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操着北京口音的男子,发了段抖音视频,内容是关于海鸟免税店的,在港口等提货等了2个多小时,别人的车都上轮渡走了,他还在继续等,为了1万多块钱的免税商品,正在骂娘,声称“就是等到夜里12点,也要他们把东西给我送过来”。男子说:如果你不要这些东西了,就会被他们分掉,千万别傻!
要说出门旅游购物,也很正常,被宰客也很正常。但是这种付了钱拿不到商品的,确实是不应该!
所以,要想出门不被宰客,必须忍住手不要痒。
出门在外买东西,千万记住不要贪图便宜,一贪图便宜就上当,人家一听你是外地口音,不宰你宰谁?反正你买了就走了,不会成为回头客,更不会因为这点事情再找上门来。就如同我们去点菜,人家一听你是外地口音,呵呵,以次充好,不宰你宰谁?
于是,雨后春笋的免税店不断生了出来,年又新增6家,可能总数会突破15家。在机场逛免税店,让等待的时间变得有趣。
免税店果真能够扭转国际旅游鸟的困境吗?果真能够带动共同富裕这个总的目标吗?
看车牌是浙江的,但是男子的口音是北方的,抖音号是“北京豹哥”,看来也是个火爆脾气的哥们,不过这回火爆好像是占理了,还没乱来。
年春节期间,免税店购物超过15亿元。
官方公布春节期间三亚接待了74万游客,人均消费元,全国排名第一。
年春节三亚接待了99.65万客人,旅游收入.85亿元。相对于年来说游客总数减少了25万人,旅游收入减少了70亿元。从人均1万多元降到元。也就是说今年去三亚的74万人,只有28万人是住酒店过夜的,其余的人要么住自己的房子要么住朋友的房子。他们在三亚7天的平均消费是元,平均每天消费元,和在内地的消费水平一样,只是人发生了空间位移。这分明不是出门旅游的消费,就是在家门口的消费。呵呵!
唯一能够给海南带来收入的就要算是免税店了。
但是免税店都是谁开的呢?
很显然,免税店不是你要开就能开的,得有多重手续需要办理,需要各种资格和申报程序。各种品牌商在这里租用柜台,以合作经营模式营业,也就是营业提点模式。比如你购物的元里有30%是贵免税店的,并且商家跟免税店采用的是阶梯式提点合作模式。即销售额在万元按照一定比例提点比如30%,--万元的按照25%提点,1-3亿元的按照20%提点。很多人就要问为啥销售额越多,提点反而越低呢?这就是商业策略,鼓励商家做好服务和品质。当然还有很多种合作提点经营的模式,可以升级模式也可以降级模式,不必去深究。
免税店与商家要实现经营利润,就必须要有利润空间。
既然比国内的价格还便宜,经营方靠什么赚钱?那就是得经营奢侈品、利润空间大的产品,从品牌商到直营店,砍掉中间环节,说白了,就是暴利产品。但是稍微用心你会发现,这些商品的品牌商基本不是工厂店,也就是产品不是品牌商生产的,而是由品牌商输出品牌,由生产商代为生产,也就是常说的“OEM”,来单订单生产。提供经营场地者,拿到了免税特权拍照,就可以画地收费、圈地赚钱。也就是说市场准入机制是特许经营,没有免税店经营牌照,你是没有资格经营免税店的。
比较一下香港免税店和海鸟免税店有什么区别?
区别一:香港免税店直通大陆,交通便捷,客流量大,而海鸟客流量受天气、航班、航船的影响,有一定的季节性,商业主体经营服务成熟
海鸟的地理位置特殊性,具有优势也有劣势,相对于香港来说,香港直通大陆,具有10几亿人之中的0.5%的大市场,通达只需要简单的过关手续,不需要3-4小时的航行等待,海鸟空中飞行也不需要太多的等待。很多人又病垢琼海大桥啥时候通车,啥时候开始建造。前阶段海上大雾,海上交通确实被吐槽了一通,这几天又继续被推上风口浪尖:停航1个小时。管理水平太烂!服务水平太差!
区别二:从经营主体来说,香港是纯商业形式的免税店,更多透露出国际性的商业活动,而海鸟更多透露出政治性的前期招客引流旺场旺客作用
免税店作为海鸟的招客引流旺场手段,无疑是来的比较实惠的对于旅游者来说。但是这一行为是花钱消费行为,本身并不会产生利润和价值,实际是花钱行为不是赚钱行为。香港的免税店属于商业经营过程中逐渐诞生的新的商业形式,为了吸引港外客人而采取的商业集聚效应。两者有本质的不同,看上去都是商业行为,实际上海岛的免税店商业行为,纯粹是为了旺客,不赚钱赚吆喝。而香港的免税店是已经度过了赚吆喝的阶段,形成了真正的免税商业模式,形成合作经营提点经营。
区别三:从税收缴纳主体上来说,中免的税收交给了谁水也说不清楚,而香港的免税店税收交给了港府的相关税收征稽部门,执行严格的税收政策
显然,能够拿到免税店牌照开免税店,不仅仅是凭借财力能够实现的,还要站位正确,政治清楚明白。在这个过程中,免税不是普惠制,不是海南人民当地人可以享受的福利,更不是谁要进入就可以进入的。虽然谁在5年内进入免税,对于入驻海鸟的企业都可以享受免税政策,但是免税店可能享受的是特殊的税收政策。不仅场地可能是特定投资主体投资的,入场承租经营免税店也需要特许进入的,入驻主体和合作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经营提点经营协议,也是按照官方的指导模式进行的。免税店实体建设投资未必是免税店自己投资的真金白银,只是这其中要想跻身其中作为免税商品,则还需要过五关斩六将,输送各种利益,可能才能入围。比入围两院院士难多了。
游客来海鸟购物,在免税店享受免税政策,免税店提点经营过后缴税都缴给谁了,大多数人就不知道了(知道了也没有用),也不见有官方公布。
免税店能够带来海岛的经济繁荣吗?能够带来海鸟的人民共同富裕吗?
难!
在目前的海鸟免税店购物过程中,买了东西就走人,商品还要过关的时候再提取,或者给你快递过去。也就是说当场你拿不到产品,相当于订单式生产。你在免税店购物,只是下了订单,想拿到货物,还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除了正常的物流时间,还有生产订制的时间。当然大多数产品都是生产好的,也有少部分根据客户需求生产下订单。商品和购物者不同步,表面上是为了确保避免一些人钻空子买免税产品,实际上可能存在生产、运输、资金占用等各环节的考量。
海鸟开了15家免税店,就是开了家或者0家免税店,本质上并不会带动共同富裕,从不交税到缴税的变化而已,只是某少数商业载体的商业行为,他们的经营利润和利得归他们所有。所谓风险自担,利润自享,不可能是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目前免税店的功能,前期带着旺场旺客的神操作使命而来,后续还是纯商业的行为,只不过是前期享受到更大的利润空间和免税政策罢了。
按照《旅游经济学》的一些理论来说,这种免税店可以诞生一定比例的目的地经济拉动。比如一个游客花费元住宿,按照目前海鸟的消费水平可能是3-5天的住宿时间,那么他实际上还要花费元左右的吃饭、元左右的交通、元左右的购物、元左右的其他消费。也就是说以某个消费行为的消费量可以乘以5-8倍的消费拉动力,形成5--8倍的消费拉动量。按照海鸟公布的人均消费元来计算,在住、行、购、食、娱等旅行上的比例大约平均为元左右的消费水平(没有计算机票、出行交通的费用支出吗?)。年的人均多元的消费,则可能住、行、购、娱、食等方面消费为每项元左右。
免税店,正是依照这种所谓的“旅游消费拉动理论”而展开设计的。实际上呢,这些旅游者到海鸟的购物行为,并不是特别的需求,有了这个服务内容,自然可能发生消费行为,为非必须消费行为。发展海鸟旅游,推动旅游购物,也算是一个举措。但是目前看来,显然把宝压在了旅游购物上了,这是因噎废食,其他方面的物价高于内陆省市,甚是高于北上广深,旅游经济洼地已经丧失优势。无论对于海鸟政府还是旅游部门、免税店投资主体,都是极其危险的,也是本末倒置的,不从旅游服务、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旅游氛围整体营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很难解决国际旅游鸟的难题的,更难真正找寻到国际旅游鸟的出路。
比如海鸟口的日月广场免税店,停车进去,场面足够大,要找到一个停车位置可能容易,但是购物出来再到下面去找车,就是一个大难题。而机场购物,自然根本留不住客人,至于潭门镇、博鳌镇等还在规划中、建设中的旅游免税店,究竟能不能承担起国际旅游鸟的旺场旺客作用,需要拭目以待。
海南的旅游确实到了需要彻底清理的阶段了,那些占有旅游资源,开展常态宰客的行为,如一些旅游场所和旅行社、的士司机、黄牛拉客等勾结,迷惑旅游者、欺骗旅游者,打着旺场旺客的旗号,打着市场营销的旗号,实际虚增门票、增加旅游者的旅游支出。如三亚的一些旅游场所、购物场所,弄虚作假确实到了令人发指地步。这种杀鸡取卵式的旅游营销,最后害了的还是海鸟自己。因为旅游目的地到处有,可替代产品和资源也到处有。即使国内没有国外也有,所以,那些在海鸟经营旅游和服务的单位和个人,确实需要进行专项清理,甚至扫黑除恶了,才能还海鸟以风清气正,自由贸易港才可能海晏河清,值得去,值得建设,值得发展。否则一地鸡毛、到处宰客,给拉客60%回扣,给旅行社80%回扣的购物黑导游、黑旅行社、黑购物场所们,也该清理了。对于这种准入门槛内的虚增高价、实际卖假货的行为,不仅要绳之以法,更要重罚!否则哉如此下去,确实会令人恶心,心生厌恨,又哪里来的流连忘返呢?
旅游经济学还有一个定律,就是一次愉快的体验会跟3-8个人分享,而不愉快的旅游体验会跟11-17个人诉说。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旅游经济,已经突破这个旅游体验传播规律,如青岛大虾干翻了青岛旅游,丽江黑导游干翻了丽江旅游,云南黑导游干翻了云南旅游,不要让海南的黑门票、黑购物干翻了海南的自由贸易港,不能让免税店干翻了领袖“三个亲自”战略发展指引下的海南的未来,是时候敲响警钟了!
总体来说,免税店不是战略,只是战术,不要弄混了,更不是贸易港的全部内容,充其量算是一颗皇冠上的明珠,并不能真切地带动和带来共同富裕该从杀鸡取卵思维跳出做点人事了!
更多资讯,可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