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大家都知道三伏天是一年之中,
热、闷、潮的时候。
今年的三伏天在7月16日开始。
很多病人的家长都开始问:
医生,我家宝宝腺样体肥大可不可以贴三伏贴?
医生,我家宝宝过敏性鼻炎可不可以贴三伏贴?
医生,我家宝宝经常感冒、咳嗽可不可以贴三伏贴?
....
下面
让我们先给各位介绍一下...
什么是冬病夏治?
什么是三伏贴?
哪些病用三伏贴效果好呢?
什么时间可以敷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理论,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期间,选用具有辛温、祛寒、通经等功效的药物进行贴敷,以人体背部的脏腑俞穴为主要穴位进行贴敷,达到防病治病目的。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也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冬病夏治
是指在秋、冬季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一类疾病。这些疾病发生的根本,在于寒湿伏邪和阳气受损。
是指在夏季藉自然界的旺盛阳气和人体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内服、外敷或食疗等中医传统方法,生发人体内的阳气,培本固元,驱除体内之寒邪,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其在秋、冬季节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所谓冬病夏治是指夏季最热的三伏天期间,人体的阳气最盛,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理论基础
“方药作用:中药穴位贴敷通过药物的发散走窜,借助腧穴,透入肌肤,凭借诸穴部位对药物进行吸收;
经络腧穴作用: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达到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节气作用:“热在三伏”,在三伏天应用贴敷疗法,机制体现“春夏养阳”,充实人体真元之气,保持机体阴阳平衡,以其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获得人与自然的统一。
三伏贴的功效
“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三伏贴适宜人群
“冬病夏治不包治百病,也并非人人适合,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冬病夏治针对虚寒性疾病,病人要先辩证,如果是热证则会适得其反。呼吸病患者大部分属于虚寒型,多有流清涕、打喷嚏、咳白痰、怕冷等症状,适合冬病夏治,而咳黄痰、流黄涕、面红耳赤、常口干口渴,天热加重的体热患者就不适合了。
脾胃虚寒者经常肚子痛、遇冷腹泻、喜热食、怕冷风;肾虚寒的患者往往手脚凉、腰痛、双膝冷痛、小便清长,符合这些特点的可选择冬病夏治。
三伏贴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如: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
2.消化系统疾病,如:虚寒性胃痛、慢性肠胃炎、腹泻、消化不良等;
3.骨关节疾病,如: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4.小儿疾病,如:消化不良、体虚易感、哮喘、生长发育迟缓;
5.妇产科疾病,如: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宫寒症等;
6.调理(治未病),如:各种体虚、寒症者、免疫力低下者;
7.寒邪入侵引发的颈肩腰腿疼。
贴敷疗程
““冬病夏治三伏贴”是远期疗效,并非立竿见影,不会贴敷1次就能立即见效。一定要有时间和次数的保证,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因为没看到即时的治疗效果,或稍微见效就放弃治疗。贴敷注意事项
“①四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孕妇、重症病人以及皮肤严重过敏者不宜使用三伏贴;
②请严格按照规定的敷贴时间进行,最长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以防灼伤皮肤;
③如果有异样的感觉,比如刺痒与火烧火燎甚至起水泡的情况,立即停止使用并用清水清洗;
④敷贴时间不可食用辛辣食物、油腻食物以及发物,冷饮之类更要远离,宜清淡饮食为主,也可以喝点美枣茶或者生姜红糖水。
温馨提示: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三伏贴的,也不是所有三伏贴都贴同样的穴位的,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辨证取穴敷贴。特别是那种虚实夹杂,寒热交杂的病人,普通标化的贴法,大多不适合,弄的不好,还容易加重病情。而且不建议在网上随便买三伏贴来用,给孩子用的三伏贴,因为孩子皮肤娇嫩,使用不当,就容易让孩子不舒服,过敏。(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诊断、用药和使用的根据,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及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版权声明:图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医院始建设于年,经过十年来的成长和建设,现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10余人;病床张,中、大型仪器设备80余台,设置临床、医技科室20余个。形成了以创伤外科、妇产科、儿科、肾内科、内科、职检科、口腔科为重点;以显微手术、微创手术、血液净化、康复理疗等先进治疗手段为特点;以手外科、肛肠科、乳腺科、不孕不育科等专科建设为主的小综合大专科业务发展格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