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Lanygealcarcinoma
好发于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女之比为10:1。
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空气污染重的重工业城市高于污染轻的轻工业城市。
吸烟、饮酒、空气污染及病毒感染为可能的发病因素。
病理: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约占90%,其次为腺癌,肉瘤少见。
①声门型癌,发生于声带;我国此类型最多见,60%;
②声门上型癌,其次(30%),发生于会厌、杓会厌襞、室带和喉室等处;
③声门下型癌,少见,发生于声带下缘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多为声带癌向下蔓延;
④混合型癌(亦称跨声门型癌),为喉癌的晚期表现。
临床表现
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咽喉痛,喉部不适等,发生溃烂者常有咽喉痛和痰中带血等。
症状
喉镜检查可见肿瘤。
淋巴结转移肿大。喉癌常伴有淋巴结转移,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与原发癌肿位置有关。声门上区最常见(30%-50%),声门下区次之(26%),声门区较少(0.4%-2%)。有淋巴结转移可影响患者的生存率,以鳞癌为例,发现淋巴结有转移,生存率可降至40%,故对喉癌病人不仅要了解肿瘤的位置、范围、瘤体大小,还需要了解有无颈部淋巴结的转移,CT和MRI检查可达到这些要求,远较常规X线检查有价值。
一、X线1.侧位片可见喉前庭或声门下区肿块,声门癌见喉室闭塞消失,局部密度增高。
2.正位体层摄影采取发“E”和平静吸气双相正位摄片表现为单侧声带或假声带增厚伴声带运动障碍,喉室平坦,形态不规则,甚至喉室影消失,声门下区肿胀变形,梨状窝变窄、变浅或消失。
二、CT可见肿瘤及喉腔变形、周围浸润、喉软骨破坏、淋巴结转移。
声门上型癌:
局部软组织增厚或结节样肿块,会厌前间隙和喉旁间隙受侵:低密度的脂肪消失,代之以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的软组织影。
声门上型癌的T分期
T1
肿瘤局限于声门上区某一解剖亚区。如会厌的喉面或杓会厌皱襞的一侧,或喉室或室带的一侧,或杓状软骨,声带活动正常。
T2
肿瘤侵犯声门上区的一个以上解剖亚区,如侵犯会厌,并扩展至喉室或室带,但声带活动正常。
T3
肿瘤局限于喉腔内,伴有声带固定或/和软骨破坏和侵及深层组织(梨状窝内侧壁或会厌间隙)。
T4
肿瘤已超出喉腔范围(喉腔外肿块),侵及甲状软骨或已达口咽、颈部软组织。
2.声门型癌:
早期局限于声带内,仅见双侧声带不对称,一侧声带毛糙、增厚或局限的软组织结节,肿瘤易侵犯前联合并向对侧声带浸润,由此向前破坏甲状软骨。向后侵犯杓状软骨及环杓关节,向外生长累及喉旁间隙。此区淋巴管较少,故淋巴结转移较少,并较晚。
声门型癌的T分期:
T1
肿瘤局限于声带,可能累及前联合或后联合,声带运动正常。
T1a
肿瘤局限于一侧声带;
T1b
肿瘤局限于二侧声带。
T2
肿瘤侵及声门上和/或声门下区,声带运动正常或受限制。
T3
肿瘤局限于喉腔内,而已涉及喉旁间隙,有一侧或两侧声带固定。
T4
肿瘤超出喉腔,已破坏甲状软骨或环状软骨和/或扩展至喉外其他组织内,如口咽部、颈部软组织。
T1期时肿瘤局限于声带边缘,薄层CT扫描也仅显示一侧声带局部增厚,与正常变异不易区分。
肿瘤侵及声带前联合后,该部位软组织增厚,厚度超过2mm有诊断价值。肿瘤向深部浸润可使同侧喉旁间隙密度增高。
3.声门下型癌
如声带下气管与环状软骨间粘膜厚度大于1mm,或出现软组织块影则提示有异常。
声门下型癌的T分期
T1
肿瘤局限于声门下区一侧;
T2
肿瘤累及声带,声带活动正常或受限;
T3
肿瘤已侵入声门下区后墙内,伴声带固定;
T4
肿瘤已超出喉腔,侵犯环状软骨、气管或颈部软组织内。
4.混合型
为喉癌晚期表现,肿瘤占据整个喉腔。声带和室带多同时受侵,伴周围软组织广泛浸润及颈部淋巴结转移。
Backer文献报到认为CT诊断喉软骨被肿瘤侵及的标准为: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杓状软骨的溶解、破坏和喉腔外软组织肿块;或环状软骨和杓状软骨(不包括甲状软骨)有增白硬化现象。CT诊断敏感率为82%,特异率为79%。
喉癌的N分期
N_
局部淋巴结;
N0
局部无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的大小≤3cm;
N2
同侧或双侧可活动的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在3-6cm;或同侧有多个淋巴结转移,其中最大直径不超过6cm;
N3
固定的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已超过6cm。
喉癌的M分期: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喉癌的临床分期
Ⅰ期
T1、N0、M0
Ⅱ期
T2、N0、M0
Ⅲ期
T3、N1或NO、M0;T1(或T2)N1、M0
Ⅳ期
T4、N0或N1、M0;T2或T3、N2或N3、M0;T2或T3、T1-3、M1
三、MRI1.T1W1肿瘤呈等或略低信号,坏死区信号更低;T2W1肿瘤为稍高信号,坏死的组织信号更高,增强后肿瘤呈不同程度强化。
2.MR多平面成像可清楚显示各型肿块的范围及侵犯情况,冠状面图像可清楚地显示肿瘤向上、下扩展范围。
诊断要点1、中老年男性,临床上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及喉咽痛。
2、喉镜和活检,定性诊断。但只能观察粘膜表面,对粘膜下层浸润及向喉周围扩散情况无法了解;对隐匿区或喉镜因肿瘤阻塞不能达到的部位,则无法观察。
3、影像学检查,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如放疗和喉部分切除术等)提出有价值的依据。但不能区别组织学类型。对于甚小的肿瘤或粘膜下浸润不能显示,对肿瘤与水肿的鉴别,也有一定困难。
鉴别诊断声带息肉:声音嘶哑的常见病因,位置多位于声带前中1/3交界处,病变涉及声带黏膜上皮层及浅固有层两个层面,不侵犯深层组织。
喉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疼痛剧烈,病变位于喉后部,呈多数浅溃疡,不侵犯喉软骨和喉旁间隙。
喉淀粉样瘤:喉部特发性淀粉沉积症,病变形态与癌相似,MRI淀粉样变T2WI呈等或略低信号,病理鉴别容易。
下咽癌:梨状窝癌、环后区癌及咽后壁癌.梨状窝变形/狭窄,声门裂移位,椎前软组织增厚晚期常难判断原发部位。
比较影像学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CT和MRI对病变侵犯范围和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优于X线;
因MRI检查时喉部受吞咽动作影响易产生伪影,故可首选CT检查。
来源:百度文库贡献者:医大博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