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永安的小文,前不久参加高考体检意外发现胸腔内有异常,对于一个来自农村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小文的父母带她医院进行检查,结果被告知双侧胸腔内均有巨大肿瘤,单侧手术已经很困难,双侧则难上加难,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在当地医生的推荐下,医院胸外三科。
MR图像:双侧胸腔内均有巨大肿瘤
来自福清的老杜,2个月前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并因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虽然挽救了生命,但1个月前出现呼吸急促,经查发现气管上段重度狭窄,稍一活动就感觉气若游丝,因脱不了氧气连大小便都得待在床上,有几次因痰咳不好差点都快断气了。老人的病情让这个家庭再次陷入了绝望。经医生推荐,医院胸外三科,并把全家的希望寄托给了这个年轻的团队。
MR图像:发性骨髓瘤
气管狭窄图像
他们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命运多舛;他们也是幸运的,因医院。
胸外三科医疗团队通过对病情的详细了解、分析,分别为他们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
小文的肿瘤虽然巨大,但是经过初步化验是良性的,可以通过同期手术完整切除;
老杜的气管狭窄虽然属声门下高位气管狭窄,以往治疗方法多为:气管切除、气管切开甚至喉成形等,但凭借对气管镜及相关器械的熟练操作,有希望在气管内镜下将增生的疤痕切除,而不影响他后续骨髓瘤的治疗,这些话语让这位花季少女和饱经沧桑的老者重拾战胜病魔的信心。
经过细致完善的术前检查和多学科会诊后,小文和老杜的手术安排在同一天进行,当天胸外三科共安排了6台手术。
在麻醉科医师的默契配合下,老杜的气管介入手术有条不紊的进行,朱勇主任先用内镜下电切设备切除气管狭窄处瘢痕组织,再用球囊对狭窄处进行扩张,最后用冷冻技术对电切周围进行冷冻,整个过程仅用了半个小时,气管完全恢复通畅。
内镜介入治疗后
小文的手术比预计的困难很多,肿瘤涉及两侧胸腔,而且中间心脏相隔,需分侧进行。肿瘤基底宽大,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紧密,毫无间隙,且瘤体巨大影响手术视野,只好将肿瘤分块进行切除,犹如开山一般,这个过程对操作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十分严格,稍有偏差会造成术中大出血、术后瘫痪等不良后果,此手术历时共6个小时,由陈椿副院长和朱勇主任接力主刀。经过一整天高强度的工作,6台手术顺利完成,医生们离开手术室已是深夜了。
双侧后纵隔肿瘤
医院胸外科医生日常工作的缩影,他们希望为来到这里的每个病人解决病痛,让陷入困境的家庭重新找到希望,这其中既有对高难度手术的挑战,也有对气管介入等新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