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武教授简介
医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呼吸内科主任、肿瘤内科主任及职业病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
62岁家住河北的李先生,4月前因主动脉夹层行手术治疗,手术气管插管4天,顺利拔管,术后恢复尚可。2月前,忽然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咳嗽、气喘,活动后尤为明显,医院接受抗感染、平喘等对症治疗,症状无好转,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1月前行胸部CT检查,提示气管上段狭窄,为进一步诊疗转来我院(医院)。
住院后,行气管镜检查,全麻下经口进镜,气管上段声门下气管后壁肉芽肿形成,其下方可见瘢痕狭窄约80%,镜身无法通过。用圈套器套扎肉芽组织后,在瘢痕狭窄处放射状电切后行球囊扩张2次,过程顺利,术后管腔狭窄约30%,患者喘憋缓解。一周后复查支气管镜,气管上段声门下气管后壁再次出现肉芽肿,其下方可见瘢痕狭窄约70%。行球囊扩张2次,术后管腔狭窄约20%,并应用活检钳钳取坏死物,及圈套器套扎增生肉芽,病情好转出院。
术后一个月,患者先后四次复查支气管镜并行球囊扩张及二氧化碳冷冻治疗。治疗后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经验总结:气管插管后可造成气管狭窄,常表现为肉芽肿与瘢痕形成。多数行球囊导管扩张,可达治愈效果。如病情反复,可结合冷冻治疗,以避免管腔再次狭窄,必要时置入可回收覆膜内支架或硅酮支架。
对于溃疡坏死和增生阶段的患者,最好采取定期球囊导管扩张加上气管腔内冷冻治疗,对于管腔狭窄不到原管腔的2/3者,可采取定期气囊扩张,大多数可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前,气管上段狭窄约80%
行球囊导管扩张术
治疗后,气管上段狭窄约20%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