状和矢状断层、腹部的矢状、冠状断层等,是考查考生的最少部分,题量最少。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断层解剖学》考试范围包括医学影像、临床、口腔、基础、预防等专业开设的断层解剖学课程,主要测试相关专业类学生对断层解剖学课程中关于断层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一、绪论
(一)知识范围
1、掌握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定义。
2、掌握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3、了解断层解剖学的历史、现状、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
(二)考试要求
1、断层解剖学的定义。
2、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断面与断层、横断层、矢状面、冠状面、回声、CT值、空间分辨力与密度分辨力、窗位与窗宽、伪影、T1与T2加权像等的定义及其理解运用。
3、断层解剖学学习方法特点。
二、头部
(一)知识范围
1、掌握头部的标志性结构与常用基线,掌握脑的外形和脑的内部结
构。
2、掌握脑室位置及形态,熟悉脑池的位置。
3、掌握脑的动脉主要分支、行径和分布,了解脑的静脉。
4、掌握头中部横断层特点。熟悉头下部横断层特点。了解头上部横断层特点。
5、掌握头部冠状断层和矢状断层特点。
(二)考试要求
1、头部标志性结构,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大脑的外形、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及分叶。
2、各脑室的位置、形态及其交通,脑的各层外包膜、脑池的位置。
3、脑的供血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分布特点,大脑上外侧浅静脉分组情况。
4、头部各横断层、冠状断层、矢状断层关键解剖结构及特点。
三、颈部
(一)知识范围
1、掌握颈部的标志性结构,熟悉颈部器官的配布规律,颈部断层解剖结构的特点。
2、掌握咽和喉的位置、构造及腔内结构。
3、掌握颈部横断层解剖上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4、了解颈部的冠状和矢状断层解剖上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二)考试要求
1、颈部的标志性结构,颈部的各层筋膜、筋膜间隙及其内容,颈部主要神经血管配布规律,颈部横断层解剖结构及特点。
2、喉的应用解剖、喉软骨、喉内间隙、喉腔分部、喉腔内主要结构、喉的断层解剖。
3、颈部各连续横断层解剖。
四、胸部
(一)知识范围
1、掌握胸部标志性结构,熟悉纵隔分区、纵隔的间隙及其内容物。
2、掌握肺外形、肺内支气管、肺段、肺动脉及静脉。
3、了解胸腔脏器淋巴结的位置。
4、掌握胸部横断层肺段、心、大血管、食管、气管、胸膜隐窝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5、了解胸部冠状断层和矢状断层上主要器官的形态(心、肺、气管、食管)、位置和毗邻关系。
(二)考试要求
1、胸部标志性结构、胸骨角的标志性意义,纵隔的分区及各分区内容物。
2、胸部各横断层的主要解剖结构及特点。
3、肺的应用解剖,肺内支气管,左、右肺段的具体分段,左、右肺动脉的具体分支及左、右肺静脉的具体属支,肺内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的相对位置关系,肺门、第二、三肺门的位置及出入结构,肺门横断层解剖的一般规律。
4、心的位置、外形及毗邻。
5、纵隔淋巴结的分区。
6、胸部冠状断层和矢状断层上主要器官的形态(心、肺、气管、食管)、位置和毗邻关系
五、腹部
(一)知识范围
1、掌握腹部重要平面,腹腔内网膜、系膜、韧带、皱襞,腹膜腔的分区。
2、掌握肝的形态、肝内管道、胰的形态和位置。熟悉腹膜后间隙。
3、掌握上腹部的横断层器官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如肝、胃、胆、胰、肾、脾、十二指肠、大血管)。
4、掌握肝叶和肝段。
5、了解下腹部横断层上肠管的位置。
6、了解腹部的矢状、冠状断层解剖上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二)考试要求
1、腹部的重要平面,腹腔内网膜、系膜、韧带、皱襞,腹膜腔的分区。
2、腹部各具体横断层的解剖。
3、肝的形态结构,肝段及具体分段方法,各肝门的定义及位置、出入结构,肝管、肝的动脉、肝的静脉及三大肝静脉与下腔静脉的方位关系。
4、腹膜后隙的分区与内容。
5、腹部的矢状、冠状断层解剖上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六、盆部
(一)知识范围
1、掌握盆部的标志性结构,了解男女性盆腔横断层、冠状断层和矢状断层上盆腔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2、了解卵巢和子宫的连续横断层解剖。
3、了解盆壁结构和盆腔内陷凹的位置。
(二)考试要求
1、盆部的标志性结构。
2、男女性盆腔横断层、冠状断层和矢状断层上盆腔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3、卵巢和子宫的连续横断层解剖、盆壁结构和盆腔内陷凹的位置
七、脊柱
(一)知识范围
1、熟悉脊柱区基本结构。
2、掌握脊柱区颈段、胸段和腰骶段横断层解剖学上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二)考试要求
1、脊柱区的分段、标志性结构及椎平面定位。
2、脊柱的分部及各部的主要结构。
3、脊柱区各断层解剖结构及其特点。
八、四肢
(一)知识范围
1、熟悉四肢的标志性结构。
2、熟悉臂部、肘部、前臂部、手部、股部、膝部、小腿部断层解剖上骨、肌群、大血管和主要神经的位置和毗邻。
3、掌握主要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构成、特点及各断层解剖上骨、韧带、关节内软骨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二)考试要求
1、四肢的标志性结构及其肌与血管神经的配布规律。
2、臂部、肘部、前臂部、手部、股部、膝部、小腿部各断层解剖上骨、肌群、大血管和主要神经的位置和毗邻。
3、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的构成、特点及各断层解剖上骨、韧带、关节内软骨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Ⅲ.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笔试、闭卷。
2.试卷分值:分。
3.题型比例:选择题60%;简答题40%。
4.内容比例:掌握的内容约60%;熟悉的内容约35%;了解的内容约5%。
5.难易比例:难﹕中﹕易=1﹕4﹕5。
《经络腧穴学》专升本《经络腧穴学》考试大纲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1.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2.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四经脉的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3.掌握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4.熟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及分布、
作用特点。
5.熟悉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
6.掌握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第二章腧穴概述
第一节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1.掌握腧穴的分类。
2.了解腧穴的命名。
第二节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
1.掌握腧穴的作用。
2.熟悉腧穴的主治规律。
第三节特定穴
掌握以下特定穴的定义、分布及其主治特点。
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交会穴
第四节腧穴定位法
1.掌握体表标志法。
2.掌握骨度分寸法。
第三章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学术发展
第一节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
了解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经络腧穴学术的历史发展
了解经络腧穴学术的历史发展
中篇经络腧穴各论
第四章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手太阴经络
1.掌握手太阴经脉循行。
2.熟悉手太阴络脉循行。
3.了解手太阴经别、经筋循行。
4.熟悉手太阴经脉病候。
第二节手太阴腧穴
掌握以下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及其属何特定穴:
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第五章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手阳明经络
1.掌握手阳明经脉循行。
2.熟悉手阳明络脉循行。
3.了解手阳明经别、经筋循行。
4.熟悉手阳明经脉病候。
第二节手阳明腧穴
掌握以下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及其属何特定穴:
商阳,三间,合谷,阳溪,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迎香。
第六章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足阳明经络
1.掌握足阳明经脉循行。
2.熟悉足阳明络脉循行。
3.了解足阳明经别、经筋循行。
4.熟悉足阳明经脉病候。
第二节足阳明腧穴
掌握以下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及其属何特定穴:
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梁门,天枢,归来,伏兔,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厉兑。
第七章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足太阴经络
1.掌握足太阴经脉循行。
2.熟悉足太阴络脉循行。
3.了解足太阴经别、经筋循行。
4.熟悉足太阴经脉病候。
第二节足太阴腧穴
掌握以下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及其属何特定穴。
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第八章手少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手少阴经络
1.掌握手少阴经脉循行。
2.熟悉手少阴络脉循行。
3.了解手少阴经别、经筋循行。
4.熟悉手少阴经脉病候。
第二节手少阴腧穴
掌握以下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及其属何特定穴:
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第九章手太阳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手太阳经络
1.掌握手太阳经脉循行。
2.熟悉手太阳络脉循行。
3.了解手太阳经别、经筋循行。
4.熟悉手太阳经脉病候。
第二节手太阳腧穴
掌握以下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及其属何特定穴:
少泽,后溪,腕骨,养老,支正,肩贞,天宗,颧髎,听宫,小海。
第十章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足太阳经络
1.掌握足太阳经脉循行。
2.熟悉足太阳络脉循行。
3.了解足太阳经别、经筋循行。
4.熟悉足太阳经脉病候。
第二节足太阳腧穴
掌握以下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及其属何特定穴:
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次髎,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山,飞扬,申脉,京骨,至阴。
第十一章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足少阴经络
1.掌握足少阴经脉循行。
2.熟悉足少阴络脉循行。
3.了解足少阴经别、经筋循行。
4.熟悉足少阴经脉病候。
第二节足少阴腧穴
掌握以下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及其属何特定穴:
涌泉,然谷,太溪,大钟,照海,复溜,俞府。
第十二章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手厥阴经络
1.掌握手厥阴经脉循行。
2.熟悉手厥阴络脉循行。
3.了解手厥阴经别、经筋循行。
4.熟悉手厥阴经脉病候。
第二节手厥阴腧穴
掌握以下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及其属何特定穴:
天池,曲泽,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郄门。
第十三章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手少阳经络
1.掌握手少阳经脉循行。
2.熟悉手少阳络脉循行。
3.了解手少阳经别、经筋循行。
4.熟悉手少阳经脉病候。
第二节手少阳腧穴
掌握以下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及其属何特定穴:
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天井,肩髎,翳风*,耳门,丝竹空。
第十四章足少阳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足少阳经络
1.掌握足少阳经脉循行。
2.熟悉足少阳络脉循行。
3.了解足少阳经别、经筋循行。
4.熟悉足少阳经脉病候。
第二节足少阳腧穴
掌握以下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及其属何特定穴:
瞳子髎,听会,率谷,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京门,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足窍阴。
第十五章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足厥阴经络
1.掌握足厥阴经脉循行。
2.熟悉足厥阴络脉循行。
3.了解足厥阴经别、经筋循行。
4.熟悉足厥阴经脉病候。
第二节足厥阴腧穴
掌握以下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及其属何特定穴: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曲泉,章门,期门。
第十六章奇经八脉
第一节督脉
1.掌握循督脉行分布。
2.熟悉功能与病候。
3.掌握以下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及其属何特定穴:
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哑门,风府,百会,上星,素髎,水沟。
第二节任脉
1.掌握任脉循行分布。
2.熟悉功能与病候。
3.掌握以下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及其属何特定穴:
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下脘,中脘,膻中,天突,廉泉,承浆。
第三节冲脉
1.熟悉循行分布。
2.熟悉功能与病候。
第四节带脉
1.熟悉循行分布。
2.熟悉功能与病候。
第五节阳蹻、阴蹻脉
1.熟悉循行分布。
2.熟悉功能与病候。
第六节阳维、阴维脉
1.熟悉循行分布。
2.功熟悉能与病候。
第七节奇经八脉的综合作用
1.熟悉统领、联络作用。
2.熟悉溢蓄、调节作用。
第十七章奇穴
第一节头颈部穴
了解头颈部奇穴定位及主治。
第二节胸腹部穴
了解胸腹部奇穴定位及主治。
第三节背部穴
了解背部奇穴定位及主治。
第四节上肢部穴
了解上肢部奇穴定位及主治。
第五节下肢部穴
了解下肢部奇穴定位及主治
更多考试大纲扫描上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