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顾
男性,90岁。主诉:发热伴咯血半天。现病史:发热两天,体温最高38.3℃,无明显咳嗽,痰中带血,至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支架置入术。过敏史:青霉素类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7.8×10^9/L,中性粒细胞:15.45×10^9/L;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C反应蛋白>90mg/L;降钙素原检测:0.ng/ml。辅助检查:胸部CT:两肺下叶絮状斑片影,考虑间质性肺炎。临床诊断⊙间质性肺炎⊙咯血待查遵医嘱进行抗感染、化痰、补液等对症治疗。患者晚间19:4于我院急诊输液室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输液过程中,患者因为饥饿,家属便拿出桃酥给老人食用。在老人食用的过程中,家属离开,老人突然被食物卡住,发生噎食。应对处理
卧位输液区目击者立即呼救,护士闻声赶来,立即对老年患者采取海姆立克手法急救,0:7:44患者吐出噎食食物,患者解除危险。输液室人力梯队护士A:高年资护士(N)护士B:低年资护士(N1)护士C:低年资护士(N1)护士D:低年资护士(N0)0:6:46患者发生噎食;0:6:58卧位输液区目击者立即呼救;0:7:00护士A、护士B迅速到达患者身旁,迅速评估患者,护士B呼叫医生及其他人员辅助并准备抢救车,护士C准备吸引器,护士D维持输液室秩序。0:7:4护士A留在患者身旁进行海姆立克手法急救,措施有效,患者咳出噎食食物,解除危险。抢救成功后,护士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测量,以及对实施海姆立克手法的胸腹部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有无胸腹部的损伤。整个抢救过程在38s内顺利完成。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后,护士A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以确保患者在以后的进食过程中能够规避风险。原因分析
1.患者① 喉腔黏膜萎缩变薄,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反射功能渐趋迟钝,肌肉变性,咽及食管的蠕动能力减弱。② 高龄老人吞咽功能减退。③ 进食速度过快:患者因病情影响进食,致处于饥饿状态,进食过快。④ 高龄。.环境卧位输液区光线偏暗以便于患者休息,但不利于患者安全进食。3.食物的性质摄入食物呈块状、质地坚硬、体积大。4.家属关于高龄老人进食安全知识的缺乏,患者家属喂食方法不正确。经验分享
1.患者发生噎食时,护士立即赶往患者身旁,对患者进行评估,确认患者为噎食而医生未及时到达现场时,立即给予患者海姆立克手法实施抢救,并请求他人援助,呼叫医生,推抢救车,备氧气,吸引器等。.抢救措施及手法:叩击患者背部或进行海姆立克手法,迅速清除口腔异物,予高流量吸氧(切记不可直接用手对口中异物强行扣出,以防止被患者意外咬伤)。3.抢救成功后,依旧需要对患者意识、生命体征(血压、血氧饱和度)、口腔粘膜、吞咽功能、尤其是对于患者抢救时给予海姆立克手法压迫的部位有无损伤等进行全面评估。4.疫情状况下,科室对于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及学习培训,使所有人在工作过程中能够随即进入突发事件的角色中,达到遇事不乱、协助医生镇定抢救的标准。5.晚夜班排班按护士的年资进行梯队安排,全力协作,确保科室高效安全运转。6.抢救物品齐全,妥善放置,在抢救需要时,能迅速运送至现场施救。7.维护抢救现场秩序,确保转运通道无障碍。结语
本次突发事件的顺利施救,离不开护理人员对于急救知识的熟练掌握,离不开科室规范化的安全管理,更离不开每一个岗位角色的团结协作······也给我们以启示——老年人的噎食防治工作十分重要,为保证老年人的安全及晚年生活质量,对照顾者进行有关噎食的防范及抢救措施的教育还有待加强。参考文献:[1]RamseyDJC.Earlyassessmentsofdysphagiaandaspirationriskinacutestrokepatients.Stroke,,34:15-.[]朱海利,陈燕.老人噎食护理风险管理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1)67-68.一则重要通知!
美小护们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