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确定气道处理的目标——建立气管插管通气方式。这是手术要求决定的,即使调整方案,也要以保证氧合条件下进行气管插管为目的(喉罩通气条件下不能完成手术),如果出现插管失败,只能选择唤醒患者清醒插管或气管切开;如果出现能插管也不能通气的情况,必须紧急环甲膜穿刺。直接在清醒镇静、保留自主呼吸、表面麻醉下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是该患者最安全的选择,但这不符合患者的要求,麻醉科也未配备有纤维支气管镜。
其次,重新进行仔细的术前体检评估和预测——评估面罩通气困难、困难插管、困难声门上通气道通气的可能性。
气道评估是建立一个考虑到患者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策略,而不是仅仅针对直接喉镜插管。体检的结果为牙齿整齐,没有残缺和活动,上下切牙间距离5.2cm,张口仅见其软腭,甲颏距离5cm,头部后仰达70°。肥胖和颈部活动受限是导致DI和(或)插管失败的最常见解剖因素[21]。肥胖患者中伴有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及呼吸减弱综合征的患者更易出现呼吸道的解剖改变。此类患者典型的气道解剖学和生理学改变主要包括咽后壁脂肪组织堆积并向周围延伸导致咽腔狭窄;下咽部脂肪堆积不但阻塞上呼吸道,而且妨碍喉镜检查者的视线;气管前脂肪组织堆积使舌骨后移导致会厌过度遮盖声门,妨碍喉镜暴露声门;在咽腔缩小的基础上,咽部长轴由左右径转为前后径;咽部前方肌群(鼻咽部的腭帆张肌、口咽部的颏舌肌、喉咽部的舌骨肌)扩张效果减弱导致打鼾,也就是说,外部脂肪组织压迫和内部多余脂肪塌陷易导致上呼吸道梗阻。根据已知的面罩通气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声门外工具(extraglotticdevices,ECD)通气困难的预测参数和该患者的查体情况,Steven认为发生面罩通气困难的可能性比较大,气管插管的有一定困难但还需通过喉镜下窥喉进一步诊断(因为文献对肥胖与困难插管之间的相关性并没有定论),属已预料到的困难气道;短时喉罩通气困难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通气和氧合基本还是能保证的。
再次,制定优选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方案。
麻醉前气道处理工具准备:Micintosh喉镜,尖端可弯曲的McCoy喉镜,钢丝螺纹气管导管,口咽通气道,一代喉罩,可视硬质纤维喉镜,环甲膜穿刺套装及气管切开器械。与麻醉准备间护士商定Fastrach或CTrach依需要可随时取用。
麻醉前用药:鼾症伴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在轻度到中度镇静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呼吸道梗阻,所以对该类患者不应用任何术前镇静及催眠药物。只是在进入手术间后在严密监护、吸氧、保留自主呼吸的前提下适当应用镇静药物。
术中监测:因无严重呼吸、循环系统失代偿疾病,故采用基本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末CO2监测(证实气管导管在气管内的金指标),鉴于患者要求术中无知晓,拟采用BIS监测;肌松检测。
麻醉诱导:对于可能出现的面罩通气困难,可采取持续预充氧+全麻分步诱导+面罩通气测试方法测试,最大限度减少急症气道出现。
持续至少3min的%氧浓度预充可大大延长非缺氧性呼吸暂停时间,为气道操作赢得时间。氧合血红蛋白在呼吸暂停时去饱和的速度病理性肥胖患者最快并与BMI指数相关,儿童次之,一般患病成年人再次,健康成年人最慢,当琥珀酰胆碱的药效消失时,健康成年人恰好出现低氧血症(SpO2=90%)。
全麻分步诱导+面罩通气测试:全麻分步诱导与快速序贯诱导插管的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在确认能够完成气管插管或面罩通气无困难后再给以肌松药。有预料困难气道者不要采取快速序贯诱导插管。肌松药也以短效肌松药为主要选择对象。面罩通气测试需要注意的是要给以短效而足量镇静的药物使患者充分松弛,以便发现潜在的面罩通气困难,又使呼吸比较容易恢复。Steven决定单纯面罩通气测试困难时,找villa帮忙,面罩通气测试困难+喉镜暴露分级III级或一次插管失败时找Mike帮忙。
制定多个气管插管备选替代方案(主要是依据氧合的情况、工具及相应方法的选择)。
无创:可视硬质纤维喉镜,McCoy喉镜、口咽通气道,Fastrach或Ctrach,一代喉罩(Unique),支气管软镜。
有创:环甲膜穿刺针及气管切开器械。气管插管困难伴喉罩通气困难时采用。
最后,建立术中用药选择和术后管理预案。
麻醉药和肌松药的选择:吸入麻醉药尽量采用不易代谢或无脂肪内蓄积作用的非可溶性麻醉气体如地氟醚;静脉麻醉药尽量采用亲水性且能在体内自动分解的,或是作用效果极短的。因为科里没有配备地氟醚,所以Steven决定选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尼静脉诱导,气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术中维持,诱导肌松药选择罗库溴铵(如果没有罗库溴铵,氯化琥珀胆碱也可行),术中维持采用顺式阿曲库胺,这样可减少术后恢复延迟情况的发生。
拔管时机和标准的特殊性:根据人工气道建立情况和术中情况再进一步决定拔管时机和其它术后管理内容。拔管后体位:semi-Fowler体位(头上抬保持30-45度角)。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