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本次我们继续头颈部解剖结构的学习,上次学习到头颈部之口腔及其周围结构的第二部分,本次学习喉及其周围结构。
喉是控制着进入和离开气管的通道,喉的肌肉能够开放和关闭气道,也能够调节声襞的长度和紧张度而产生声音。
本次视频整体观察喉的位置和形态、喉和声韧带的软骨,以及其肌肉和其产生的运动,还包括喉前面的舌骨下肌和喉下面的甲状腺。
在此感恩子鱼师兄的转录,让我们的学习更为高效!
———平仁学社针灸领学组
喉的位置和形态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形成喉的支架。
甲状软骨通过甲状软骨膜悬吊在舌骨的下面,在下面,环状软骨与气管的上端相延续。
两旁的套管状的结缔组织即颈动脉鞘包含有头部和颈部的大血管。
气管的后面是食管。
喉的骨骼结构喉的开口叫喉口,喉口几乎直接面向后方。
喉口的前面由会厌软骨形成,两侧由杓状会厌襞形成,杓状会厌襞外侧的深窝称为梨状隐窝。
喉的正中矢状线切开,看到喉壁的重要特征是一个小侧腔,喉前庭,还有上下两个粘膜皱襞,即前庭襞和声襞。
会厌软骨呈叶状,伴随连接在甲状软骨的会厌软骨茎;会厌软骨也与舌骨体相连接。
杓状软骨与环状软骨相关节;向上的突起称为丘,朝前的突起是声带突,有声韧带附着。
杓状软骨朝内的表面与环状软骨相关节,其旁边的突起称为肌突;在其外侧缘前方是宽广的凸面。
丘的顶端被一个面向后方的小角软骨所延长。
杓状软骨的声带突与声襞处于同一水平线。
杓状软骨可以向外侧和内侧移动,也可以旋转大约一个垂直轴;当肌突向后和向前运动时,声带突就发生外展和内收运动。
声韧带和声门移除右侧甲状软骨板,加上声韧带;声韧带在中线处起自甲状软骨,止于杓状软骨声带突的尖端。
声韧带在前面是固定的,在后面是高度可活动的;声韧带的紧张度是受环状软骨倾斜的作用,声韧带之间的缝隙是受杓状软骨旋转的作用。
声韧带不是一个孤立的结构,它是弹性圆锥(纤维膜)的上缘;弹性圆锥附着在环状软骨的上缘,其前部分坚韧地附着在甲状软骨上,形成环甲韧带。
两根声韧带之间的狭窄区域的解剖学名词称为声门裂,它的形状因杓状软骨的运动而极具变化。
当我们平静呼吸时声门(即声门裂)呈棱形,深呼吸时它成一个三角形,说话唱歌时它变成一条缝,屏住呼吸时它完全关闭。
喉的肌肉喉的肌肉有环甲肌、环杓后肌、环杓侧肌、甲杓肌、杓横肌和杓会厌肌等。
环甲肌起自环状软骨的下缘,部分止于甲状软骨的下缘,部分止于甲状软骨板的内面。
环甲肌向上牵拉环状软骨弓,如此运动而向后牵拉杓状软骨使声襞变长而紧张。
环杓后肌和环杓侧肌都会合于杓状软骨的肌突。
环杓后肌起自环状软骨板后面,环杓侧肌起自环状软骨板的上缘。
环杓后肌向后牵拉肌突,旋转杓状软骨因此而开大声门裂;环杓侧肌向前外侧牵拉杓状软骨,因而产生声门裂后部最大的声门的宽度,环杓肌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而开大声门裂。
两块缩小声门裂的两块肌肉是甲杓肌和杓横肌。
甲杓肌起自甲状软骨的内面,止于杓状软骨的外侧缘的前面。
杓横肌横行连于两侧杓状软骨背侧面之间的缺口。
甲杓肌的收缩使杓状软骨向内旋转并向前牵拉,它的作用是使声韧带松弛并使声门裂从前向后变窄;杓横肌的收缩使两块杓状软骨相互靠近,因而关闭声门裂的后部。
两块杓会厌肌起自杓横肌穿过中线,在杓状会厌襞的稍下方向上前方延伸。
甲杓肌、杓横肌和杓会厌肌一起形成关闭喉的一套完整括约肌,我们每一次的吞咽、咳嗽和屏气都要关闭喉,
附着在声韧带上的甲杓肌的内侧部(称为声带肌)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它能给声韧带的紧张度做出精细的调整。
舌骨下肌和甲状腺等上图可见4个甲状旁腺的2个,另外2个甲状旁腺在下方的位置,下图后面观可见4个甲状旁腺。
甲状腺的左叶和右叶通过甲状腺峡连接在一起,其顶端与甲状软骨的下缘齐平,甲状腺峡的顶端与第3气管软骨环齐平。
甲状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实际上是一块连续的肌肉。
甲状舌骨肌起自舌骨体的后面,止于甲状软骨的斜线上;胸骨甲状肌同样起自斜线,在胸骨上端后面向下走行,止于胸骨后面。
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均起于舌骨体的下缘相邻的位置。
胸骨舌骨肌直接在中线附近向下走行,止于胸骨后面;肩胛舌骨肌向下外侧和后方走行,它位于颈动脉鞘和下面这里的臂神经丛的前面,穿过斜方肌的下面,止于肩胛骨的上缘。
温馨提示:以上图片点击放大察看更清楚哟!
.针灸基础--头颈部之口腔及其周围结构(二)
.针灸基础--头颈部之口腔及其周围结构(一)
.针灸基础--头颈部之鼻腔周围解剖结构
.针灸基础--头颈部之气道上部周围的骨性结构
.针灸基础--腹部器官之肾脏、膀胱等
.针灸基础--腹部器官之血管
.针灸基础--腹部器官之肝、胰和脾
.针灸基础--面部骨骼和颅底骨骼
.针灸基础--支撑和头部运动结构之颈部肌肉
.针灸基础--支撑和头部运动结构之骨骼韧带
.针灸基础--骨盆和会阴的血管神经
.原来心脏支架是这样支起来的!
.针灸基础--盆腔之肌肉
.异常珍贵的心血管疾病图文详解
.针灸基础--盆腔之骨骼和韧带
.针灸基础--腹部之血管神经
.针灸基础--腹部之肌肉肌腱
.针灸基础--腹部之腹部骨骼
.肾结石的形成与防治
.针灸基础--腹部之腹部骨骼
.针灸基础--胸腔之胸部血管神经
.针灸基础--胸腔之胸部肌肉
.针灸基础--胸腔之胸廓的骨骼
99.手太阴肺经之井穴少商穴
98.针灸基础--腹部器官之胃肠道
97.针灸基础--背部肌肉及椎管内容物
96.针灸基础--内脏解剖之肺
95.针灸基础--脊柱椎骨及结构
94.针灸基础--手部血管神经
93.针灸基础--手部骨骼关节与韧带
92.带上您的身体去旅行(肩部循环)
91.带上您的身体去旅行
90.手少阴心经之合穴少海穴
89.针灸基础--心脏解剖
88.针灸基础--上臂和前臂血管神经
87.手少阴心经之经穴灵道穴
86.针灸基础--肩部肌肉功能解剖学习笔记
85.针灸基础--上臂和前臂肌肉
84.针灸基础--上臂和前臂骨骼关节
83.同学针感集(三十四)(通里、隐白、太白)
82针灸基础--肩部血管与神经
81手少阴心经之络穴通里穴
80.同学针感集(三十三)(足三里、太冲、商阳)
79.同学针感集(三十二)(下巨虚、大钟、养老)
78.针灸基础--肩部肌肉
77.针灸基础--小腿至踝部血管与神经
76.同学针感集(三十一)(鱼际、太冲、阳陵泉)
75.同学针感集(三十)(侠溪、足三里、三阴交)
74.手少阴心经之输穴神门穴
73.针灸基础--肩部骨骼与韧带
72.同学针感集(二十九)(后溪、二间、仆参)
71.同学针感集(二十八)(足三里、关冲、昆仑)
70.同学针感集(二十七)(三阴交、少府)
69.同学针感集(二十六)(承山、液门、内庭)
68.同学针感集(二十五)(鱼际、胆囊、太渊)
67.手少阴心经荥穴少府穴
66.针灸基础--髋股骨血管与神经
65.同学针感集(二十四)(足三里、三阴交、列缺)
64.同学针感集(二十三)(少冲穴)
63.针灸基础--小腿至踝部肌肉
62.同学针感集(二十二)(曲池穴)
61.针灸基础--足部骨骼韧带之二
60.同学针感集(二十一)(涌泉、合谷)
59.针灸基础--脊神经对应的反射区域
58.同学针感集(二十)(三阴交、丰隆、后溪)
57.针灸基础--足部骨骼韧带
56.心经井穴少冲
55.同学针感集(十九)(侠溪、合谷、曲池)
54.针灸基础--足部血管神经
53.针灸基础--髋部肌肉群
52.针灸基础--髋、股部骨骼韧带
49.针灸基础--膝部骨骼和韧带
45.针灸基础--足底肌肉
44.胃经合穴足三里
37.胆经之合穴阳陵泉
33.针灸基础--膝部骨骼肌
31.针灸基础--膝部血管神经
27.肾经之照海穴
26.胆经之经穴阳辅
25.针灸课堂集粹
24.同学精彩分享
23.针灸基础-认识下肢骨骼肌
22.胆经输穴足临泣
21.腕关节解剖
20.胆经荥穴侠溪
19.胆经井穴足窍阴
18.督脉循行
17.任脉循行
16.足厥阴肝经循行
15.足少阳胆经循行
14.手少阳三焦经循行
13手厥阴心包经循行
12.同学精彩笔记
11.足少阴肾经循行
10.足太阳膀胱经循行
9.同学分享
8.手太阳小肠经循行
7.手少阴心经循行
6.足太阴脾经循行
5.足阳明胃经循行
4.手阳明大肠经循行
3.手太阴肺经循行
2.十四经脉之概述
1.学会针灸不是梦(学习开篇)
平仁学社
回归善良本心,结交良师益友
探索生活美好,品味人生真谛
诚邀诚心同道,欢迎各地同学
平仁学社是格物正心(李国栋)老师创立的网络教学平台。其旗下的屯蒙学舍创立于年,致力于平民教育、平民医疗、平民文化服务,旨在让更多的普通人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善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和谐程度的同时改良整体的文化生活氛围。
目前,学社主要设有《论语》、《黄帝内经》、功能解剖、经络、针灸、艾灸、静修、古琴、抄经、工笔菩萨造像、昆曲等课程。
扫描上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