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胃内容物反流也会影响嗓音吗?
胃内容物经过食管逆向反流到咽喉部引起的一系列病变称为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表现为咽部不适、异物感、清嗓、声音嘶哑等情况,没有特定的表现,只有近一半的人表现有反酸、打嗝的情况,故有学者称之为无症状反流,大多数患者、甚至一部分医务工作者对此病缺乏认识,造成病情延误,目前一些影响大众健康的严重疾病,比如喉癌、喉狭窄、难治性哮喘、慢性咳嗽、睡眠呼吸暂停均和此疾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有学者认为临床大于50%的反复声嘶、声音容易疲劳的患者发病原因与咽喉反流疾病有关,医院检查时往往被诊断为咽喉炎、用嗓过度等,进行了声音休息、口服药物抗炎治疗、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等治疗方法,疗效不佳,浪费医疗资源。
胃食管反流影响声音的原因是由于酸性的胃液和胃蛋白酶对喉粘膜粘膜的直接和间接的损伤,从而导致炎症的发生,引起发音器官喉粘膜充血、肿胀、增生肥厚、分泌物增多,影响了发音功能。除了声音嘶哑,还可表现为莫名原因的音色改变、发音费力等情况。
该疾病的诊断除了咽喉不适、清嗓、声音改变、咽部异物感这些常见症状外,常规做喉镜检查,若发现典型症状—喉后部肿胀增生、充血红斑、水肿等情况,在除外呼吸道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道过敏性炎症、内分泌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感染性疾病外,可以初步临床诊断。确诊该病需要做24小时食管PH检测及食管测压,但医院装备不普及,患者接受检查时有一定的不舒适性,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目前推荐的诊断流程是有相关症状、使用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SI),当评分≥13分,和/或反应喉镜检查所发现体征的反流体征量表评分≥7分,即可初步诊断,然后可以开始治疗,疗程2个月。如果疗效好,症状改善明显,疗程结束时逐渐停药,具体请尊医嘱;如果疗效不好,建议做24小时食管PH检测及食管测压,根据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碱性反流、弱酸反流等情况,必要时行胃食管镜除外器质性胃食管疾病,如食管憩室等,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具体的治疗方法:病情较轻的患者采用饮食习惯的改变,比如慎食甜食、高脂饮食、浓茶咖啡等,改变睡前饮食习惯等即可,急性期可采用半卧位睡眠姿态。中等程度的除采用上述方法外,还应该采取药物治疗,目前推荐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足量足疗程,疗效不显著时可加用H2受体阻滞剂,建议睡前服用,以改善疗效。治疗期间避免过度用声,适度的声音休息,禁止大声喊叫、语速过快等喉部紧张的不良发声行为。
总之,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造成的咽喉反流性疾病科可以导致声音的改变,比如声音嘶哑、发音疲劳,超过一半的至耳鼻喉就诊的患者,存在这样的原因,由于症状体征的多样性、检查方法的局限性、患者的依从性以及知识的普及诸多因素的制约,诊治工作还面临一定挑战,但目前经过国内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已经在年推出了“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这对于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有助于知识的推广及诊治工作的规范化,使广大患者受益。
李革临感谢支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