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外伤引起大血管损伤----失血性休克;
颈部外伤引起创伤性血肿、组织肿胀、气管损伤或出血或异物阻塞气道----窒息(阻塞性和吸入性);
颈部外伤颈椎骨折损伤颈髓----高位截瘫。
门急诊处理原则轻软组织裂伤---清创缝合;
呼吸道烧伤(重)---气管切开;
闭合伤(骨折伴气肿血肿呼吸困难)--气管切开;
开放伤(重大出血伴休克)--抗休克缝合结扎止血。
颈咽部外伤特点咽喉部一般创伤为颈部创伤一部分,常伤及颈部软组织及气管、食管。
伤因:钝器伤、刀割伤、火器伤、烧伤等。
如伤及甲状腺、颈椎、脊髓、颈部大血管及神经,可致窒息,大出血、休克而死亡。
颈咽部外伤分类闭合性创伤:钝力撞击(拳击、车祸)。
气管闭合性创伤
咽及食管闭合性创伤
颈动脉创伤性栓塞或动脉夹层
开放性创伤:切伤(刎颈)及穿透伤。
开放性血管、神经创伤
开放性气管创伤
开放性咽及食管创伤
颈咽部外伤临床表现出血:咯血、吐血(钝器伤或挫伤)。
大出血:(刎颈或火器伤及颈动脉)多来不及救治死亡。
中小血管出血:可暂止(因血压下降断端收缩)。再度出血(体位改变、咳嗽、检查创口时)。
继发性出血(中期感染引起)
呼吸困难(或窒息):以下原因引起
腔内阻塞:舌后坠、骨折错位、粘膜肿胀、异物血块等;
腔外阻塞:肿胀、血肿、气肿等压迫。
神经损伤:双侧喉返神经损伤(不能外展)、舌咽迷走神经损伤(误吸)、膈神经损伤(膈肌瘫痪)。
继发感染:可引起喉软骨膜炎、颈部蜂窝组织炎、吸入性肺炎、纵膈炎、脓胸等(后期喉、气管、食管、瘢痕狭窄)。
皮下气肿:见于气管破裂而皮肤创口小者。涉及咽腔、喉腔:咳嗽、声嘶或失声、呼吸困难,甚至吞咽困难。
颈咽部外伤治疗处理原则:分清主次轻重缓急,紧急处置致命环节(窒息、出血和休克)。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切开术(紧急情况下环甲膜切开术或自创口插入通气管)
目的有三:
①防止和解除气管以上的气道阻塞;
②便于排除下呼吸道血液、异物;
③有利于咽喉部创口休息和愈合。
对纵膈气肿或气胸引起者: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
止血、纠正休克:根据不同情况和条件,采用以下方法。
1.手指压迫或压迫包扎止血(铁丝夹板或上肢过头包扎);
2.血管钳钳夹止血;
3.血管结扎止血;
4.对颈总及颈内动脉出血,需行修补缝合、端端吻合、移植物修补术等。
清创缝合:皮肤、粘膜、血管、神经、肌肉(腱)、气管、食管等。
颈咽部烧伤及化学腐烛伤烧伤及化学腐烛伤
病因:战时、平时均可发生。
自伤:可为有意、或无意(误伤)。
他伤:可有故意伤和事故伤害。
致伤物:有沸水、强酸、强碱、热(火)焰、蒸气或腐蚀性化学气雾等。
特点:常伴口腔、食管及呼吸道灼伤,往往同时伴头颈或全身烧伤或化学药物的全身毒性反应,后果严重。
病理改变
病理反应一般于伤后1-2小时出现,4-10小时达高峰。
分三度:
Ⅰ度:粘膜弥漫充血水肿,3-5天消退。
Ⅱ度:粘膜显著充血水肿,有时形成浆液性水疱。继而粘膜表面糜烂,形成纤维素性假膜,邻近淋巴结肿大,7-14天消退。
Ⅲ度:粘膜下层与肌层组织损伤,溃疡形成,深度坏死,炎症持久,3-4周。脱痂后肉芽形成→瘢痕→狭窄(闭锁)→功能(吞咽、呼吸)障碍。
临床表现
立即出现咽喉疼痛、流涎、吞咽及张口困难等。
喉部-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等。
下呼吸道-突然肺水肿,呼吸困难加剧,剧咳泡沫血痰。
食管、胃-胸骨后、上腹部疼痛,呕棕黑色胃液,虚脱、休克(口渴、皮肤发冷、精神抑郁等)。
检查:口、咽、喉粘膜充血、肿胀;粘膜表面水疱、糜烂或溃疡、假膜;间接喉镜下声带红肿或声门下区有假膜。
治疗
激素:降低血管渗透性、减轻炎性反应、增加机体应激能力、预防和减轻喉水肿。
雾化吸入:用激素、糜蛋白酶、异丙肾上腺素等。(消肿、稀释分泌物)。
局部治疗:保护、防腐(复方铋粉、龙胆紫涂、漱口等)、润滑、防粘连(橄榄油、食用油)。抗感染:全身广谱抗生素。
早期进食,防狭窄。
小结咽喉和气管是发音和呼吸的重要器官。喉和气管一旦遭受暴力所致损伤,其发音和呼吸都可发生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可使伤员出现生命危险。
咽喉及气管损伤主要表现有呼吸困难,伤口有空气和泡沫样血液喷出,同时可伴有剧烈刺激性咳嗽,如血液进入气管可出现窒息。
咽喉和气管损伤的急救:
1、解除吸入性窒息,保持呼吸道畅通;
2、如无大量出血,局部清洁处理,清除异物,堵住伤口,盖上消毒,送医院清创缝合处理;
3、抗休克治疗,止痛、止血、输血。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