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错的我们要改过来,书上没有的我们要写进去。
——汪忠镐
背景:
胃食管反流病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常见病高发病,在欧美抗反流手术已成为胃肠外科的常规手术,符合抗反流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手术率高,很多胃肠外科医生可熟练实施该手术。然而目前我国典型胃食管反流病易于识别并绝大多数处于内科治疗状态,极少数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医生和患者对于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的认识率非常低,且可规范化熟练掌握腹腔镜抗反流手术的医生则更为稀少。
汪忠镐院士于年在美国接受了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成功治愈了自身的反流性哮喘后,于年将该抗反流术式引入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的胃食管反流病科(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目前已成功实施余例,居中国首位,在总结国内外的GERD外科治疗经验的同时不断思考和改进,已成熟掌握胃食管反流病的疾病特点、准确诊断和内外科规范化治疗,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提供可靠的诊疗模式。
通过我国抗反流外科手术专家数十年的努力,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终于得到医学教育部门的肯定,故邀汪忠镐院士主笔《外科学》的胃食管反流病这一章节。从此医学生可以从本科阶段就认识到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是外科疾病,从而可大大提高了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能力,造福更多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
胃食管反流病.《外科学》第9版.第27章.第4节.P(全文)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口腔、咽喉、气管和(或)肺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又称胃食管气道反流综合征。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在10%以上,在欧美可达20%以上,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非常多样。消化系统症状较典型,包括反酸、反食、胃灼热、嗳气、胸痛和吞咽困难等;但食管外症状易被误诊为呼吸成耳鼻喉等疾病,包括咽炎、鼻炎、中耳炎、声音嘶哑,鼾症、牙腐蚀、口腔异味,尤其是咳嗽、哮喘、胸闷气短、憋气、喉痉挛以至室息等。并发症包括食管炎、食管狭窄、出血、Bairett食管、食管腺癌以及某些气道炎性病变和肿瘤。
该综合征可分为4期:胃食管期(A期)、咽喉期(B期)、口鼻腔期(C期)和喉气管期(D期)。
较轻症状每周出现2天或以上,中、重度症状每周出现1天以上。胃镜显示示贲门松弛、食管裂孔疝(上消化道造影或CT)或有明确的胃食管反流病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狭窄、Barrett食管等),和(或)反流监测阳性,和(或)质于泵抑制剂沴断性治疗有效,则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
约50%的食管反流病应考虑以慢性病管理,70%以上的病人抑酸等内科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约30%~35%的胃食管反流病可视为外科疾病。
手术适应证:①内科洽疗失败:症状控制不理想、抑酸药不能控制的严重症状或存在药物副作用;②药物治疗有效但需要长期维持治疗:包括要求改善生活质量、不愿长期服药或认为药物治疗代价较大的;③有胃食管反流病并发症(如Barrett食管、LA-B以上食管炎、消化性狭窄等);④存在明显反流相关症状和疝相关症状的食管裂孔疝;⑤有慢性或复发性食管外症状和并发症:包括反流性哮喘、咳嗽、耳鼻咽喉症状、喉痉孪和误吸等。
汪忠镐
胃食管反流病.《内科学》第9版.第4篇.食管疾病.第2章.P-(摘选)
对于PPI治疗有效,但需长期维持治疗的病人,可根据病人的意愿来决定是否进行抗反流手术。对于持续存在于反流相关的慢性咳嗽、咽喉炎及哮喘,且治疗欠佳的病人,可考虑行抗反流手术。
董卫国
胃食管反流病和食管裂孔疝(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andHiatalHernia).《克氏外科学》第20版().第42章(摘选)
SurgicalManagement:
外科治疗:
ForpatientswhoexhibitelevateddistalesophagealacidexposureandpersistenttypicalGERDsymptomsdespitemaximalmedicaltherapy,antirefluxsurgeryshouldbestronglyconsidered.Theapplicationoflaparoscopytoantirefluxsurgeryhasdecreasedpatientmorbidityandhospitallengthofstay.Furthermore,severalstudieshaveshownthatLARSiscost-effective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