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是一种安全和可靠的手术方式,已成功地用于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与椎板切除加植骨融合和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相比,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操作较简便、所用植入材料较少、手术损伤相对小,术后不影响颈椎活动度等,特别是在减压的同时,保留了颈椎的后方结构。椎板成形术的开门固定方法,包括使用内固定连接片、锚钉等。但这类植入物操作复杂,增加医疗费用。
中国医院骨科的Xin-KuiLi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一项研究,采用单开门丝线悬吊椎板成形术可经济有效地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结果发表于年1月《JournalofOrthopaedicSurgeryandResearch》上。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30例自年1月至年12月行颈后路单开门丝线悬吊椎板成形术的颈椎病患者资料。患者平均年龄58.7岁;随访时间5年以上,平均68月。全部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手术方法为颈椎后正中入路,椎板左侧开门,右侧为门轴,用细磨钻钻头在掀起的椎板上钻眼,取双股10号丝线固定开门的椎板在轴侧关节囊及肌肉附着处(图1)。切除的棘突修剪为骨条植于轴侧。
图1.A、B图为椎管后路单开门示意图;C图为手术中开门后实摄照片。
通过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并计算神经功能恢复率。手术前椎管的前后径为颈椎侧位片上C4椎体后缘中点至棘突基部的距离,手术后则至掀起的椎板基部距离(图2)。结果显示,JOA评分从术前8.5增至术后13.45,恢复率为58.2%。术前颈椎椎管前后径平均为13.22mm,术后平均为31.23mm,椎管前后径扩大率为.23%。随访期内,开门的椎板始终稳定,无患者行再次开关门手术(图3)。
图2.颈椎椎管后路单开门丝线悬吊椎板成形术后随访CT图像。
该研究表明,对于多节段颈椎病的患者,后路单开门丝线悬吊椎板成形术安全易行,手术时间平均1.5小时。与文献报道的其他开门方法比较,增加了椎管扩大率。
图3.A图为术前MRI;B图为术后复查MRI;C图为术后5年随访MRI。B图到C图出现的变化机制是,椎间盘髓核为免疫赦免组织,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可引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在多种自身抗体及免疫细胞参与下,突出的椎间盘可被缓慢吸收。
作者指出,操作熟练的手术者,从划皮至开门结束,一般只需1小时左右。简单易行,既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避免了钢板融合带来的颈部僵硬的痛苦;又不需要置入物,降低了费用,减轻了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医院寿佳俊编译,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