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诊气道管理可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确保通气与氧合,同时初步评估气道情况。
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同时按“CHANNEL原则”初步评估患者气道情况。
第二步:明确气道情况,建立人工气道。
这一阶段明确患者气道情况,按照“降阶梯”的思路进行准备,建议使用气道管理车,以提供立即可取的气道管理设备,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有条件的患者可选择快速诱导插管程序。遇到困难气道时,遵循“优先维持通气与氧合”原则,切忌盲目多次尝试。
人工气道的建立方式遵循“简便、有效、最小创伤”原则,优选可视化技术。详见急诊气道管理临床决策流程(图1)。
(1)CHANNEL原则
C(crashairway,崩溃气道) 崩溃气道是指患者处于深度昏迷、濒临死亡、循环崩溃时,不能保证基本的通气氧合。此时需按紧急气道处置。
H(hypoxia,低氧血症) 急诊气道管理首先需要纠正低氧血症。对于自主呼吸节律尚稳定的患者,可以经鼻导管或面罩进行氧疗;若自主呼吸不稳定或通气氧合情况仍不正常,需给予球囊面罩通气。所有通气均应注意气道开放,避免CO2潴留。以上方法不能纠正低氧血症时,可判断为紧急气道。
紧急气道重点在于尽快建立有效人工气道,按困难气道流程处理,必要时直接选用有创气道技术。
球囊面罩通气:该技术的操作关键是密闭和开放气道。若单人操作时通气不满意,则考虑双人加压辅助通气,配合手法开放气道、口咽或鼻咽通气道同时使用,当患者存在误吸和反流风险时应给予环状软骨压迫。
当患者55岁以上、肥胖(BMI>26kg/m2)、络腮胡、无牙、鼾症者易出现困难面罩通气。球囊面罩通气分为四级,1-2级可获得良好通气,3-4级为困难面罩通气(见表1)。
Sellick手法:对于气道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的患者,尤其合并饱腹情况下,建议人手充足时,使用Sellick手法压迫环状软骨来防止反流误吸。使用食指和大拇指下压环状软骨,封闭食道防止反流。需要注意正确动作。该手法至气管插管完成、气囊充气后停止。在环状软骨环使用约20-40N(10N≈1kg)的力量将其压向椎体即可产生足够的压力封闭食道防止反流。部分患者使用Sellick手法时可能影响插管或球囊面罩通气,暂停压迫环状软骨即可。
A(artificialairway,人工气道)对于尚能维持通气氧合的患者,仍需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建立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包括无创气道和有创气道。无创气道包括经口/经鼻气管插管、声门上技术(喉罩等)等。有创气道包括气管切开、环甲膜穿刺/切开等。其中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方法。
气管插管的适应证:不能保护或维持气道;不能有效通气或不能维持基本氧合;根据经验判断患者可能出现上述情况。气管插管的禁忌证:在致命性呼吸衰竭的情况下,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有喉水肿、急性咽峡(喉)炎、气管黏膜下血肿、气管离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N(neckmobility,颈部活动度)常规气管插管需要调整体位至嗅物位,以便于增加插管成功率。但需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